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对“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8-04-03

关键词:智慧城市校园智慧

薛 旸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一、智慧城市概述

目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广泛应用背景下,城市化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改变着整个中国。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49.68%,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已经达到51.27%,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国家的行列。进入“城市化”国家之列,固然代表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代表着我国国民的幸福指数不断飙升,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城市资源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愈发突出和严峻,城市建设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径和发展方式来应付相关问题,来契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而智慧城市的出现,无疑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路。

首先,智慧城市来源于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是对“智慧地球”理念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智慧城市是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伴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而产生的,它所依赖的是各种先进的设备与科学技术。

其次,智慧城市一经产生就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并且由于云算、移动数据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许多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已不再是一个稀有名词,智慧城市这一理念很快被人们所接受,世界各国也相继提出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IBM公司前CEO彭明盛早在2009年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及“智慧地球”这一概念,IBM公司对智慧城市进行了初步的概念定义。其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通过数据监测、信息整合以及智能响应等方式,有效地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也为居民和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同时IBM公司也建议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将陈旧设施转变为智慧型基建设施。可见,智慧城市就是采取一系列科技手段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对城市进行智能型管理,从而保障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最后,智慧城市建设的涵盖非常广泛,包括建筑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环境管理系统、交通系统等一系列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化建设密不可分的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相对于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建设,它更多的是对城市技术信息设施的全面建设,用信息化来推动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它的覆盖范围是整个城市,一个城市就像一个独立的网络系统一样运行,推动城市内的传统行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向高新企业迈进,推动着各种公共信息网络设施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把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统一的分配与调整,让社会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推动着城市进一步发展。

二、智慧城市与智慧校园的关系

智慧城市是解决当前城市中存在的人口增加、环境污染、资源分配不均、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问题的途径,是信息化、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等的融合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国家政策的最优方式。因此城市化已经不再是处于还未被接受和认知的状态,而是已经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并实际运用。

首先,智慧校园建设是大势所趋。从住建部2015年公布的《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已有二百多个城市开始建设智慧城市,而南京、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发展最快,率先开展建设,且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城市里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都得到了相对妥善的解决,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减轻了政府和部门的压力。而高校与城市一样,相当于一个小的、人口集中的“小城市”,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是国家的储蓄力量,在未来将深刻影响着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因此,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校园服务,建设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享受更美好的校园生活,是大势所趋。

其次,智慧校园建设必须开拓思路。随着智慧型城市的普及发展,高校必须紧跟潮流和趋势,打开思路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才能推动校园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校园环境。智慧校园指的是高校为了推动学校的发展,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并逐渐突破现有的管理方法,开拓高校建设的新思维。智慧校园的建设方式与智慧城市相似,是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平台,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可以把智慧校园进一步理解为:以服务师生为理念,以提高效率为基础,以建设校园为目标,从而形成智能便捷的教学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在高校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充分根据这个特点,既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管理平台,学习资源分享平台,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教学和学习方面的选择,又为他们提供了校园一卡通、无线网络、家校互通等生活方面的服务。让他们可以自由进行选择,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让他们在校园中可以有更好的教学和学习体验。比如在食堂中,学生和教师们以往都是拿现金或饭票进行饭菜购买,打水或去超市也都要花费现金,非常不方便,而且浪费了许多时间。而校园一卡通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信息技术让校园卡与银行卡绑定,与学校各个公共领域的设备绑定,从而让冗杂的流程得到了简化,为广大师生带来极大的便利。

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会涉及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校园是城市的一部分,自然也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势在必行,这既是顺应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也是推动高校建设的新思路。而智慧城市的建设所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需要的各种人才都需要从高校中输送,智慧高校又通过这种方式,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当如智慧城市一样越来越完备,跟随智慧城市的步伐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三、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诸如一卡通、网络查课表以及微助教等教学以及生活辅助硬件或者软件的开发利用,都是高校利用互联网、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体现。在以往,高校的学生们无法进行网络查课,只能通过课程表的形式来查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无法更好地自主进行课程的选择。而智慧校园建设后,在校园app上就可以进行选课,还可以查看有哪些教室空余,非常有利于学生们的自主选择。除了选课之外,课后,学生可以去校园app看教师课程视频或其他学习视频,让学习不再是一种传统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其中仍然显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阻碍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和发展。

一是,学校各部门信息沟通不够通畅。信息不能够及时在互联网上公布,致使便捷师生的智慧化信息渠道难以发挥作用。比如,在高校中刚刚举办了校园宣讲会,但是其在网络平台上的进度缓慢,一直不能进行更新,这就使得该服务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信息同步作用。

二是,学校统一的综合服务网站有待完善。学校各个机构相互独立,各部门都建设自己的下属网站。这不仅使得网站繁多,难以管理,还使得管理成本增高,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三是,智慧校园的建设过多地流于形式。某些高校校园平台建设并没有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把关,在出台校园app时,没有对其中各项服务的可行性向学生和教师们进行调查,听取学生与教师的意见,没有针对他们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建设,而是模仿其他校园的建设方式,这就使得智慧校园建设与师生需求实际脱节。

此外,智慧校园虽然在不断发展建设和应用,但是学生作为主体之一,通常并不了解自己周围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是属于智慧校园的范畴,也不理解智慧校园到底是什么样的理念,需要运用什么样的设备和技术,这就会使得学生享受到智慧校园的成果,却不知如何为智慧校园提意见、做贡献,更不知道走出校园后如何投身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中去。

四、智慧校园的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满足共享和稳定的需求。智慧校园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大数据为平台,因此,数据的收集和共享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与服务之间互通互联,才能使师生充分享受到智慧校园带来的高效便捷。因此,在今后的智慧校园建设中,要把数据进行充分收集与筛选,让校园专业人员及时在平台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更新,对其中的各项服务进行调整和升级,并且及时接收教师和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不定期地进行平台实效性和安全性检查,尽快修复出现的各种平台问题,同时也应该不断根据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师生需求,添加更多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服务项目。

其次,网络安全应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条件。高校的学生们正处于人生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现阶段所接受的信息和教育将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网络安全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高校要制定安全可靠的管理体系和标准,人力与技术要相结合,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信息和服务,确保智慧校园的安全稳定发展。

最后,智慧校园建设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偏好做好规划。智慧校园的建设以服务师生为宗旨,而当今的手机使用率非常高,智慧校园的移动终端平台将会在智慧校园平台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师生偏好为基础,建设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智慧校园平台,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关键一环。在今后的智慧校园建设中,要不定期地对学生和教师的体验作不记名的调查,或开设一个投票或反馈平台,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使用感受,切身需求进行充分表达,从中选取师生们最迫切的需求,完善平台服务体系,添加更多新的校园服务。并且平台和app设计应该简洁大方,一目了然,更加适合在移动终端平台使用,适合师生对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的保存和使用,让他们做智慧校园的最好体验者。

同时,智慧校园的建设,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根据学校与不同专业的特点去建设,涵盖到每个专业领域的学生,让学生了解智慧校园其实就在身边,在他们使用的各种平台和服务之中,从而让他们真正地信任智慧校园,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商业学院与医学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们在使用app的时候,不可能只满足于公共领域的服务内容,一定会更倾向于自己专业领域的服务内容。因此在平台设计方面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开辟各自的专业选项,提供学习资料和各种时事新闻,而不是只提供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与缴费等公共服务。如应为商业学院的学生提供更多商业的新闻和就业信息,为医学院的学生提供更多医疗卫生方面的新闻,提供更多医院、机构的就业信息,让不同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享受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让他们在校园中能够对社会和国家的各种专业信息充分了解,为自己未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与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准备。

五、结论

智慧校园的建设的服务群体是广大师生,其中尤其以学生居多,而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以后,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会投身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中,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同时,智慧校园的建设也是高校增强自身实力,转变发展模式,开拓发展道路的方式。在未来,学生们高考后报考学校时,不仅会考虑高校的学习氛围和师资力量,也会将校园各种软硬件设施,平台的服务项目和便捷程度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在知名度同等,学习氛围和师资力量相当的两所高校中,智慧校园建设更完备的高校将会更加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因此,要想增强高校自身实力,增加自身发展优势,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大力推进智慧高校建设,推动智慧校园普遍化、特色化、完备化,从而推动智慧城市与智慧高校良性互动的双赢发展。

[1] 王广斌,张雷,刘洪磊.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0).

[2] Palmisano SJ.CEOs Deliver Remarks on the Economy and Stimulus Package[EB/OL].(2009-01-28)[2012-08-08].

[3] 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2).

[4] 陈威莉.高校促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与产业,2013(10).

[5]昊雯瑜,刘欢.“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2015(4).

[6] 权赫.高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5(13).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校园智慧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