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中的挣扎
——莫言作品《蛙》的文学书写

2018-04-03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姑姑生育孩子

武 蕙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蛙》是莫言获得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采用了融书信、小说、戏剧为一体的结构方式,和《红高粱》《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作品一样采用了宏大叙事结构,通过以高密东北乡为地理背景的一系列生育事件,讲述了近60年的中国乡村生育史。《蛙》其实主要由小说与话剧两部分组成。两个部分的人物都是相同的,但是这些人物在各个部分的核心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蛙》的话剧部分以小说里没有进行正面描写的陈眉为核心,而小说则以姑姑为核心。话剧部分主要突出一个代孕母亲通过对母爱的发泄来表达“代孕”这种方式带给人物的心理伤害。相比《红高粱》《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等作品,《蛙》不再选用孩童的视角,而是一个成熟的男性军人视角,这有利于作者以朴素、简洁、内敛的语言传递出成熟、悲悯的情怀,让人在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之中,感悟到生命中坚韧的力量与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蛙》涉及到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问题,莫言运用魔幻与现实交融的技巧展示了独特而锐利的批判视角。小说记录的乡村计划生育事件体现了在体制和现实之间人的身体崇拜和人性精神状况。小说《蛙》做到了既得现实体制承认又能对社会上丑态予以批判的双重效果。

一、生命繁衍的文学书写

文化层次上的“蛙”有多重含义。莫言在作品中借着牛蛙公司指出“蛙”的寓意:

其实,她说,蛙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人跟蛙是同一祖先,她说: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状相当,人的卵子与蛙的卵子也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你看没看过三个月内的婴儿标本?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与变态期的蛙类几乎是一模一样啊。

我更加惊愕地看着她。

她像背诵似地说: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1]223

“蛙”在作品中的文化含义被理解为强大的繁殖能力。最初的“蝌蚪”像精子一样,这样就可以与生育问题紧密联系。首先,“蛙”与古代四大神话“女娲造人”的“娲”同音,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史上最早的生育本源,即代表人类最原始的生命起源;其次,“蛙”与“娃”同音,代表人类新生的胎儿和嗷嗷待哺的婴儿;再次,“蛙”与婴儿“哇哇”的哭声发音相似,代表人类最初的生命力;最后,作品中以“蝌蚪”为名和日本作家杉谷义人通信,其中的“蝌蚪”代表着隐形的精子,蝌蚪最终会孕育成蛙。文中也介绍了姑姑不吃“蛙”的原因,姑姑觉得“蛙”就像女性的身体,这种恐惧表现出姑姑潜意识里对生命的崇拜。中国民间“蛙”的形象代表多子多孙,小说中高密东北乡的人们把“蛙”作为生殖崇拜图腾,更能印证传统文化中种族延续观念的根深蒂固。

在高密东北乡的文化背景下,生育与绵延后代的任务已经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之中。人们崇拜生命和生育繁衍,希望能像蛙一样多子多孙,这需要高密东北乡的男女共同完成生育使命。于是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就会不辞辛苦地繁衍后代。在《蛙》中描述“1963年初冬,高密东北乡迎来的建国之后的第一个生育高潮,这一年,仅我们公社,五十二个村庄,就降生了2868名婴儿。这一批小孩,被姑姑命名为‘地瓜小孩’。”[1]50这个时候,姑姑万心说出了女人生育的困境:“女人有多么不容易!这村里的妇女,一半患有子宫下垂,一半患有炎症。王肝他娘的子宫脱出阴道,像个烂梨,可王腿还想要个儿子!”[1]52

《蛙》中的种种场景组合形成的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小说中的女性在观念上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女人不管自己身体状况却想方设法生孩子,尤其是想生男孩儿,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在男方家庭传宗接代的使命。多子多孙是传统文化历史赋予人们的使命,但无限制的生育使得女性身体逐渐受到伤害和亏损,在身体上会给女性带来很大的困境。

二、规训中的身体

莫言曾说过“作家还是要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2]。繁衍后代是人类的欲望之一,这样,女性生孩子则是作者抓住的一个痛点——“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小说中“我娘”说:“我想起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女人生来是干什么的?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1]173

《蛙》中叙述的时间大概从1940年到2000年60年的历史,通过记录高密东北乡的生育事件,集中展现了在政策的影响下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和婴儿的不同命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1931年开始,中国经历了十四年抗日战争。连年战乱,加之灾荒、饥馑和贫困,中国的人口损失很多。”[3]6由于自然灾害和现实社会环境的动荡,高密东北乡接生孩子只能是接生婆。但是多数接生婆不了解女性身体和女性生理结构,增加了女性生育的风险。“她们接生一个孩子,可以在产妇家饱餐一顿并能得到两条毛巾、十个鸡蛋的酬劳。提起这些‘老娘婆’,姑姑就恨得咬牙切齿。姑姑说不知道有多少婴儿、产妇死在这些老妖婆的手里”[1]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鼓励生育,与传统的生育观相一致。“1953年,经济逐步恢复,社会走向稳定,人口的出生率大幅上升,而死亡率大幅下降。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数量增至6.02亿。”[3]6高密东北乡在新中国成立“专区卫生学校”[1]15,近而开办了“新法接生培训班”[1]15。这样国家的“新接生法”为乡亲们提供了良好的生育技术和生育条件。最初,因为姑姑的新接生法断了当时的接生婆“老婆娘”的财路。这些“老娘婆”就在背后造谣“新法接生出来的孩子会得风症”[1]11。后来,姑姑的新接生法下诞生了难产的“陈鼻”和取名为“万足”的我,这样才逐渐打破了 “老娘婆”背后对新接生法的谣言。

随着姑姑万心接生技术和卫生院的建立,生育问题中“找谁生?”的困惑得到了解决,于是女性又面临着“生多少?”的问题。“我母亲说:国家缺人呢,国家等着用人呢,国家珍贵人呢。人民群众心怀感激的同时,都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多生孩子,报答国家的恩情。”[1]54姑姑在高密东北乡得到了“活菩萨”“送子娘娘”等称号,高密东北乡也迎来了“第一个生育高潮”[1]5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生育政策有了调整。从1971年开始,中央“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计生工作出现了新局面”。[3]8“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3]9。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修宪,‘八二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3]9但这一时期要求利用女性身体生男孩的社会观念依然存在。

县剧团到我们村演出,当那女主角在台上高唱: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时,王肝的爹王脚在台下高声叫骂:放屁!都一样?谁敢说都一样?!——台下群众群起响应,胡吵闹,乱嚷叫。砖头瓦片,齐齐地扔到台上。演员抱头鼠窜。王脚那天喝了半斤白酒,仗着酒劲儿,野性发作,分开众人,跳上舞台,前仰后合,指手画脚,发表演说:你们管天管地,还能管着老百姓生孩子?有本事你们找根麻绳把女人的家什都缝上吧。台下观众哄堂大笑。王脚更来了狗精神,从舞台上捡起一块瓦片,瞄准那盏挂在幕前横杆上、放射出耀眼光芒的汽灯,猛地投上去。汽灯应声熄灭,台上台下一团漆黑。——为此王脚被拘留半个月,放出来后,他依然不服,气汹汹地逢人便说:有本事把老子的鸡巴割了去![1]55

作品中展现出一组男性形象。此后,姑姑也从“活菩萨”[1]22“送子娘娘”[1]22等神坛称号上滑落下来,每个人见了姑姑都冷冷回避甚至恶语相向。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计划生育不仅是一项基本国策还是一种公民义务。迫于强大的人口压力,提倡“少生优生”“有计划地生”甚至提倡生多的家庭用“避孕”“结扎”“人流”等技术减少人口数量。于是传统的文化观念与国家政策出现了深刻分歧,这样女性身体生育问题就被夹在了“传宗接代”和“计划生育”之间。

随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计划生育任务也越来越重。一些地区为完成指标而实行更加严格得计划生育策略,然而,一些女性依旧摆脱不了男人想要生男孩儿传宗接代的愿望。小说中重点写了“王仁美”和“王胆”。其中,王仁美生完女儿之后还再想生育一个男孩儿,欺骗丈夫而怀孕。为了生下孩子,王仁美把自己藏在猪圈旁边的地瓜窖里面,最后是姑姑带着公社人武部副部长和民兵拔树拖房子把王仁美逼出来的,王仁美最后因为手术失败而死。王胆也是千方百计想生育男孩儿,为了逃避追捕最后死在木筏上。

21世纪之初,计划生育仍是国策,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完善。但是,女性的生育困境依旧存在:

现在是“有钱的罚着生”——像“破烂王”老贺,老婆生了第四胎,罚款六十万,头天来了罚款单,第二天他就用蛇皮袋子背了六十万送到计生委去了。“没钱的偷着生”——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被牢牢地控制住,赶集都要请假,外出要开证明,现在,随你去天南海北,无人过问。你到外地去弹棉花,修雨伞,补破鞋,贩蔬菜,租间地下室,或者在大桥下搭个棚子,随便生,想生几个就生几个。“当官的让‘二奶’生”——这就不用解释了,只有那些既无钱又胆小的公职人员不敢生。[1]228

女性的生育困境问题在计划生育、传统的观念和经济利益交互影响下更为突出,文中的陈眉在毁容之后顺应社会潮流利用身体做了专职的“代孕”工作。虽然小狮子的身体没能生育孩子却一心想为丈夫生一个男孩儿,作为丈夫的“蝌蚪”最后在小狮子的坚持下被迫选择利用陈眉的身体“代孕”为自己生育儿子。

作品重点展示了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女性的生育问题成为人类灵魂深处的痛点,通过重点对女性生育情况和女性身体状况的描写,表现了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现存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的深刻分歧,以及这种分歧所加重的女性生育的困境。

三、被异化的思想

《蛙》用朴实的语言记载了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的分歧,以及这种冲突造成的女性生育观念的矛盾与挣扎。作品在处理矛盾与冲突的时候,巧妙地运用虚构的方式展示了人们被异化的思想。

第一个被异化的思想主要是对女孩儿的爱怜与重视的忽视。小说中,万足与王仁美有一个大女儿,但小说里很少着笔墨去描写大人对女儿的爱怜。在作者的笔下,女孩品质优良,还不如一个缺乏品质的男孩更有意义。姑姑万心也曾埋怨过“真是奇怪,女人生了女孩,男人就耷拉脸;牛生了小母牛,男人就咧嘴乐!”[1]24-25作品利用乡村的集体理念的成熟男性口吻去回味自己没有男孩的强烈苦恼,这种苦恼之所以成立,恰恰是回避了对女孩儿生命价值和后代生命继承意义的肯定。这种“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的理论,印证了“女孩儿无价值”的传统观念。

第二个被异化的思想主要在小狮子身上体现出来。小狮子自己一生没有生育孩子,中老年的小狮子非常喜欢小孩子甚至喜欢被捏成孩子形态的泥人。小狮子明明没有怀孕,却真的像“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万年的枯枝发了芽”[1]268一样装作怀孕。姑姑万心也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帮助小狮子“听诊”。小狮子强烈的生育愿望,正是伊格尔顿提到的“言语行为理论通常假定,说话者在一般情况下都力求信实;承渃其言说是有效的,意图是真诚的。”[4]175最后小狮子通过陈眉代孕实现自己的愿望,小说中的“我”虽有抵触但最后也同意了妻子的做法,也暗示了作者肯定女性价值,其实也建立在女性是否能生育的价值基础上。

第三个被异化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姑姑万心与蛙、泥人的故事体现出来。“假装相信一件你知道是真的事,和假装相信一件你意识到是假的事,两者并无本质的不同。作家可能会将一个基于事实的陈述‘虚构化’,套用戏剧化的形式,塑造一些令人难忘的角色,编织引人入胜的叙事,重组该事件的种种特征以期凸显某些道德命题和普世化主题。”[4]130作者虚构了姑姑走夜路碰见蛙戏弄人的故事:

姑姑说她行医几十年,不知道走过多少夜路,从来没感到怕过什么,但那天晚上她体会到了恐惧的感觉。常言道蛙声如鼓,但姑姑说,那天晚上的蛙声如哭,仿佛是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在哭。姑姑说她原本是最爱听初生儿哭声的,对于一个妇产科医生来说,初生婴儿的哭声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啊!可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无论她跑得有多快,那些哇——哇——哇——的凄凉而怨恨的哭叫声,都从四面八方纠缠着她。……姑姑说,从那些茂密的芦苇深处,从那些银光闪闪的水浮莲的叶片之间,无数的青蛙跳跃出来……它们波浪般涌上来,它们愤怒地鸣叫着从四面八方涌上来,把她团团围住。姑姑说她感觉到了它们坚硬的嘴巴在啄着她的肌肤,它们似乎长着尖利指甲的爪子在抓着她的肌肤,它们蹦到了她的背上、脖子上、头上,使她的身体不堪重负,全身趴在了地上。[1]214-215

莫言描写姑姑走夜路被青蛙袭击的场景描写给读者呈现了浓重的魔幻主义色彩。青蛙就像以前被“人流”的婴儿一样去找姑姑泄愤,姑姑万心曾经接生了无数婴儿但又为了计划生育阻碍了很多婴儿的出生。这时候蛙和娃通过姑姑的幻觉,打通了内部联系。在道德方面,姑姑身为一个妇产科医生曾因帮人“人流”而内心充满了忏悔,最后,姑姑在万分危急之中,仓惶失措地跑到桥上被郝大手解救。郝大手以捏泥娃娃为生,最后他捏的泥娃娃被王肝在“娘娘庙”[1]183售卖。这些泥娃娃又被王肝赋予了神秘意义,比如“土是最有灵气的。我们秦大师用的泥土是专门从胶河河底两米深处挖上来的,这是三千年沉淀下来的淤泥,是文化的淤泥历史的淤泥”[1]184,这土吸收了“日月精华”能在圆月之夜“闻鸡起舞”[1]184,还能摔出血。最终,作者描写了姑姑与郝大手一起用制作泥娃娃的场景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也表达了姑姑内心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的畸形思想。

莫言作品中突出展示了传统的生育观念与计划生育产生矛盾而引发的社会现象,女性生育困境也由此产生。计划生育自身没有问题,但这种被异化的畸形思想确有其危害。问题更出在一些人利用两者的矛盾思想去赚取非法利益,这些人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引诱男性和女性想方设法地去实现“非法生育”。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拒绝被异化的思想,更要勇敢地捍卫身体的尊严,过有质量的生活。

猜你喜欢

姑姑生育孩子
爱漂亮的姑姑
春姑姑走啦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5)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2)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