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四维建构”

2018-04-03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教育

唐 勇

(韶关学院 党委宣传部,广东 韶关 512005)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2018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等作出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4]。为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于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扎实知识、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与使命: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生动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行为来进行言传身教,真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高校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重要领路人,而优良的师德师风是对受教育者的最生动、最直观、最深远的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意义重大。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先受教育,才能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作为高校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从事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能力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必须秉持祟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和执着的教育追求,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高校教师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教师队伍提出的 “四统一”要求,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并内化为教师的理想认知、认同,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在教师平凡的工作得以完善、升华变得更富有价值。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资源,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风范是成为高水平教师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2]高等教育对民族振兴、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实践者,责无旁贷地要发挥自身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情操的示范作用,去主动影响学生和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进而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现状与挑战: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融交锋的多元背景下,部分高校教师受到西方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影响,片面追求物质享乐、私欲膨胀、心态浮躁,呈现出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偏激或错误的价值观。在调查中有学生反映,个别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存在极力推崇西方价值观和管理模式,妄议党的方针政策,调侃伟人和英雄人物,戏说历史事件与不当言论[5]。同时,有调查显示,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感兴趣一般”的占 38.7%,“不感兴趣”的占 10.6%[6]。可见,高校部分教师还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思想觉悟不高,理想信念动摇,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度缺乏等问题,这些与教师的天职是格格不入的。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最基本的准则。然而,部分高校教师存在备课随意,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课堂中随意接听电话,甚至擅自离开课堂,不按学校规定随意调课、停课等不良现象。调查显示,有41.36%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在新的教学周期中并未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依旧使用过时的课件、陈旧的授课方式、保守的评分标准,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进步而改进教学方式[5]。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专任教师的育人意识淡薄,只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课堂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的价值引导,课后对学生的主动关心不够,形成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走教”现象。有调查显示,有52.94%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中忽视学生感受[5]。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财富急剧膨胀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些高校教师奉献意识逐渐淡化。尤其是当前高校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后,报酬多的项目和课程积极性很高,而回报少的项目和课程则不愿参与,出现较为严重的利益至上和拜金主义的现象。有调查显示,65.7%的受访高校教师在回答“最能给您的工作带来动力的因素是?”时,选择了丰厚的报酬、个人的评比和晋升[7]。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应付了事,职称晋升弄虚作假,学术功利化严重,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学术失真”蔓延等现象。在一项调查中,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占23.1%,认为重业务、轻师德的占 23.2%,认为学术腐败、造假严重的占 10.8%[6]。可见,部分高校教师中存在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浮躁心态,逐利色彩比较明显,这给本应具备乐于奉献、严谨治学的教师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路径与策略: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四重维度

针对高校教师中存在的师德滑坡现象,应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四重维度建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师德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一)建立教师为主体的师德示范机制

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8]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建立教师为主体的师德示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课堂教学行为机制。学校应从教师的衣着、精神面貌、课堂准备、课堂内容与言论、课堂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教师应遵从学校的各项制度、规定、要求和行为规范,服从学校和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严格按照各教学环节要求履行其职责,不传播、不散布有损于社会稳定、教育声誉和学生稳定的言论。其次,要完善师生沟通交流机制。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应该建立全方位、多途径的师生沟通机制。学校要制定教师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时间安排表,鼓励教师利用学习平台、微信、QQ、电子邮件等现代媒介工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排忧解难,要将与学生沟通交流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再次,要健全课后的示范引导机制。学校应要求教师课后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鼓励教师课后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真正使师德在细节中养成,在细节中滋润学生。

(二)优化教育内容、方法为客体的师德成长机制

针对当下“四有”教师的新要求,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个人的成长需求,不断丰富师德教育内容,强化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构建科学的符合高校实际的教师师德教育体系。首先,要以《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经常性的师德教育与专题教育,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重点加强改革法纪、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素养等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其次,要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通过积极策划,组织开展校内师德征文、师德微视频征集、教师节表彰大会、师德典型评选等师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可主动邀请国家、省市的师德典型人物以及校内一线优秀教师楷模以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提高高校教师践行师德的认同感。再次,要将师德宣传列入学校年度宣传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微信等新旧媒介,弘扬高尚师德,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尊师爱教的校园氛围。

(三)搭建发展平台为介体的师德保障机制

首先,要积极为广大教师创设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师德发展平台。通过修订和健全大学章程和管理制度,将师德培养与教师的职业规划、教师工作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干部选拔,职称、职务评聘,评优及评先推荐中,充分保障教师的知情权、表决权、监督权,同步提高职业道德。其次,建立健全高校师德表彰机制。把评选师德模范、教书育人先进典型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和表彰师德模范教师,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和遴选推荐的重要条件,对师德评价结果不合格的教师,视情节轻重按规定给予相应处分,有效约束师德失范的现象。第三,完善师德保障机制。切实提高高校教师薪酬,积极解决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住房保障、工资待遇、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教学。

(四)创设考核反馈为环体的师德评价机制

首先,要创设科学的师德考核机制。结合高校实际,紧扣时代特点,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教师为着力点,设计科学的师德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学生——院系——学校——社会等多位一体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其次,不断健全师德评价的反馈机制。通过师德的常态化反馈,让教师及时掌握自身存在的差距与改进方向,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准。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要发挥师德考核对师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必须重视师德考核结果的合理使用及其效益,真正落实师德考核奖惩措施。高校要对考核情况进行整体分析,进一步改进学校师德的相关管理制度,为培养高尚师德人才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

四、结语

高校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教师的师德水平关乎着教风、学风、校风,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构建高校教师师德的长效机制,建立教师为主体的师德示范机制是关键,优化教育内容、方法为客体的师德成长机制是前提,搭建发展平台为介体的师德保障机制是抓手,创设考核反馈为环体的师德评价机制是保证。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推进高校师德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彭波.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作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N].人民日报.2014-09-10(1).

[2]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1-26].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3-01].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5]阮晓菁.新形势下高校师德的内涵及建设研究——基于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师德建设情况的调研[J].福建论坛,2017(5):178-181.

[6]赵浚.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67-68.

[7]党折折.“中国梦”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6.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