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沐足养生的重要性
2018-04-03张艳霞
张艳霞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2)
中医沐足养生即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医足浴养生,经过一天的辛勤工作,终于可以休息啦,双脚放进温热的水中,立感身心舒畅,能极大地缓解我们身体的疲倦和精神的紧张压力及焦虑情绪等,此时困意袭来,安然入梦,次日起床精神饱满。《琐碎录·杂说》指出: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书中提倡濯足养生法,认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均能泡脚养生,且四季泡脚分别具有升阳固脱,祛除暑湿,润肺濡肠,温灼丹田的不同作用。 民间亦有“热水泡脚,如吃补药”“睡前一盆汤,长寿一秘方”“天天吃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等说法。可见泡脚在人们心中对健康的影响非同一般。
1 沐足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为什么脚的养护对人体健康来说这么重要呢?人体的老化首先是从脚开始的,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经络学说认为,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走向分别起始和终止于脚部。与手三阴、手三阳经沟通,共同维持着人体气血的运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里所谓 “本”就是生命的根本、本源所在,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皆起始于脚部,这就明确了脚部在生命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人体组织器官,在脏腑经络系统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人们把脚称为"人之根本",应该说一点也不夸张。另外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认为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有“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足部脂肪层本来就薄,如果足部受寒或者自身体质阴寒,或者阳气温煦不足或受阻造成的手足不温,四肢厥冷,易造成免疫降低从而产生多种病症,老年人阳气相较而言衰弱一些,免疫力低下,更应该注重做好足部的保暖养护,多泡脚、多锻炼、鞋袜暖。
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来说,人体双脚离心脏的距离最远,在人体的位置也最低,加之重力的作用,下肢的静脉回流需要靠下肢肌肉挤压下肢血管内的静脉血通过静脉瓣的闭合单向防倒流的作用回流与心脏,完成血液的体循环。人体生物全息理论认为,人体的耳朵和脚均能反映身体各部位的健康症状,因其存在与身体各部位身体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通过对反射区点按、温热刺激等可有保健养生、美发养颜、协助诊断身体状况、调理亚健康等功效。
正因为如此,古人在很早就懂得天天热水洗脚,然后按摩脚心,把这作为保健养生的秘诀,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按摩足心的方法[1]。其实泡脚养生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温水泡脚,双脚的血液循环良好,这就代表从心脏派出于肢体末端偏远部位的运输线末梢微循环不拥堵迟缓,能够保持畅通,这也就带动了全身血液循环畅通,人就会少生病。洗头洗脚,胜似吃药。指甲常剪,疾病不染,卫生防病方面的养生谚语对讲究卫生、减少疾病做了正确的指导。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提醒人们: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体;而寒露节气一过,则应注重足部保暖。民间这样评价泡脚:春天泡脚开阳固脱,夏天泡脚湿邪乃除,秋天泡脚肺腑润育,冬天泡脚丹田暖和。热水泡脚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肌肉身体的疲劳,泡脚20 min可使50%的脑部血液分至各处,有降压安眠的作用。清朝的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这与他“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的养生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此处所说的一盆汤就是指沐足,且常加通经活络的中药,甚是注重足部保健。
2 如何足浴效果好
2.1 足浴桶的选择
生活中常用的足浴盆有木盆(桶)和电动加热的足浴盆,木盆的优势是材质天然,导热散热较慢有利于保温,但不能明确知道水温,只能靠经验或者温度计;而电动加热的足浴盆通电则可有效控制水的温度和泡脚的时间,但材质是塑料等,加热后对人体的影响不详,另外它毕竟是电器,应选购大厂家有权威的产品,才更有安全保障。
2.2 足浴的适宜时间及温度
根据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泡脚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37~42℃不等,因人而异,且水的位置最好能没过小腿肚[2]。泡脚水温过高的话,一方面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造成足部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另一方面此时足部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血液更多地流动于下肢,易引起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如心、脑、肾脏等;另外对于一些患有足部周围神经病变或者对温度感觉不那么灵敏的人群来说,过热的水泡脚还易烫伤皮肤。文献研究表明[3],多数文献记载足浴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30 min,有281篇文献表明最佳的足浴时间为20~30 min,占总统计文献的近一半的比例。有研究采用足浴降压,发现足浴20 min时降压效果达到最佳,20 min后降压效果不再增强,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增高[4]。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晚上的7:00-9∶00,此时泡脚、进行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5]。
2.3 对不同人群的作用
用艾叶30 g和生姜100 g以及白酒100 mL,泡脚15~20 min/d,顺便揉搓一下生殖系统的反射区,这些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温暖子宫,使血液的瘀阻迅速消散,通则不痛,起到止痛的作用,对缓解痛经很有效[6]。根据临床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泡脚来治疗失眠[7]。花椒泡脚可温经活血、通利关节治疗和养护老寒腿,加艾叶驱寒效果更佳[8]。中药沐足养生好处多,但专业性很强,应遵医嘱而行。
3 足浴的注意事项
睡前用热水泡脚特别适合常人或者寒证和瘀证人群,如平素怕冷、手足凉、关节冷痛、胃痛、慢性腹泻、痛经等病症。对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沐足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缓解症状、减轻病痛;但用得不好,会加重病情、甚至产生意外。沐足固然能达到养生保健、美发俊颜的功效,但并不适宜于所有人和任何情况,也有其应被我们熟知的注意事项。
3.1 过饥或过饱时不宜沐足
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过饥时身体本身能量不足,泡脚会加速血液循环,影响血液的分布,加速代谢,易引发心慌、疲乏、甚至头晕不适等情况;过饱或饭后半小时内泡脚,则会影响对消化系统血液的供给,日久会引起消化吸收问题甚至导致营养不良;沐足应避免在过饥、过饱或者进食状态下进行。
3.2 特殊人群泡脚需谨记
老年人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老人皮肤油脂减少、脚部皮肤变薄,对足部皮肤热觉和痛觉的敏感度降低,而过热的水或者长期单次泡脚时间超过30 min不仅加速脚部的油脂的减少,还容易造成脚部皮肤干燥、龟裂等。且容易引起烫伤,短暂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等;宝宝不宜长时间热水泡脚或者过热的水洗脚,宝宝的脚骨还没有完全钙化定型,脚踝稚嫩娇弱,常用热水洗脚或泡脚,足底的韧带会遇热变得松弛,不利足弓发育形成和维持[9]。另外,婴幼儿皮肤娇嫩温度承受能力低,容易烫伤皮肤;另外对经期妇女来说,过多的足浴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燥妄行,造成经量的过分增多,以致后期气血不足,甚至气虚不摄造成崩漏。
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群,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泡澡。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澡后,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下肢或体表,可能会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增加心脏病、低血压人群的发病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或就医。
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一旦存在,患者对痛觉、水温的感觉反馈机制失灵[10]。太热的水泡脚易造成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破溃,糖尿病人的皮肤破口很容易发生溃疡,而且一旦发生,易感染且不容易愈合,不适宜的泡脚,让糖尿病足患者面临截肢的风险。因此,在维持血糖平稳基础的上,要温水泡脚且应注意保湿养护。另外该研究者认为热水泡脚会扩张血管,动脉扩张,有营养的动脉血流量就增加;静脉扩张,携带垃圾的静脉血就淤滞,对于本来回流不畅或阻塞的静脉病患者来讲,会加重血液淤积。如果静脉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则出血情况会更严重。因此热水泡脚对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以及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而言,要慎重,要在医师的专业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