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石膏制动对跟骨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4-03周宇杨军曹正东张涛刘光松贾清龙
周宇,杨军,曹正东,张涛,刘光松,贾清龙
(剑阁县中医院下寺院区,四川广元 628317)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损伤,多发生在高坠伤或交通事故,大约占足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1]。严重损伤易留伤残,尽管很多学者及临床工作者为改善疗效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SanderII以上需手术治疗的,术后常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感染,晚期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是长期困扰骨科医师的一系列问题[2]。该文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2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手术后用石膏固定和不用固定两组,通过对临床疗效分析对比讨论短期石膏固定制动对跟骨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以供大家参考,但还需要增加临床病例及随访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跟骨骨折手术病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骨伤骨病专科病区,诊断标准为:(1)有明确的外伤受伤史,多为高坠伤;(2)患者患肢足跟部肿胀、疼痛、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明显;(3)DR片及CT明确诊断为跟骨骨折。纳入标准:(1)按照CT Sanders分型属于II、III型骨折,有明确手术指证;(2)患者属于新鲜跟闭合性谷歌;(3)无精神疾病存在,并有着良好的依从性,对本次实验知情。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故障;(2)有陈旧性骨折或者病理性骨折;(3)在术前存在有关节性疾病;(4)患者有人工功能障碍。在结合住院床号进行分组,单号12例作为术后石膏固定组,两组骨折类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在足跟外侧行“L”形切口,切口从外踝水平跟腱前缘斜向下至足底皮肤红白交界处,采用钝刀切开患者皮肤到达骨膜部位,采用钝刀剥离,让下关节和跟骰关节得到充分的显露;随后采用3枚克氏针,将其分别钻入大距骨下缘、外踝以及骰骨位置,来获得良好的牵拉阻挡皮瓣效果。显露跟骨距下关节面,随后对距下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处理,骨膜剥离子撬拔复位,克氏针辅助复位,恢复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骨缺损较大的可以实施植骨,C臂透视跟骨长、宽、高恢复,在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基础上进行钢板跟螺钉型号的选择,并需要尽可能地在外侧壁到对侧载距突下骨皮质部位上来进行螺钉的固定处理,以保障固定的牢靠性。在完成固定作业后于伤口处进行引流管的安装,随后关闭伤口。
石膏固定组除了常规护理模式之外,还要采用短腿石膏来对患者的患肢踝关节进行翻位固定处理,一般固定时间控制在3周以内,非石膏固定组则采用常规外敷料来进行包扎处理。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抗炎以及活血化瘀处理,在术后12 h给予常规抗凝处理,术后第2天采用TDP烤灯热疗法进行患侧的照射处理,对于存在有渗出液的伤口还需要及时进行药物的更换。在术后3周进行拆线处理,非石膏固定组可以在拆线后的第2天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工作,而石膏固定组则需要在术后3周后方能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进行DR片复查,在DR片复查骨折愈合则可以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中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Maryland足部评分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总分值 100 分,90~100 分为优,75~89 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为差。主要包括踝关节疼痛(40分);日常活动(50分);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10分),最大步行距离(5分);后足活动(6分);踝-后足稳定性(8 分);DR 片(10 分)。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输入到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研究中的20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随访10~15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全部愈合,但是石膏固定组的患者在关节疼痛度、日常活动情况以及治疗评分等方面较之于非石膏固定组均有着显著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跟骨解剖还有着形态特殊的特点,在缺乏正常解剖关系的基础上还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也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切位复位内固定处理时,还需要将恢复跟骨正常解剖状态作为关键操作。一般情况下对于SandersII型、III型骨折患者在内固定完成后要进行功能锻炼工作,但是在跟腓韧带断裂时,还会导致患者的距骨在踝穴中出现一定的倾斜情况,若未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出现关节脱位等问题。在该次研究中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来对患者的术后伤口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膏固定患者的关节疼痛、日常活动以及总分等各项指标较之于非石膏固定组均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跟骨骨折术后石膏固定的模式,还可以帮助患者的跟腓韧带止点在无张力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愈合,借此来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虽然说石膏固定组在术后早期踝关节的屈伸功能上比较弱,但是其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出现的内倾斜以及受力不均匀等问题发生,借此来避免距腓前韧带再次损伤等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石膏固定法对于患者跟腓韧带以及跟距间韧带的修复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让患者骨折术后的踝关节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在该次研究中的病例数比较小,因此还需要后期大量病例长期随访研究来对该结论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