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共青团改革 多措并举增强团组织凝聚力
——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8-04-03张明会兰青李怡
张明会 兰青 李怡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成县 742500)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紧紧围绕提升高校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的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式、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实现对团员青年的“两个覆盖”,以人本管理为理念,以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为抓手,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心所在。
一、共青团凝聚力内涵概述
凝聚力(Cohes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词“Cohaesus”表示结合或粘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各种组织维持、运作和有效发挥作用达成组织目标的重要因素。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强弱是一个团组织是否有战斗力,能不能胜任工作,能不能不折不扣打赢共青团改革这场攻坚战的重要衡量标准,对团组织总体创新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身处甘肃省成县,是省市共建的一所高专院校,以招收陇南市及周边市州农村生源为主,在校学生大约6300余人,教师600人,近年来,随着招生形式的不断多元化,现在所录取的学生结构比较复杂,招生方式有单独招生、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统一招生等多种形式,学校团委把共青团凝聚力的增强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来抓,现在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正在向规范化、精细化、项目化的发展目标靠拢。
二、深化共青团改革为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党[2016]58号)提出:“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些精神的贯彻落实为我们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从中央、省市已经全面摸清了近些年来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四化”问题,表明了中央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决心,当下,共青团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另一方面,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共青团工作载体的多元化都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实践。
(一)转变工作模式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关注个人发展,过去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适应学生需求了,供需关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5后、00后,独生子女多,生活比较优越,生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很广泛,这就要求,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推陈出新,既要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娱乐化、形式化的内容,又要不断推出团员青年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工作模式和内容,让他们增进对共青团组织的情感认同和组织认同,从而紧跟党走;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团员青年的普遍利益诉求和正当诉求,创新工作方法,扩大组织覆盖,团员青年在哪里,就把组织建在哪里,就把活动开展到哪里,时刻与团员青年保持紧密联系。
(二)转变沟通渠道
我们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为样本,随机抽取了42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主要调查在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和网上消费的情况,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近40%的同学对手机和电脑有较大的依赖性,承认离开手机、电脑就心烦气躁、心神不宁;但另一方面,谈到网上消费的时候,好多农村学生因为不十分了解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对网上消费持怀疑态度,不大信任、不大支持,这些同学只有在需要查阅资料时才会上网。这就说明我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呈两极分化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开展工作时线上线下都要抓、都要紧,及时转变沟通渠道,既要“建好网上共青团”,占领网上阵地,开展好“线上”各项活动,又要紧抓传统阵地不放松,守住“老宅”,开展好“线下”各项活动。
(三)增强共青团凝聚力途径探索
团员对共青团有清晰明确的认知、积极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对团组织满意度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是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高校共青团工作和服务的对象就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不是团员也是青年,这就要求共青团工作要不断壮大自身力量,提升工作职能,扩大影响,才能对更多学生形成吸引力,只有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才能形成凝聚力,才能拥有合力。
1.以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为契机,夯实共青团凝聚力形成的基础
作为一个专科层次学校,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都是让人很头疼的一件事,因为专科学校学制短,只有三年,按照常规的思路,第一学期作为新任干部纳进来开始试用期,经过一学期的试用,成为正式学生干部,到二年级培养成为骨干力量,第五学期,学生就开始实习就业一体化,这样,一个学生干部真正有效的使用时间只有短短不到一年,另外,专科层次学校收招生分数的影响,很多学生总体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使用学生干部时,必须打破常规思维,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边使用边培养,培养学生干部主要集中在培养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理念上,培养全局意识和团队意识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执行能力上,培养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人与做事的关系,用人与育人的关系,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能力上,并且只有抓好团学干部这支队伍,让他们健康成长
2.以“一心双环”的工作格局为依托,筑牢共青团凝聚力形成的底线
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团委为中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和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一心双环”的团学工作格局,这就要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成才服务的职能,夯实“四维工作格局”,指导好学生会工作,领导好学生社团和其他学生组织,既赋予他们以章以规开展工作的职权,又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管,既要紧密配合,又要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共同筑牢共青团合力的底线。
3.以新媒体技术运用为突破,创新共青团凝聚力形成的载体
新媒体的使用日趋普遍,他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他是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误导我们的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源泉,在学生工作尤其是共青团工作中,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只有合理使用新媒体,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新媒体观念,组建“网上共青团”,坚持青年在哪里,共青团组织救灾哪里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这就要:一是念好“紧箍咒”,强化落实新媒体管理主题责任制;二是要下好“先手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三是要把好“总开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牢牢把握在团干部和学生工作人员的手里。网络是一个复杂充满着何种虚幻的阵地,要占领这个高地,需要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网军,他们包括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等新媒体工作者,只有培养他们在网络上敢于发声、勇于发声、善于发声,和各种不和谐、负能量的信息作斗争,就能守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不断创新共青团凝聚力形成的载体。
4.以共青团几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丰富共青团凝聚力形成的内涵
抓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是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客观记录,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体现,是团员青年提升自我的有效平台,紧密与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把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稳步提升。
抓高校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作为党的先锋队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学校党委党建带动有极大的关联,不管是队伍建设、组织建设还是“推优入党”工作,都是在党委集中领导下实施的,只有按照《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党建带团建的具体部署,逐条落实,把团的工作纳入学校党建总体规划,才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才能确保共青团凝聚力的增强。
抓“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工作。青年之声是共青团加强与团员青年联系的平台,是团员青年反映正当诉求和普遍利益诉求的平台,我们及时维护和保障平台运营顺畅,把“青年之声”建设好、运行好。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的思路,才能有效增进共青团的凝聚力。
结语
总之,增强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是一项经常性课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广大团员青年在实干中攻坚克难,在活动中增进逐步提升,在理论中实现升华,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把团员青年紧紧团结在共青团组织身边,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加增进共青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也是高校共青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化磊,王成.增强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的路径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6,(05):136-138.
[2]羊悦,崔伟.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68-70.
[3]李勇.人本管理理念下的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38-41.
[4]许青.高校共青团凝聚力建设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