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意学竹马,我就倾囊相授
2018-04-03口述方炳坤整理淳安县档案局
口述/方炳坤 整理/方 青/淳安县档案局
一
我叫方炳坤,1939年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宋村乡。我与竹马结缘是在1953年,那个时候是农业生产互助组时期,乡里乡亲成立业余睦剧团,大家有钱的出钱,有竹马的出竹马,有煤油灯的出煤油灯,我的伯父没钱没物就出了力气,当大家的老师。我因为喜欢,也就晚上跟着伯父学跳竹马、学唱睦剧小戏。一开始我便是跳黑马的,也学了《南山种麦》《牧牛》《看相》等经典睦剧小戏。到了年底至正月里这段时间,我们业余剧团也恰逢农闲,就挨家挨户跳竹马,逢堂前屋后我们都念彩词,说些利事话,俗话说“竹马跳进村,喜庆福无边”,乡亲们很喜欢,每到一处会给些果子、红包。晚上我们剧团就会应大家要求,唱一唱睦剧小戏。
到了1955年,因为家里穷,我小学还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砍柴、牧牛。次年,恰逢淳安睦剧团招生,我就去考试,当时有100余人参加考试,我们考实事、考唱、跳基本功等,11月初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欢欢喜喜去报到了。
刚进睦剧团的时候,我刻苦学习基本功。我那时唱的是小生,但是因为个头小,小生的长靴子穿着极不方便。相比文气的小生,我更喜欢蹦蹦跳跳的角色,我就同团长讲要求演丑角。1958年我就专攻丑角了,成为团里少有的能翻打、会武功的演员之一,基本包揽了所有大戏中的丑角,比如睦剧小戏《牧牛》中的王小荣、大戏《胭脂》中的毛大、武打戏《挡马》中的焦光普、《十五贯》中的娄阿鼠等。我扮演的丑角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好评,我也被人们称为“矮子三花面”。
由于历史原因,淳安睦剧团在1984年7月与淳安越剧团合并组建“千岛湖剧团”。1989年,因经费困难、交通条件受限等原因,剧团被迫解散,我选择了退休。
二
我没想到退休之后还能跳竹马。上世纪90年代浙江电视台王林、舒影主持的《欢乐时光》节目,想拍一期“跳竹马”的片子。当时县文化局领导了解到我小时候跳过竹马,就叫我去江滨公园录跳竹马的节目。节目一播出反响很大,淳安竹马也有了名气。因为我有“童子功”,再加上在剧团里演过丑角,又参加过电视台录制的节目,自那以后,省市县凡有淳安竹马的表演任务,都要叫上我,我也算是发挥余热,“退而不休”。
1999年8月12日,淳安竹马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七大古都民间艺术节。我们一行人北京八达岭长城上表演淳安竹马,周围游客很喜欢看,觉着很喜庆,甚至连很多来长城游览的外国人也争相与我们合影留念。那次,我们获得了优秀节目奖。同年,淳安竹马在杭州参加了首届“风雅颂”民间艺术展示,我们获得了优秀演出奖。
2000年11月8日至1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等主办了首届全国广场歌舞大赛,获胜的节目将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是中国民间艺术表演的最高奖项。参加这次大赛的节目都是经过全国各地市层层推荐、评比选出来的,共有18个节目,来自14个省份,比如嘉兴的《踏船》、陕西的《司马迁神鼓》、甘肃的《鼓舞太平》等,这些节目都很有看头这次表演我们精心准备,在服装道具、队形调度、竹马的跳法上都花了很大力气进行编排。我当时是领舞,在表演时我们像往常一样,五色竹马左手抓颈、右手捏马鞭,队形、阵势不断变化,快步跳跃、马步倒退、侧身搓步……我们的表演迎来阵阵喝彩,最终我们一举拿下山花奖,并应邀参加杭州市西湖博览会闭幕式游行踩街活动。
三
近年来淳安竹马多次展演并屡屡获奖,竹马的知名度不断提高。2005年,淳安竹马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成为该项目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4年,淳安竹马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在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淳安睦剧团时隔27年重新成立,我去上过课,专门讲解淳安竹马。我也先后去淳安第一小学、淳安县实验小学、宋村小学等学校,教小娃娃们跳竹马,这也算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行动。但是娃娃们小学毕业升中学了,因为学业原因往往也就不跳了;我以前在睦剧团签订“师徒协议”再开展教学的形式,现在已经没有了。我也快80岁了,也有跳不动的那天,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谁愿意学,就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