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2018-04-03马雅玲刘莉萍
马雅玲 刘莉萍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为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影响力,在坚守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其他各类各门课程坚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凝聚协同育人效应,防止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两张皮”,防止课堂教学脱离现实,而课堂教学内容是否进到学生头脑中去、是否管用,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生的校内外教学实践活动中。因此,必须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以专业、职业为导向设置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探索适合高职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的职业导向紧密结合,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学校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应该与思想政治导向、职业导向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淡化、弱化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的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功能,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 缺乏系统性、协调性规划,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思政课教师主要是在课堂完成课程实践教学任务,课堂外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占一小部分。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由学院的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分工协作完成的,至于其他的专业实践教学则是由各教学系专业教师承担、辅导员及班主任协助进行。这几类实践教学活动分别属于不同的系、部,在开展理论或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部门力求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彼此之间疏于及时有效沟通,必然导致各自为战、各行其是,使实践教学效果停留于表面,学生的“知行合一”教育人为脱节。
(二)实践教学主次不清,教学质量难以保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实践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而学生能不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规范是衡量思政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实践教学效果缺乏科学统一、灵活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难以深入,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就难以保障。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联系不够。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都是围绕培育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而展开,两者关系紧密。可是,目前普遍存在偏重专业课实践教学而忽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的甚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等,那么,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到底有什么不同?如何结合专业建设规划进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是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难题的突破口。
二、以职业导向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与其专业性的实践教学和职业性的特点相脱离,难以体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为打好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水平攻坚战,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必须改革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职业为导向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以职业为导向,设计凸显专业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当前信息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并体现多样性,不应只满足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等,应力争在实践基地、实践内容及实施途径等方面有所创新,尽量体现其职业、专业的导向性。例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职业道德”章节下功夫,首先需要了解该专业就业岗位前景及其职业需求,掌握目前该专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及相关文件规定等,讲课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要以幼儿教师岗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侧重点,选择、取舍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
(二)以职业为导向,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政课本身具有较强实践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素养,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其诱因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多数为中青年,由于受工作年限和自身阅历的局限,较难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况且大多年轻教师受到教学任务重、科研要求高等因素影响,将主要精力花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等方面,单纯满足于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如:给学前教育专业授课的思政课教师,必须熟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旨在培养面向幼儿教育工作及相关教育领域第一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幼儿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弹、唱、跳、画、说五项技能,能较好地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等。应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学前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和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活动,具体掌握幼儿教师岗位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要求,并将这些信息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对更好的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以职业为导向改革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性系统。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课堂实践、校园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此类模式存在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脱节的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问题,寻找基于职业导向、体现专业特征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多层次平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真正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实效性,真正体现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功能,需要发挥领导机构的协调指导作用,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思政部、学工部、团委及各教学系主要负责人组成,在明确课程实践职业导向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分工与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使思政课的政治导向与职业导向相结合,有效借助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职业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里说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等,具体包括课堂、校园、社区、企业、基地等多层次的教学平台。利用这些平台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高地,不断拓宽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渠道,将学生的就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育人路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的职业导向性,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及其职业发展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因开展主体不同内容也有所侧重。思政教师以课堂为阵地,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及其职业发展设计适合各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辩论、情境模拟、主题演讲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获得感;团委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平台,在课外组织引导各专业学生编排体现本专业特点的文艺作品,参与校园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及各种社团组织,锻炼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潜能;各教学系还要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品德养成,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特点组成学习兴趣小组,即时事点评小组、摄影小组、多媒体制作小组、诗歌朗诵小组、辩论赛小组、声乐、舞蹈、器乐小组等,可在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的指导帮助下,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并提交相应的作品或总结、调研报告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知行合一”教育。
(三)合理设计教学,明确培养方向。高职教育面向职业岗位的特点注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可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特点及所学课程相关知识进行选择,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质及就业需求。根据专业不同开展内容各异的职业道德教育;亦可结合各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如对大一新生着重引导其合理规划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活,明确其职业方向及就业目标,处理好公共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关系等;对应届毕业生应注重加强实习之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及法治意识培养,可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举办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方面的讲座等,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强多元考核,突显育人实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真正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功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和实效性,还应重视对各专业学生日常品行的考察考核,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灵活多元的考核方式。在日常学生无论参加那类实践活动,都应统一纳入思政课实践考核范畴。如各教学(院)系可以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为主,观察掌握学生的日常品德行为表现,于学期结束前对本班学生的品行表现按百分制打分,交思政部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思政课的总评成绩。同样,学生参加团委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该部门对各专业班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按百分制打分,后交思政部按比例计入总评成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借钱不还个人诚信品德较差或者怠于参加各类集体活动的学生,他的思政课成绩究竟该打多少分?可见,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既是不断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突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保障。
[1] 李霞.借鉴行动导向法,走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困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6-59.
[2] 张建南.探索职业道德教育运用电影课的教学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0(1):222-223.
[3] 黄小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2-54.
[4] 杨秀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10(1):27-29.
[5] 张卫国,罗星海.对实习教学中高职生德育的研究[J].地方院校德育研究,2009(1):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