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五个维度
——以韶关学院为例
2018-04-03倪婧,刘带
倪 婧,刘 带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韶关学院委员会;2.韶关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2016年11月21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1]。方案充分贯彻了中央有关群团工作改革精神和《团中央改革方案》精神,是指导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纲领性文件,吹响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时代号角。韶关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改革工作,大力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卓有成效。据统计,2017年学校共青团组织荣获省级及以上集体类奖项2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7项;获得省级及以上个人类奖项88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83项;2017年共青团组织获得国家级奖励数量超过了过去三年的获奖总数。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升学校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照广东省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督办指标,学校目前有23项已经达标,其余指标结合学校“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建设推进进度,列入共青团工作近年规划。2017年4月,广东团省委专项检查督导工作组到学校调研共青团改革、从严治团、学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团员教育实践的情况,给出了“传统优良、作风扎实、成效显著”的评语,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9月,韶关学院团委作为广东同类院校的唯一代表,参加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的改革督导工作座谈会并汇报工作情况。2018年3月9日,学校团干部应邀参加全国学校共青团2018年学术年会,汇报了学校共青团开展改革创新的五个维度工作,受到团中央学校部领导的认可。
一、增强“三性”: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和指引
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群团组织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1]。因此,高校共青团在改革创新进程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握改革创新的方向,将增强“三性”作为共青团改革的根本遵循和指引,确保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实效[2]。韶关学院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深刻领会,激发改革“源动力”;狠抓落实,把握改革“好时机”;把握“来信”之时机(广东团省委书记池志雄给“高校党委书记的一封信”),推动学校党委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把握“认可”之时机,提请党委审议改革实施方案;把握“督导”之时机,召开共青团改革推进会,明确年度改革任务。保持和增强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努力推动 《韶关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落地,实现改革目标:学校共青团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增强,团工作的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学校共青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有效,大学生团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学校共青团服务学校建设发展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更加凸显。
2017年4月20日,韶关学院党委印发《韶关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成立韶关学院共青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正式出台了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这是广东省本科院校中第二个出台的改革方案,在同类院校乃至其他本科高校中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上级团组织的认可。广东团省委学校部将《韶关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报送团中央,并在官方微信中全文转载了《韶关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二、聚焦“五个维度”: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高校共青团推进改革创新,重点聚焦 “贡献度”、“有效度”、“满意度”、“执行度”和“保障度”五个维度。
(一)聚焦团组织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
把扎实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切实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作为加强共青团政治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改革举措,要求共青团将思想引领贯穿于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把引导青年工作的成效作为评价学校各级团组织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指标,形成全校团组织聚焦思想引领核心主业的工作格局;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实现有机融合,助力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建设。韶关学院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十佳文化艺术品牌、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连续六年中标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升学校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聚焦解决学校共青团突出问题的“有效度”
目前,高校共青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共青团的发展,主要有:第一,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有效覆盖面有待提高;第二,团员意识教育不足,团员的先进性示范作用有待提升;第三,基层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的主业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不稳定性、随意性较大;第四,对外交流不足,青年工作视野不够开阔,理论研究相对缺乏;第五,团的工作保障(制度、经费、阵地)有待加强。
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围绕提升学校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课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机制体制问题。如优化机构设置,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体制,健全直接服务联系青年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等改革举措。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尊重客观实际,深入师生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聚焦青年学生对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满意度”
打通青年直接参与学校共青团工作、评议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通道,主动邀请青年一起设计、一起决策、一起实施、一起评议相关工作;开展精品项目“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对校园文体艺术节、科技创新创业节、“挑战杯”、“三下乡”、“与信仰对话”等精品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充分运用“青年之声”平台问需问策问效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为积极贯彻 《韶关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体制机制,韶关学院共青团重点实施三个举措:推进“1+100”每个团干部联系100名以上青年、“1+1”专职团干、运用“青年之声”平台联系服务青年。
2017年3月,韶关学院共青团大力推动“青年之声”平台联系服务青年,畅通师生直接参与、评价共青团工作的渠道,所有校级“第二课堂”活动全部通过“广东青年之声韶关学院站”报名,通过同学们的自主选择,了解青年诉求、体现青年对团学活动的想法和评价。这个举措,体现了共青团普惠化的参与及评价机制:团学活动与青年一起设计、一起参与、一起评价。韶关学院2017年校园文体艺术节系列活动共有12 562人(次)通过网络后台报名,直接参加艺术节的各类活动和竞赛,各类活动的后台评价平均分达4.8分(最高分值5分),受到团学青年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四)聚焦广大团干部对推进改革的“执行度”
通过全面落实从严治治团、打造专兼(挂)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健全二级团委目标管理办法、抓好工作落实的督促考评等举措,带领团干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同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团干部的主业意识,推动落实“专兼职团干部获得共青团有关荣誉和研究成果,享受与教育行政部部门同等待遇”、“教师团干部的考核要以共青团工作为主要内容,考核结果和工作成果作为评聘职务、岗位变动的重要依据”等政策。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分解改革任务,立行立改。对落实改革举措还不成熟的方面,应广泛做好调研摸底和测评,分段逐步整改。学生会改革工作稳步实施。指导校学生会根据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起草学校学生会改革实施方案、修订《韶关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学联改革方案要求,落实校学生会、二级学生分会的选举等相关事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目前,《韶关学院学生会改革实施方案》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鼓励部分基层团组织在一些工作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不断汇集创新经验和智慧,推动改革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开展。例如,在韶关学院全校选5个二级团委试点运行班团一体化,探索班团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其中旅游与地理学院团委作为学校“活力提升”工程的试点单位,于2016年3月全面推行“团支部书记、班长由一人担任,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运行、协同工作”的工作机制,成效显著,学校旅游与地理学院团支部三度蝉联全国高校 “示范团支部”“活力团支部”称号。目前,该二级团委被广东团省委推荐至团中央参评国家级试点单位。
(五)聚焦工作机制对共青团改革的“保障度”
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的首要原则,团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党建带团建制度的落实,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团委,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联系团委;扎实做好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构建党委领导下“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2017年5月23日,韶关学院召开共青团改革工作推进会,会议研究讨论了《韶关学院共青团改革2017年重点任务清单》《关于进一步深化韶关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的实施方案》《关于选聘校团委兼职副书记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学校团委书记任创新创业学院兼职副院长,创新创业学院专任老师任校团委兼职副书记,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工作。
强化改革指导、完善工作机制。要求各二级学院团委重点完善各基层团支部每月动态绩效考评机制(积分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切实有效指导各支部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活动、文明园地、新媒体平台建设等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团组织积极性与活力。在各班“团长”的具体管理下,各支部相应制定了“班团一体化”工作计划,明确了团支委和班委会的职责分工、决策与协同工作机制,设立定期联席会议、工作进度汇报、述职评议等制度,共同致力于班团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建设,成效显著。
三、构建“五维格局”: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共青团将按照“思想引领、改革攻坚、以文化人、实践育人、从严治团”五维格局做好改革创新工作,全面迈入新征程。
(一)“思想引领”新征程:以理论武装为统领
注重对青年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三个层面的思想引领工作。一要抓好理论阵地建设。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群团改革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韶关学院成立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社”,构建校院两级“青马班”学员组成的理论社团,引导青年自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实现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二要开展“五位于一体”的教育模式,提高青年团员的素质。高校坚持以每月每支部开展1次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学习教育、节庆专题活动、青年文化产品、网络文明引导“五位于一体”的教育,强化青年的政治引领。坚持开展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成长论坛”优秀青年访谈活动,打造“青年精英修炼营”“青年成长能量库”,强化青年价值引领。根据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坚持落实书记、校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社会,为社会服务,不断创新思政课堂教育方式。
三要充分运用共青团宣传矩阵开展一系列深入细致、注重实效、点面覆盖、行之有效的学习和宣传、活动和竞赛。学校共青团注重三个“立足”,立足学懂、立足弄通、立足做实,通过三个层面17个内容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构建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逐层递进、不断深入的立体格局。建立了明确的学习责任制,以上率下,通过邀请校领导和各级团的领导干部宣讲,团学干部带头学习宣讲等方式组织学习;通过实施1个团干部联系1个团支部宣讲、1个团干部联系100名团员青年学习;通过开展“学习十九大·青年勇争先”主题团日活动和“拥抱新时代思想·践行新思想”团组织生活会、“四进四信”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成立学生会活动党支部,创新学生组织党建模式,引导全体团支部、团员青年逐字逐句、原汁原味的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掀起全校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切实提高学习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改革攻坚”新征程:以提高青年服务水平为目标
改革攻坚新征程,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不忘初心跟党走。韶关学院共青团积极调研、谋划和推进,将选聘兼职团委副书记,丰富团干部构成作为改革创新的举措之一,加强队伍建设。在顶层设计方面,取得了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组织实施方面,学校党委组织部、校团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荐青年师生担任校团委兼职副书记的通知》、《关于推荐青年教师兼任韶关学院教工团委干部的通知》。通过组织推荐、面谈了解、确定人选等程序,2017年学校选聘了4名优秀青年师生担任兼职副书记 (教工两名、学生两名),党委单列发文任命二级团委书记,二级团委书记、副书记分别是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另外选聘了教工团委书记、副书记各1名。目前韶关学院共有50余名专、兼职教工团干部,学生会等校级学生组织共有2 947名团学干部,占非毕业班学生总数的18.7%。
(三)“以文化人”新征程:以文化活动为基础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精品校园文化体育艺术实践活动,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满足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4]。通过有形的育人载体,凝炼和弘扬无形的育人文化。在校内,团学文化育人形成了几个比较成熟的模式:在团学干部培养方面,以上学期招募团干、下学期干部素质拓展提升为一个阶段;在校园活动方面,以上学期科技创新创业节、下学期文体艺术节为两个侧重;在志愿服务方面,以3月学雷锋活动月、暑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开展常态化主题实践活动。在校内,“立志崇德勤学创新”的韶关学院精神、“在奉献中闪光在锻炼中成长”的团学干部精神、“志愿友爱奉献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创新创业竞赛精神、“追逐梦想自强不息”的自强之星精神……时刻滋养着青年学子,以榜样力量带动和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优秀人格。
(四)“实践育人”新征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全面融入育人体系新征程,通过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制社团等行之有效的举措,将团学工作全面融入学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普惠性成长服务工作:“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以“生命行动、春风行动、感恩行动、青春行动、成长行动”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文明园地、“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校园文体艺术节、科技创新创业节、展翅计划——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大学生群众体育运动等。各类团学活动品牌实现了在校生100%全覆盖,为不同需求、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到位”又“入味”的精神指引,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
(五)“从严治团”新征程:以组织建设为保障
严格按照《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规定〉的通知》(中青办发[2017]3号)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进而推进从严治团。一方面,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构建 “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遵循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原则,积极探索“学院建团、班级建团、社区建团、社团建团、教工建团”等建团模式,依靠各级团组织渗透到广大团员青年,不断拓宽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面。目前,韶关学院有学生(校本部)2.12万名,其中共青团员2万名,团员与青年比例为91.4%。共有18个二级学院团委、1个教工团委、18个社区活动团总支、9个社团活动团总支、454个团支部(其中4个为教工团支部)。
另一方面,根据《韶关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学校党委组织部、校团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的实施方案》,实行专职共青团干部“定人、定时、定点”联系基层制度,推进“1+100”每个团干部直接联系100名以上青年活动,对校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探索提升班级团支部活力的好方法,建立一批具有鲜明示范性的团支部。
[1]人民日报评论员.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5-07-08(1).
[2]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增强“三性”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N].中国青年,2016-11-23(4).
[3]黄梁.共青团改革新形势下对共青团工作的相关思考探究[J].教育观察,2017(7):26-27.
[4]王红晓,崔保洪.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河南教育,2017(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