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2018-04-03王成端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政治

王成端

(四川文理学院 党委办公室,四川 达州 635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做出全面详细部署并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希望。四川文理学院紧密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形势,构建起以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教师队伍和青年学生为“三条主线”,以夯实校内和校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两翼阵地”,以推进协同创新和考评运行机制建设为“两轮驱动”的“322”大思政工作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改革创新,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新模式。

一、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必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模式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3]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全领域、全过程,决定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败。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受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青年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不高,整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不科学不规范,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三全育人”改革未落地落实致使高校培养的人才离党和国家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模式改革,必须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推进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始终不渝的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在手上,做在日常,做在细微处,推动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落地落实,落细落小,凝炼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着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夯实“三条主线”,推动“三全育人”改革落地落实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是在人的心灵上搞建设。作为高校,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条主线”,作为“三全育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用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锻造“五好”干部

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校政治生态,是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的核心。必须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4]高校党委要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多形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改进和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按计划落实高校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谈心谈话、监督督查、党风廉政、述职述廉等各项制度,全面深入推进从严治党,不断推动制度治党和依规管党向纵深发展,筑牢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着力把广大党员干部锻造成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使广大党员干部在青年学生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四有”好老师

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力军,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5]2018年5月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教师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第一标准常抓不懈。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着力点就是要持续推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选拔聘用的基本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的各环节、各领域,引导广大教师坚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扎根教坛默默奉献,争做有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有高尚情操、有扎实学识的“四有”好老师。要深入实施校内外“双向挂职计划”,推进“双师双能”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 “教学名师”“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使优秀教师的德道学识和人格魅力在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加强理念创新,培育时代新人

青年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大生力军。“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深入实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四圆同心”办学思路,全面深化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提升青年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理论学习的热情和激情,筑牢“四个自信”。

三、筑牢“两翼阵地”,夯实“三全育人”改革基础

校内外育人阵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场域,宛若鸟之两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优化和建立完善各类实践育人基地和育人载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场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各类阵地和载体,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教育力和感染力。

(一)加强主阵地建设,提升课堂育人质量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和平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深入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按照“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要求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N+1”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主题,通过感人故事分享会、品朗读会、艺术作品设计与创作展示等形式不断丰富“1”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满意度,提高学生到课率、抬头率。要严明课堂讲授纪律和公开言论规矩,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教学规模,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监管,严格落实课时规定、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员随堂听课制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全覆盖和课堂教学状况年度报告制度,多举措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

(二)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构建立体化育人机制

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是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是大学生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的舞台。“立德树人,离不开文化的浸润滋养。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6]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建设的高地,要自觉承担起兴文化的使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一是要坚持以价值为引领以党和国家发展形势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庆祝活动等,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思想洗礼和先进文化浸润中成长成才。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夯实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三是要创设青年学生广泛接纳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改进活动形式和内容,搭建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充分展示专业知识技能和个性才华的广阔舞台,提升活动载体的综合育人功能。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升育人成效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补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积极加强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合作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诚信文化教育基地、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等,充分利用重要历史事件、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调查,引导青年大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和品格意志锤炼结合起来。要深入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培养计划,构建起“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聘请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并进行经费配套,通过制度驱动、课程带动、载体牵动、赛事推动等形式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成长追求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培养造就适应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四、实施“两轮驱动”,激发“三全育人”改革活力

协同创新机制与运行考评机制犹如车之两轮,是激发思想政治工作内生活力的源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工作载体和手段、路径和方法、运行体制和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方式创新,全面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力量与元素,提升“三全育人”改革成效。

(一)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场域,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创新机制

“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当代青年大学生几乎无人不网,无日不网,利用互联网获取咨询和学习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高校要充分整合校园新媒体,发挥党委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部和新媒体联盟的积极作用,用好用活网上党校、团校和专题红色网站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建好“两微一端”和易班工作站,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使思想政治工作连网上线,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话语表达方式和形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用青年学生喜欢的语言风格、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和惯用的信息获取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创新,着力构建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手段相衔接的协同创新育人机制,有效形成新媒体宣传教育矩阵。

(二)发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构建同向同行的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好各门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融合发展;各门专业课程要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知识讲授与思想价值引领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榜样示范、模范引领等形式培育青年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家国情怀。广大教师要充分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把事业当舞台,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总是不可分割的结合在一起的,既不可能脱离价值观只讲纯粹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脱离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进行闭门思辨”。[7]广大教师要向学生积极传递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向善崇美、诚实信用等教育内容,有效地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三)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研发,推动课程资源协同创新

每所高校都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积淀的精神文化,这些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具有直观性、低成本性、持久性和开发使用方便等特点,高校要组织汇聚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充分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和校史资源,组织编写具有深刻思想教育性和有利于崇高精神塑造的校本教材,通过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和优秀校友、杰出人物的成长故事教育人、启迪人,引领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培育一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组建成立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整合学科资源和培育学科领军人物,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协同育人。

(四)加强考评运行机制建设,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运行机制是激发思想政治工作内生活力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全面纳入广大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方面,让广大教师有政治待遇、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形势,召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专题会议,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党总支书记要分别就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述职述责述廉。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党群部门工作人员、学工系统工作人员实行专业职称计划单列、标准单设、单独评审。完善 “一科多考”,使学生变“为考而学”为“为学而考”,打破“一考定终生”的传统人才评价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先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优先组织参加党校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活力。

五、结 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高校要不断破除制约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工作、全国宣传思想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工作等方面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 “三全育人”工作改革发展,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方式新方法,始终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中心位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持续用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