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对话教学的逻辑路径
2018-04-03刘惠
刘 惠
(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应担当起引领大学生跟党走,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中宣部、教育部对课程建设作过多次指示,要求加快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在学习贯彻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过程中,国内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载体取得了可喜成果,令人鼓舞。但与党中央提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
原因之一,源于当前“思政课”课堂对话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运用对话理论理性审视和分析对话教学中的问题,实施有效对话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是值得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关注和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对话教学的误区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对话
许多教师还秉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又误以为对话教学就是师生问答,将对话教学等同于教学对话。在此思维影响下,教师依照已刻意预设好的问题,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此种“对话”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所提的问题难度低。一般只是依据书本上已有的现成答案机械地回答,忽视了大学生已经建立起的相关知识架构,没有从理论和现实社会状况中提出能增强学生探究和积极思考的高级问题。二是完全由教师牵引控制。学生的答案如果与教师预设相异,会立刻被教师否定,教师随即强制或诱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标准答案。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式的师生“对话”,缺乏学生内心的对话,没有思想的碰撞,学生既不能获得感悟和理解,也无法获得探究问题的愉悦。此种“对话”仅是教师导演的一场“话剧”,教师和学生都只是在形式上“表演”对话,实质上是形式主义的假对话,是变相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和全面包办代替。
对话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关于知识的简单问答。“对话教学应该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对话精神为原则,合理协调教师、学生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特征,开发师生的创造性潜能,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1]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纯洁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思政课”是一门“走心”的课程,必须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生本之间的精神交流,有源自学生本我内心觉醒的体验和感受的“对话”。
(二)精神封闭的伪对话
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对话教学中,常常出现冷场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生担心回答的内容与教师观点或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犯“政治性”或原则性的错误。二是学生害怕回答问题时因逻辑混乱、表达欠佳被教师和同学嘲笑。这些担心和害怕使学生封闭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敢参与对话。三是学生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公开与大家讨论自己的观点,只言说他人的观点或讲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语。这种精神封闭的对话,因缺乏真实交流而达不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与成长的目的。四是教师不敢展开“对话”。对话没有固定的模式,对话者之间的交互活动是随着对话的情景和双方精神的变化而生成的。对话所具有的生成性、创造性、建设性的特征,使部分教师担心控制不了学生的讨论,不敢展开“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相互交流与探讨,倾听与欣赏,从而获得蕴涵教育性的精神交流和价值分享。
(三)无价值引导的随意对话
部分教师受西方价值观和错误思潮,以及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只片面强调学生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利,只考虑到要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中出现的淡化、丑化马克思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言说,不敢旗帜鲜明地否定,对学生偏离主流意识形态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噪音杂音,不敢理直气壮地反对。部分教师因缺乏教学实践智慧,不敢直面课堂对话中出现的冲突,没有将对话冲突中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机智地引入新境界,而是和学生在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漫无目的地“热烈讨论”或观点狭隘的激烈争论。这种无价值引导的随意性对话,远离教学目标,忽视了高校“思政课”对话教学中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忘记了高校“思政课”巩固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责任与担当,实质上是无价值引导和无意义生成的零对话,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思政课”有效对话教学的逻辑路径
(一)创设对话情景,实现充分的精神交流和价值分享
情景是引导学生进入和展开对话的前奏和氛围。“对话情景是教学对话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创设一个理想的对话情景,教学对话就成功了一半。正是对话情景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的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关联起来,把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因此,要开展理想的教学对话,就应善于创设对话情景。”[2]弗莱雷认为:“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逊、相信他人的基础上,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等的关系,如果缺失爱、缺少谦逊、不相信人就不会产生信任,如果没有信任,也就失去了对话的条件,信任会使对话双方更加感到在讨论世界的问题中他们是同伴。”[3]
只有在民主和充满安全感的和谐课堂对话情景中,在平等的前提下,大家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愿意主动打开自己的心扉和精神世界,自由的思考、真实的倾诉、耐心的倾听、理性的分析、合理的言说,师生之间才可能进行充分的精神交流和价值分享。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对话情景,一是营造立足于信赖与支持关系的支持性氛围,从学生的神态和体态语中读懂他们的内心,并以鼓励的眼神和话语激励学生参与对话的勇气。二是构建真诚、平等、谦逊的肯定性的情感氛围、亲和性氛围,真诚倾听学生的表达,关注和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领悟并尊重学生的欲望和情感,建立互信的情感纽带,营造和谐的对话情景。三是创设尊重与民主平等的安全、宽松氛围,对学生一视同仁,满足不同学生的对话需求,对学生的陈述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给学生的大胆表达创造安全、宽松的环境。
(二)举旗定向,进行价值引导
任何教学都有预设性目标,对话教学也不例外。布鲁克菲尔德认为,对话目的主要包含四个方面:(1)帮助参与者对正在思考的论题形成更具批判性的理解;(2)提高参与者自我意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3)当有人率直而真诚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时,培养参与者对不断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评判的能力;(4)扮演催化剂的角色来帮助人们通晓外面世界的变化[4]。布鲁克菲尔德的这些观点,实质上强调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角色,体现了儒家“导而弗牵,强而弗抑”的教育文化传统。
“思政课”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因此,“思政课”课程内容必须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标尺[5]。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课堂学生对话的形式,追求课堂对话的数量和热烈的气氛而忽视目标和价值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忠实履责,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言说,必须举旗亮剑,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课堂上出现的“噪音杂音”,要纠偏定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教师在课堂对话教学中,只有将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相结合,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运用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自觉,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
(三)优化内容供给,激发对话的“生成”
有效对话教学要求教师精心选取对话话题,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对话。只有优化内容供给,才能促成对话的“生成”。
1.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科学问题、真命题,避免虚假问题、伪命题。如果提出的问题是虚假问题、伪命题,即使对话非常热烈,也是无效对话。科学问题、真命题是有效对话的前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经得起推敲、逻辑严密,师生才能对问题进行清晰的陈述,并运用充分的、可靠的证据,合理地推理。
2.对话话题应精选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意识的理论热点、现实问题。如“诠释信仰与担当”“不忘初心跟党走”“新时代,新征程,谱写励志华章”“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中国如何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学‘习’平台”等贴近现实和学生实际的问题,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3.以经典文本,引导生本对话。“思政课”有相当丰富的经典文本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文本的意义价值在于阅读者用心智与文本进行碰撞、对话、交流。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融合自身见解及当下的情境,循着文本的意义与文本达到视域融合,并赋予文本以全新的意义和阐释。如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理论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和《反对本本主义》等,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毛泽东发表这些文章的背景是什么?这些文章是针对当时军队和部分党的领导人存在的哪些问题与疑惑提出来的?这些文章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什么观点和理论?这些理论对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时为什么必须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理解了这一道路的开辟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四)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引导对话有序展开
《教育大辞典》把教学实践智慧(教学机智)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6]
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并善于运用教学实践智慧,引导对话有序有效开展。当学生提出新观点,或观点不一致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清晰地表达,并礼貌地提醒其他学生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对话素养。对学生正确、积极的思想观点给予肯定,对不成熟或错误的思想,通过不断的追问,使问题由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由模糊混沌走向明晰,提升学生纠错纠偏的能力。当学生的对话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巧妙地引导到讨论的主题上。当突发重要意义的事件时,教师必须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借此事件进行更有意义的对话活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
(五)善用智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对话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步取代微机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信息来源丰富化、知识获取碎片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高校教学环境也在变化。全国各高校的精品课、慕课等教学资源纷纷免费开放。我国的教育教学实现“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7]。2017年 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要,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8]。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通过智慧课堂,利用校园内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话。如使用“雨课堂”后,教师通过手机进行点名签到、查阅资料、上传课件、课堂提问、作业考核等,优化了课堂对话教学的内容供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课堂实时互动性。教师将自己从课堂的权威者转变为课堂对话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师生为中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
使用智慧课堂教学最大的变化,一是课堂对话教学内容实起来,有效对话的价值不断彰显。通过网络技术,教师优化内容供给,聚焦问题,对学生关心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对接式的回应,提升了学生理性分析国情及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彰显了“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的功能。二是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在智慧课堂中,“远程遥控”“双向对讲”“网上讨论”等功能,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如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不清楚或不懂之处,可以选“不懂”功能,教师查看学生的反映之后,视情况采取个别交流或集体讨论解惑;在课堂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开启“弹幕”和“投稿”功能之后,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踊跃地弹幕,展示自己的见闻,发表自己的建议,畅谈自己感想。学生的热情和潜能被激发,个性和灵性被激活。教师也从学生的弹幕和投稿内容中,更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洞见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诉求,与学生的交流有了针对性,师生之间的对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得有声有色,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师生都如沐春风。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探索,在对话教学中将情景表演、话剧、课题调研、微视频等新元素融入课堂,搭建讲好中国故事、读学经典、课题研究等学习平台,用青年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和话语体系开展课堂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高校“思政课”对话教学更接地气、更聚人气,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1]康建琴.对话教学:内涵、特征与原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9):46-48.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22.
[3]黄志成,王俊.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评述[J].全球教育展望,2001(6):57-60.
[4]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5]佘双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23-25.
[6]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81.
[7]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2017-12-17].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8]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8)[2017-12-17].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