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8-04-03朱菊芬彭丽萍王继刚熊宏齐
朱菊芬, 彭丽萍, 王继刚, 熊宏齐
(东南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江苏 南京 210096)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不仅是教学科研秩序的保障,同时关系万千实验室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高校实验室,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学科多、专业门类广、实验室规模大、分布散、研究课题多元化的特点,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气体、生物制剂、特种设备、放射性物质等,实验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较多,实验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核废物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性较大[1]。教育部科技司于2015年8月发布了《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品安全自查工作的通知》(教技司[2015]265号),对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的危险品管理使用及其他安全隐患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并且成立了多个专家组,采取重点检查、随机抽查、分片区互查等多种方式,开展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此项工作目前每年都在进行中。2015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15]3号),要求规范和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实验室排污管理规章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把环保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2-3]。2017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7]2号),要求把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安全整体工作之中,做到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并建立学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年度报告制度。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及公安、环保部门对高校实验室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检查力度也随之加大[4]。在此形势下,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实验室安全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楼宇规划设计欠缺,后期改造难度较大
高校实验室在设计布局阶段,从大楼结构、实验室功能布局到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消防安全设施等,需要通盘考虑做好规划。化学、医学、生物类的实验室,要充分考虑房间内实验室台的位置、化学药品存放地及实验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临时储存地;实验室通风橱尾气要经过净化后才能排向大气;洗涤污水因为含低浓度的酸、碱及其他有害物质,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等[5]。对于这类产生危险废弃物的实验楼建设,要提前做好环境评价,明确实验可能出现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设计好解决方案[6]。土木、道桥、材料类的实验室,水泥、黄沙等原材料,各种实验构件以及破坏性实验后的建筑垃圾等都需要临时堆场,否则会占用较大空间;因专业特殊性,此类实验室要用到大型的吊装设备,如行车、叉车等,更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之初就做好规划。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建筑物年代久远,尤其是地处城市中心地带的老校区,大多数是相对老旧的楼宇,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仅有基础的水、电、消防等设施,不能满足实验室各种安全的要求。另有临时更改楼宇用途的,如将办公用房改做实验室用,或将弱电类实验室改为化工医药实验室,虽然经过局部修缮改造,但仍存在不小的安全和环保隐患[7]。
1.2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硬件设施改造投入不足
近年来高等院校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类经费拨款充足,实验室设备物资采购量逐年增加,在有限的实验室空间内,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数量众多,在缺乏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实验室布局凌乱、空间拥挤、物品摆放无序、通道不畅,废弃物品清理不及时,经常出现有毒有害实验区与生活区、学习区混用的现象[8]。实验室电路、水路、气路等管线未经合理规划,使实验室后续发展受阻。尽管如此,用于实验室安全环保设施改造的投入却相对不足,常年在环境杂乱的房间中学习工作,受实验室内挥发性化学物质、各种实验废气等有害因素的影响,教师学生身心健康大受影响[9]。
1.3 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
高校实验室已逐渐成为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的人员众多,除了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以外,还有大量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师生员工由于安全环保意识的不足,对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仅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操作层面会因为怕麻烦而懈怠,对实验室安全相关规定的执行性较弱,再加上学生群体流动性大,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难以严格落实到位。
1.4 安全责任主体不清晰,监管缺乏实效
教学实验室有专职教师管理,基本能够做到规范管理和操作,但科研实验室,特别是无建制却大量存在的“导师/研究生”模式的课题组,因导师工作繁忙,对学生的要求更偏向于写论文出成果,安全疏于管理,实验室基本处于自由发展的无序状态。学院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负责人和具体房间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实验室在安全制度、防护措施、环境治理、规范操作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多隐患。校级职能部门面对面广量大的实验室房间,监管难度较大,难以从根本上切实有效解决问题。
2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作为典型的理工科高校,近年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部实验室检查指标体系的规范化指导下,通过与其他高校的经验交流,不断总结思考、开拓创新,在实验室安全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番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2.1 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规范和要求
虽然现行的行业法律法规较多,但落实到高校实验室往往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10]。我校近年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适应我校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包括“东南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东南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规程”“东南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东南大学实验室排污管理办法”“东南大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等。并从制度上确保各职能部门之间互相配合、有机协调,如“东南大学基本建设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校发[2017]261号)文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其中包括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实验功能、实验设备参数及用电负荷、环保设施的审查与确认等,将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纳入了建筑物的规划设计之中。各学院和重点实验室根据学校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适合本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涉及高温、高压、高速等危险性设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上墙。
2.2 理顺管理机构,形成各部门通力协作机制
我校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担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院负责人组成的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在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明确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为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保卫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学生处、人事处、总务处、基建处、财务处等。实验室安全所涉及的因素方方面面,与校内各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遇到问题时,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实验室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教学科研过程中使用化学试剂的学院,如化工、材料、医学、电子等,除了公共区域的消防设施以外,保卫处在学院实验室内部又专门配备了适合的消防灭火器、灭火毯等设施;放射源储存场所等重点监管部位安装了24 h设防的入侵式报警仪和视频监控系统;排放有害污水的实验室进行废水处理设施改造时,地下管网分布图及施工过程总务处给予了大力支持;九龙湖校区学院新大楼建设在规划设计环评阶段,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与基建处多次深入交流,对涉及到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相关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
2.3 强化责任体系,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主体
实验室作为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场所,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主体责任。学校建立了学院、实验室、房间三级安全责任体系,明确每一级人员的主要职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层层落实、岗位职责分明,严格将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实验室、每个房间、每个人身上。各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挂帅,分管实验室工作的副院长、实验室主任等人员参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学院层面,一把手院长、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作为第二责任人,与学校签订院级安全责任书;实验室层面,有建制的科研实验室按照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建制管理,无建制的以导师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管理,实验室主任/课题组负责人和学院签订实验室级安全责任书;实验室/课题组下属的每个房间具体责任人与实验室主任/课题组负责人签订房间级安全责任书。一旦发生实验室安全责任事故,按照三级责任体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4 多元化教育培训,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我校建立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开展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为推动安全准入制有效落实,我校自主研究开发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及考试系统,涵盖了化学、生物、辐射、特种设备、用电、消防、应急救护及个人防护等方面内容。该系统由“校—院—实验室”三级安全培训及考试管理模式组成。校级考试由学校统一配置题库,开展通识类安全培训及准入考试,包括校内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理工文医等各学科通识类安全知识等;院级考试由各学院负责编制符合学科特色的安全培训题库,融入本学院安全相关规定;实验室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与实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要求等编写成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手册,用于培训考核。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实验室、公共卫生学院实验中心等通过该平台配置了专门的安全试题,组织学生进行培训考核,为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该系统直接与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对接,教师和学生可用一卡通信息登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增长安全知识、提高应急技能。系统可根据登录信息自动识别学生所在学院,智能配置适合考生所在学科的考试题目。该系统得到了其他高校的好评,目前已成功推广到国内多所高校使用。
除此以外,学校还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网站,开展实验室安全月系列活动、宣传窗、展板、编印“实验室安全手册”发放师生等多种方式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宣传安全教育理念。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分管负责人、安全员等组织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安全培训取得证书;对法律法规要求实行持证上岗的特殊工种,如放射性物质与射线装置操作人员,起重机械、叉车、电梯类、压力容器类操作人员,严格按要求参加政府机构组织的正规培训,持证上岗。
2.5 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有效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
实验室安全检查是发现隐患、规范实验室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我校建立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校级大检查和日常督查、大范围检查和重点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检查模式。学校层面每年度至少组织2次全校范围内的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工作,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带领下,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牵头,保卫处、科研院、各校区管委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检查小组进行实地现场检查,重点关注使用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生物试剂的相关学院,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危险因素。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向学院发放整改通知书,形成安全检查通报反馈给相关学院,并监督进行隐患整改落实。学校还聘请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督查组,发布“东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督导工作条例”,建立实验室常态化巡查督查机制,促进安全检查工作的切实有效开展。
2.6 注重环境建设,营造安全有序的实验室氛围
我校近年来注重实验室安全氛围建设,编制了包括安全责任人、涉及危险类别、防护措施和有效应急电话的安全信息门牌,并悬挂于每个实验室房间门口。保卫部门建立全校危险源清单实施重点监管。为使用易燃易爆品、危化品的场所配备消防灭火器、灭火毯、灭火专用沙箱等设备设施,储存使用危险气体的场所加装气体泄漏报警装置,保证场地通风,对消防设施设备及自动报警装置进行定期维护检测,确保其使用状态良好。实验室配备专用急救药箱,实验大楼有逃生线路指示图,放射源存放点、化学品仓库等重点部位有防盗和监控设施,化学和生物类等相关实验室安装应急喷淋和洗眼装置。
我校配备危险废弃物专用桶、纸箱和专用标签,免费发放到全校相关实验室;化学废液分类收集至专用容器,试剂空瓶码放至专用纸箱,分类存放于库房内各房间,严禁随意倾倒、丢弃或冲至下水道。根据废液产生情况统一回收,委托具备废弃物处置资质的相关单位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
2.7 改革管理模式,加强重点危险源有效监管
我校是多校区办学,各校区相距较远,市中心的老校区周边居民区密集,建设化学品库房可能性甚微,在此背景下学校通过积极改革探索,在化学品管理方面摒弃了传统的“实验室申请—库房采购—实验室领用”的方式[11],率先采取了“化学品零库存”管理模式,即库房不统一采购囤积化学品供实验室领用,而是供应商根据实验室的需求直接将化学品送到实验室,学校负责对化学品采购的规范性和过程进行监管。
为解决多校区轮转办公效率低下的问题,2015年我校开发了化学品采购管理网络平台,校内所有化学品包括生物试剂的购买必须经过平台审核,持平台打印出的凭证方可到财务办理报账手续。平台有供应商进驻,分前台商城和后台管理2个入口,支持在线采购和线下自购2种模式。管控类化学品(易制毒品、易制爆品等)必须从平台在线采购,经过学院—保卫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三级审核通过后,由指定的管制类化学品供应商负责供货;普通化学品可在线采购,也可线下自购,但自购试剂必须上平台登记,审核通过后同样打印凭证进行报销。化学品平台可准确记录每一笔订单采购人、采购时间、采购试剂种类数量、采购人所在学院、实验室等信息,实现了采购内容有记录、采购过程有监管、采购流向可追溯的功能。平台正式运行以来,已经累计完成了化学品采购订单52 360笔,采购金额共计1亿692万元,从传统的线下纸质化管理转变为线上网络化管理,不仅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也省去了教师学生各部门签字盖章的时间,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我校接待其他高校对化学品管理平台的各类调研不下10多次,足以说明化学品作为高校实验室一大重点危险源,各高校都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需要更方便高效,并且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除采购管理以外,我校还特别加强了易制毒、易制爆等管控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管理。2015年起,我校逐步在校内实验室配备了易制毒、易制爆专用保险柜,双人双锁管理,并编制了统一的管控类化学品记录本,用于详细记录管控类化学品的使用台账,保证使用过程规范有序,目前保险柜配备已经基本实现了3个校区全覆盖,受到了公安监管部门的肯定。
2.8 发挥二级学院主观能动性,打造安全亮点工程
除了校级层面的探索和创新,学校还特别注重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改革,积累先进的管理经验,打造安全亮点工程,逐步向全校推广。
公共卫生学院在实验室管理中推行了先进的6S管理理念,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ecurity)和素养(shitsuke)。6S管理的实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设施、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摆放位置、各类标志等的完善,目的是将复杂的实验室现场简单化,进而形成规范,在实施规范的过程中精益求精,最终做到环境整洁、操作规范、过程安全、实验高效、结果可信、素养提升。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对使用氢气、丙烯、氨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危险气体的实验场所统一规划布置气体管路,安装泄漏报警装置,并开发了手机APP端实时监控。一旦发生气体泄漏等突发情况,报警仪能够实时监测气体数据,发现超标现场发出警报,同时手机APP端收到警报,报告出现异常情况的气体所在房间,现场气体浓度等信息,气体动态情况数据实时传输到校级、院系、实验室、房间各级安全负责人手机上,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大连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郝云忱教授对我校此项改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在2018年湖南湘潭举办的全国实验室安全培训班上向与会各高校代表进行了宣传。
化学化工学院投入1 500余万元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用于老楼改造,改造内容包括通风系统、新风系统、空调系统、尾气处理系统等,改造惠及教学科研实验室42个,实验室面积3 300多m2。通风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系统,通过感应通风柜面板的运动变化短时间内将风量调到最佳;风机采用氟碳漆喷涂金属离心风机,不易生锈且强度大;通风橱和通风管道采用无机玻璃钢预制管道,防火阻燃;基本达到了低噪声、低振动和低能耗的效果。新风系统用于确保通风系统运行时有足量新风补入,保证实验室排风效果,使室内空气常保新鲜。空调系统用于调节室内温度,采用了整体舒适度更高的中央空调。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化学化工学院的整体环境,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2016年教育部专家组到我校进行安全检查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在接待江苏省、南京市各级政府公安环保部门检查和其他高校参观考察过程中获得了一致好评。
医学院进行了解剖实验室空气净化改造,包括排风系统、新风系统和甲醛处理系统。解剖实验室标本由于事先经过甲醛溶液浸泡,实验过程中因甲醛的挥发,刺激性气味极大,对教学活动造成明显影响,排出的废气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医学院在进行综合调研后采用了全新风、全排风的改造方式,其中吊顶整体式新风静压箱内置专用净化离子主机、空调内机,外排末端设置外排处理箱,内含外排专用电离主机和多层过滤装置,通过各种高精度探头实时采集室内空气数据,全自动控制离子主机、新风机、排风机的工作负荷,保证室内甲醛浓度达到空气净化要求,室外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我校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设施改造正在逐年稳步有序进行,2018年的改造任务是对四牌楼和丁家桥2个老校区所有排放污染气体的实验室通风橱统一做尾气净化处理,涉及学院和实验室数量较多,经费通过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落实,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流程,工程正在稳步实施中。
3 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管理部门及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多方思考、积极创新、不断转变理念、改革方式方法,适应形势发展,真正将安全工作深入到实处及细微处,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为教学科研营造安全有序的环境,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