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吴地廉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8-04-03杨德兴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

杨德兴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昭示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一刻也离不开从严治党。自建党以来,我党就高度重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吏,核心是打造一支“打铁自身硬”的干部队伍。顺应人民大众的新期盼,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干部清正是关键。

包括廉吏文化在内的吴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吴地文化的典型代表①一般意义上的“吴地”,是一个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吴地”,主要指以太湖为中心的环太湖地区,包含上海市、江苏的苏锡常三市,浙江的嘉兴、湖州的全部及镇江、杭州的个别县区(参见张永初:《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6页)。广义上的“吴地”指大吴文化地区,大致包括长三角以南、钱塘江以北的全部及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及江苏长江北岸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吴地的地域范围虽有所伸缩变化,学者们对吴地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但其核心区域是苏锡常沪嘉杭地区。吴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吴文化,专指西周末年泰伯奔吴到春秋末期吴国灭亡700年间以及更早的文化,也就是古吴地文化。广义的“吴文化”,是从古到今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地区域大文化(参见虞澄:《吴文化的基本精神》,《吴中学刊》1997年第4期,第1—6页)。吴蕴慧认为吴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先吴文化、春秋吴国文化、后吴文化三个时期(参见吴蕴慧:《吴地高校大学精神构建研究》,《学理论》2015年第3期,第206—208页)。吴恩培教授也坚持广义的吴文化概念,他对吴文化的定义是:“它泛指吴地区域人群自泰伯句吴以来,在这一区域创造出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总和。”(参见吴恩培:《吴文化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本文所讲的吴地和吴文化,分别指的是狭义上的吴地和广义上的吴文化。,如澹台灭明的儒家文化、洞庭商帮的商业文化以及以范仲淹、暴式昭等为代表的廉吏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特质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吴地廉吏文化精神,增强文化影响力,对于实现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吴地廉吏文化的历史研究

在中国诸多官德中,“廉”是处于首位的道德修养,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精华。“公生明,廉生威。”“廉”字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的起码要求。杨昶先生认为“廉”的本义为“堂屋的侧边”,是一个与建筑物有关的形声字,其含义是“平直、方正、狭窄、锋利、有棱角”,进而引申为“品行端方、高洁、清正、节俭、公平、不苟、明察”等。[1]“廉吏”的概念,始见于《周礼•小宰》:“以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2]即善于治理、政令畅通、忠于职守、品行端正、严明执法、明辨是非。后“六廉”逐渐演变成为我国古代用以评价官员优劣与否的标准。这六条标准含有的“廉”字,强调了评价“廉吏”的标准是“以廉为本”。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出现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廉吏,但对官吏“廉”的评判标准, 主要是从道德修养、政绩表现和法纪素质三个方面考察,基本没有超出“六廉”规定的范畴[3]。

吴地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被梁启超誉为“吴学(吴文化学)研究第一人”的清初学者顾亭林,提出“经世致用”,注重国计民生的务实研究,揭开了吴学研究的序幕。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处于亡国的危难时刻,以卫聚贤等人发起成立“吴越史地研究会”为标志,吴文化研究已走过八十多个春秋。吴文化研究迈出了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的第一步[4]。目前,各界对吴地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出现了一大批有关吴地文化的专著、论文、学术研究机构,成果蔚为大观[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地廉吏研究相对还很单薄。从更广的范围来看,目前对廉吏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个别廉吏为研究对象,探索廉吏个体的思想对现代廉政建设的意义。刘振佳分析了孔子及其儒家廉吏思想理论对全力推进廉政建设的借鉴意义[6]。康鹏详细介绍了被康熙皇帝评价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事迹,于成龙一生为官清正俭朴,勤政爱民,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7]徐雷、柳礼泉剖析了晚清湖湘理学中坚人物—胡林翼的身心涵养之道,认为其在“立德”与“节欲”两个方面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审己”“修心”的功夫。[8]二是对廉吏的心灵进行解读,探索廉吏品格的内在基础。苑秀丽等对中国古代廉吏的伦理人格和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廉吏“廉洁自律,公而忘私”伦理品格的儒学基础是儒家人格理想。[9-10]袁锦贵以盛行于社会底层的民间清官文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传统社会廉政教育的内容与作用。[11]三是以某一地域的廉吏群体为着眼点,分析该特定群体的特点。张文广深入分析了山西阳城古代廉吏群体的五个显著特征(以民为天、勤于政务、节用惠民、刚正不阿、清白有朴)。[12]高春平以不同的历史时代为线索,概括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八个方面(民本、崇德、公廉、慎刑、尚贤、节用、教化、监督),并分析了古代山西清官廉吏的政治品质和高贵品性。[13]

目前,学者大多研究个别廉吏的情况,或探索廉吏个体的思想对廉政建设的意义,或对古代廉吏的伦理基础进行解读,而把廉吏作为一个群体的研究成果甚少,针对吴地廉吏文化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二、吴地廉吏文化的特质

吴地廉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高尚品质和道德风范,这些宝贵的廉吏文化遗产对当前研究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梳理出吴地廉吏文化六个方面的特质。

(一)尚德礼让

吴地廉吏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崇尚道德、向上向善的传统,以谦逊礼让为德,把修德摆在做人做事的首位。商末周初,泰伯、仲雍奔吴,建立了勾吴国。泰伯让国和季札让王的美名家喻户晓。被孔子称为“至德”的泰伯受王位而三让天下,他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颂。季札,继承泰伯禅让之德,多次让王,其人品才能一直被世人高度认可,称为“至德第三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一直占据着中国廉吏文化的道德高地。这些古圣先贤所开创、传承的向德礼让成为吴地廉吏文化的内在旋律,有利于形成明德笃志的社会风尚[10]。

(二)廉洁自律

吴地历史上曾诞生过许许多多以清廉著称的清官贤吏,他们为官清俭,淡泊物欲,深受百姓爱戴。陆绩“怀橘遗亲”“巨石压舱”的故事光照千秋,巨石也就成了“廉石”。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过的陆贽,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他廉洁自律,高风亮节,深得当时和后人景仰[14]。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时两袖清风,刚正清廉,体察民意,身体力行。另一位苏州知府况钟,在苏州为官十三年,厚植官德,关爱百姓,从严治吏,他那句“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早已被人们津津乐道。[15]唐朝著名宰相韩休的儿子韩滉,是典型的“官二代”,身居高位而不骄奢。[16]779年,唐德宗即位后,韩滉先后担任苏州及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等多个职位,以国为家,洁身自好。

(三)开放包容

太湖水孕育的吴地廉吏文化与生俱来地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气度。泰伯奔吴,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礼仪文化,原土著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水乳交融,开启了吴地文明新发展。季札奉吴王之令,先后出使中原地区的鲁、齐、郑、卫、晋等国,江南的文明史因此大大提前,实现了中华文化上的突破。吴地不拘一格的开放用人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吴文化的大发展,如齐国的孙武、楚国的伍子胥等对吴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吴地文化以开放的胸襟,对古楚文化、中原文化、越文化、儒家文化及基督教文化等各区域文化和外来文化,博取众长,积极纳善,不断自我扬弃。

(四)开拓创新

吴地商品经济最早起步,自南宋后就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这离不开以开拓进取为核心品格的吴地廉吏文化的强力推动。鸦片战争后,中国最早的一批改良主义思想家就诞生在吴地。王韬、薛福成、马建忠等一批“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主张变法自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7]吴地廉吏带领当地人民锐意创新,胸怀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努力追求社会和谐与进步。

(五)勤政爱民

吴地廉吏在任期间,民本为上,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励精图治,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利益。陆贽晚年被贬为忠州别驾,仍关心百姓疾苦。当地病疫流行,他殚精竭虑,不顾个人安危,四处收集药方,供老百姓治病使用。“一代宰臣奏议经纶千载,十年别驾验方医治万民”,是对陆贽一生的写照。[14]秉持“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情怀的昆山人顾炎武,忠义刚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积极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18]

(六)崇文向学

吴地自古就有对高层次文化和高雅艺术追求的传统,读书风气盛行,人才辈出。“自古江南出才子”源于吴文化最深层的精神特质—“崇文”。从春秋时期吴地澹台子拜孔子为师开始, 吴地向学之风逐渐形成。宋范仲淹捐献全部祖居地办府学,倡导兴学。这种文化环境非常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吴地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摇篮。[19]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吴地首创中国近代女学,推广普及女子教育,特别是女子职业教育,开全国之先河。[20]吴地许多官吏重视教化,志趣高雅,交友慎重,不近流俗。

三、吴地廉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吴地人民发扬“四千四万”的实干精神投身乡镇企业创办,使吴地成为中国现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吴地涌现出了“华西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等一大批兼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典型。长三角地区的许多城市如苏州、无锡、常州、上海、杭州都已提炼出各自的城市精神,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吴地廉吏文化的历史沉淀和价值追求,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1]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廉吏文化是有效遏制腐败、倡导廉洁奉公的力量源泉,廉吏文化可以约束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促进廉政制度建设,培育社会廉政生态。

(一)坚持创新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要坚定“四个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2]我们党的干部与古代官吏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同样作为国家公权力的执掌者,其自身是否清廉与国家兴亡密切攸关。

一是要充分挖掘廉吏文化资源,自媒体及传统媒体紧密结合,创新教育形式,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二是注意把吴地廉吏的精神元素融入文化创意之中,打造特色廉吏文化品牌,发挥文化的辐射作用。三是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向先贤学习,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转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勤政廉政。

(二)坚持法治思维,提升文化自觉

法治可以不断修正传统的廉吏思想,赋予廉吏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廉政建设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内在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吴地廉吏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以民为本、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爱国爱党教育提供了很多生动的素材。[23]

一是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制度建设,讲规矩,守纪律,让法律制度、党规党纪刚性运行,阳光运作。二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继承吴地廉吏文化“尚德向善”的传统,把“至德”精神进一步提升到现代价值观的高度,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三是充分发挥吴地廉吏文化对市民情操陶冶、道德提升的重要作用,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精神资源优势,使追求尚德廉洁、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三)坚持优化提升,实现文化自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增进文化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意。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吴地廉吏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吴地廉吏文化区域整合功能,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更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吴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其次要继续凝炼吴地廉吏文化中的实干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等优秀特质,打造具有吴地廉吏文化特色的道德建设标准,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引领、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后要将廉吏文化转化为时代精神的内涵,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平台,以廉吏文化交流为纽带和推进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不可或缺的软支撑。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