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总目
2018-04-03
(括号内圆点前为期号,圆点后为起始页码)
深入学习与研究十九大报告精神
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
高中伟(1·5)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段永清(1·8)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杜 伟 黄 敏(1·12)
建设“教育强国” 实现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中的教育宣言与未来图景
雷 云(1·16)
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理路
陈加飞(1·19)
中国共产党党性:历史生成与时代内涵
王洪树 刘 玲(1·2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法治中国思想的内在逻辑
陈 驰(1·34)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阶层和谐理论
李新芝(1·40)
使命担当与理论开创: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新时代意义
蒋英州(1·48)
《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思想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
赵万江 杨雨林(4·3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重维度
吴江华 杨 玲 (4·42)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共识的逻辑分析与现实思考
雷 勇 陈锦宣(5·5)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意识形态的自我调适——基于拉卡托斯科学纲领划界理论的思考
陈文泽(5·1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建构的特征解读
兰夕雨(5·2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建设过程审视
罗 亮(5·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政策的变化——从邓小平《祝词》到习近平《讲话》
赵秋阳(5·32)
改革开放40年来歌曲创作与发展
陆正兰(5·38)
改革开放40年来的流行小说与大众文化主脉
谭光辉(5·47)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40年:观察与思考
左卫民(6·5)
刑诉法制发展与冤假错案纠正40年
叶燕杰 郭 松(6·10)
论“技术性刑事司法改革”及其后果
王禄生(6·14)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诉法变迁:1979-2018年
吴卫军(6·17)
从侦查到监察:职务犯罪查办机制40年
张洪松(6·20)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调控的回顾与展望
胡小平 范传棋 高洪洋(6·23)
“法治·市场·绩效”理念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乔宝云 李丽娜(6·30)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扶贫工具的演化
星 焱(6·36)
哲学·逻辑学
如何理解康德的“理性的事实”
朱会晖(2·5)
康德统觉理论的两个维度
唐红光(2·12)
耶可比论绝对者的两种本性
刘伟冬(2·20)
结构主义视域下的现代逻辑学
郝一江 陶 侃(3·78)
古汉语使动双宾语语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林胜强 付 豪(3·84)
语义类型的细化和转换——MG中类型论的新进展
崔佳悦 邹崇理(3·88)
哲学-形而上学的功能与命运
邓曦泽(4·5)
哲学无用论为什么是错的?
苏德超(4·14)
也论哲学的用处
帅 巍(4·22)
当代人工智能哲学的问题、启发与共识——“全国人工智能哲学与跨学科思维论坛”评论
陶 锋(4·29)
宗教、立法与自由——“卢梭问题”与黑格尔思想的开端
罗 久(6·45)
胡塞尔知觉现象学中的“动觉”理论
陈 员 靳铁军(6·55)
管理学
论社区公共资源治理中居民主体性的生成——基于湖北D社区的案例分析
陈伟东 吴岚波(2·27)
社区公益券:社区治理的新抓手
张必春 周 娜(2·3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王 超 蒋 彬(3·5)
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上海与青岛、济南比较的视角
郭剑雄(3·16)
中国城市“宜居、宜业、宜商”评价体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卢庆芳 彭伟辉(3·24)
声誉机制、信息基础与我国慈善组织规制优化
王 方(3·31)
传播学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网络舆论危机与治理研究——以四川省为个案
陈 颖 陈玉霞(3·160)
数字化转型:高校学术期刊的改革方向
钟秋波(3·168)
法学
论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规范内涵及制度完善
邹平学 刘海林(1·55)
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立法备案审查的几个问题
谢维雁 段鸿斌(1·69)
法院院庭长权力角色冲突及解决
陈 丹 娄必县(1·81)
“法律信仰”危机与选择:伯尔曼的问题与方案
罗 伦(2·40)
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中止侵权诉讼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2946份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唐仪萱 聂亚平(2·47)
“互联网专车”劳动用工问题的法律规范——以P2P模式为中心
柴伟伟(2·57)
论“限期自首”——以《打黑通告》第一条切入
陈 山(3·39)
刑事庭前会议的再定位——基于A市“庭审实质化”试点的实证研究
安 琪(3·48)
论我国法律修改的三种方式
孔德王(4·48)
困境与突破:行政公益诉讼线索发现机制研究
李 成 赵维刚(4·54)
论法条竞合的成立范围、划分标准与竞合类型
付 恒(4·62)
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行为研究——以现行法律规范文本为对象的分析
王学辉 林金咏(5·54)
论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
苏绍龙(5·65)
论行政解释形式的制度逻辑与实践图景
朱福惠 刘心宇(6·62)
论检察建议的监督属性
——以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执行检察建议为视角
张晋邦(6·71)
经济·旅游
从“见物”到“见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协调初探
吴 雄(1·89)
我国土地流转违约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以邛崃市开展履约保证保险为例
范 丹 邱黎源 刘竞舸(1·98)
地方政府农业供给侧改革风险防范责任的制度分析框架
衡 霞 谭振宇(1·106)
社会分层与农业转移人口的身份认同
徐 臻(1·114)
基于居民地方感的灾后重建区旅游城镇化建设研究——以彭州市白鹿镇为例
薛熙明 赵俊娴(2·65)
我国山岳型旅游地的品牌个性对应分析
潘 莉(2·75)
基于相对剥夺感的旅游社区居民类型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蔡克信 蔡 溢(2·84)
多元文化与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
邓 鑫(4·73)
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路 娟 张 勇(4·85)
财政支出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机制分解及验证——基于CHIP2013数据的分析
段义德(4·94)
栖居与游戏:对旅游体验问题的再认识
蔡寅春 谢辉基(5·81)
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量表开发与实证研究
江丙瑞 杨 钊 刘翟淳(5·91)
文化意象视角下城市历史街区游客满意度测评及影响因子分析
——以都江堰市西街历史街区为例
郭 凌 周鹏程(5·102)
教育学
从理念到技术: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周 序 栾 泽(1·122)
论课程对教学的基本预设及其利用
丁念金(1·128)
生成性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论
罗祖兵(1·135)
生成性教学:教学哲学还是教学范式?——与程良宏博士商榷
段会冬(1·141)
走向科学只是教育学的一种策略——兼及实证研究的有限合理
刘庆昌(2·92)
国际上儿童青少年参与教育决策的发展及启示
薛巧巧(2·99)
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改革策略
曲铁华 李 虹(2·110)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归因探究——社会结构与性别的视角
王亚群 覃红霞(2·117)
生命价值观视野下的“边缘人”探析及教学价值观重建
王亚军 张 姝(3·55)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基本特性和推进策略
翁伟斌(3·62)
基于有效性验证经验的美国早期教育质量评价的元评价研究
孙贺群(3·69)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为例
阿海曲洛(4·103)
藏区“9+3”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反思——基于社会融入视角的分析
郑 涛 张 洋 颜雪艺(4·113)
培养精英、维护公平与学校特色发展——纽约特殊高中SHSAT考试制度评析
王 卉(4·121)
香港科技大学创立并腾飞的团队策略
——基于创始人自述传记的文本分析
李永瑞 吴 璇 陈 罕 曹 峰(4·126)
基于“双一流”争讨的高等教育发展根植性问题阐释
龙 洋(5·111)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初探
李 祥 刘 莉(5·118)
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校长与哈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基于埃利奥特家族网络的历史考察
王璞(5·127)
教育问题:教育学话语“生成”的起点
李江源(6·79)
也谈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图景——与林斯澄同学商榷
罗银科 黄 晶(6·89)
语言文学
论禅门书记职事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以居简及其周围书记僧为例
王宏芹(1·147)
论阐释学视野下顾炎武的“鉴往训今”
曾留香 谢 谦(1·154)
重编说郛本、集纬本《礼纬》佚文辨正
余作胜 刘亚男(1·162)
《天子游猎赋》的文本书写、知识来源与思想传播
孙少华(2·124)
论魏晋时期“以《诗》为经”与“以《诗》为戏”——以《世说新语》所载用《诗》为中心
胡 卫(2·130)
略论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变迁——以遗民诗人集会唱和为中心
卢高媛(2·136)
上古汉语“进献”类动词配价及其发展演变
武振玉 闫斯文(3·94)
评价话语的互动功能研究
鲜丽霞 李月炯(3·104)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句首话语标记语so的语法化探析
胡春梅(3·115)
曹丕、曹植《寡妇诗》文体辨疑
杨 曦(4·134)
敦煌写本《文选》诗学文献的价值
钟仕伦(4·139)
新小说·兴味派小说·五四小说——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三部乐章
孙 超(4·149)
论《吴越春秋》的生成及其“传体”改造
夏德靠(6·97)
刘知几《史通》“小说”观念的实质及其影响新论
孙振田(6·107)
影像的博弈:论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电影力
万荣英(6·117)
历史学
民族主义的建构与彰显:献旗英雄的塑造与四行“孤军”的悬旗护旗
周 游(2·141)
民国妇女婚姻变革中的家庭财产观——基于民国婚姻讼案的考察
吴 燕 张 汝 许 良(2·149)
钱大昕:大有功于宋史研究的乾嘉巨子
张邦炜(3·121)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与甲午中日议和
冯高峰 师嘉林(3·131)
“路事”与“乱事”:载泽与辛亥年干路国有风潮
杨 猛(3·138)
“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
彭 涛 杨天宏(3·148)
关于魏澹《魏书》义例之批评思想的批评
瞿林东(4·157)
从《贞观政要》的广泛流传看史学批评的社会意义
吴凤霞(4·163)
论杨慎史学批评及其学术意义
毛春伟(4·170)
从释褐看北魏“膏腴”群体的身份特质——以出土墓志为基础
刘 军(5·138)
流言与北宋蜀地治理
方 燕(5·146)
732年拜占廷帝国与可萨汗国联姻动机的历史考量
庞国庆(5·155)
关于建设中国历史哲学的初步构想
李振宏(6·126)
“良史”与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
尤学工(6·145)
中印边界冲突与肯尼迪政府对印度的军事援助(1962-1963)
刘 恒(6·153)
强疆固边与西藏边境城镇体系建设
何一民 李馨妤(6·163)
巴蜀论丛
《史记》《汉书》所载“西夷西”道覆议——兼论汉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求通
龚 伟(2·162)
“荔枝道”研究三题
郭声波 周 航(2·170)
论“相如为之师”——司马相如的经学涵养及对后世蜀学的影响
牟歆(5·162)
论刘咸炘的八股文研究
赵俊波(5·170)
书评·学术会议综述
逻辑学“中国学派”日渐兴起的见证——评《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
潘忠伟(1·167)
观水有术 必观其澜——读《清代今文经学新论》
杨世文(1·169)
“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马 旭(1·172)
“新时代:文艺如何表达中国”高端论坛综述
骆 平 徐 燚 董 琪(1·174)
“《芳华》暨青春记忆电影发展走向研讨会”综述
罗 勤 邓丽君(3·173)
教育研究中的理论借鉴问题——《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读后
罗生全(3·175)
大科际整合:环境治理研究的新方法探索
——唐代兴三卷本《国家环境治理研究》读后感言
王海明(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