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对上蔡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分析

2018-04-02王金珠

新农村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上蔡县土壤水分灌浆

王金珠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灾害频发,尤以干旱、暴雨、大风、冰雹、雷电为主。上蔡县耕地面积165.6万亩,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因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干旱为例,主要从干旱的成因、发生的时间、频率及造成的危害出发,提出应对干旱的防灾减灾措施,为指导本县的农业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1 干旱的成因

干旱是指降水量相对短缺的自然现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形成干旱的主要原因,土壤水分收入来源主要靠降水,降水量是一地土壤水分收入最重要的指标。蒸发量是土壤水分流失的主要方式。如果一地降水量很少,持续高温,蒸发量很大的情况下,就有可能照成干旱。此外,人口总量的增加、水污染加重、加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使地下水和土壤水分减少等等,也间接加剧了干旱的进程。

2 干旱发生的特点

干旱具有出現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据1978~1989年统计,全国播种面积平均每年145061百万公顷,而每年受旱涝等灾害就有42.14百万公顷,占28.9%,在受灾面积中有60.6%是旱灾。对于上蔡来说,上蔡地处豫东南,干旱频繁,已成为制约该县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发生纯涝灾27年,纯旱灾23年,水旱同灾21年。近几年旱灾发生极为频繁,并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

3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干旱对作物的不同发育期造成的危害不同。在作物的播种期,干旱会严重影响作物出苗率,即使勉强出苗,也会因为土壤水分不足,而引起苗缺、不匀、不壮;在作物成长期,干旱会造成植株体内水分供应不足,从而造成叶片蔫萎,会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作物灌浆成熟期遇到旱害将造成粒重降低。作物在灌浆成熟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冬小麦灌浆成熟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蓄33-35%,此期若缺水将严重影响籽粒灌浆,从而影响粒重。总之,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程度,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是绝收。

4 干旱的应对措施

4.1 做好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

我国气象部门把干旱气象灾害纳入监测和预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决策参考。以上蔡为例,近年来,上蔡县气象局以农业气象为依托,大力加大乡镇雨量站、自动土壤水分站的覆盖率,做到雨量、土壤墒情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实时监测,进一步提高了预报的精细度和准确率。特别是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建立,不仅能有效地监测0-100厘米不同土壤层的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和相对湿度等数值,而且能自动分析显示出土壤墒情情况,并能准确标识出不同区域干旱程度,为干旱监测预报提供了更可靠、更便捷的数据支撑。

4.2 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人工增雨就是利用高炮、火箭炮、飞机等方法,人为地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在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人工增雨已成为缓解旱情的重要措施,随着预报准确率的提高,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把握的更精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更为显著。据试验统计,在有利于降雨的天气条件下,人工增雨可平均增加 20%~25%的降雨量。上蔡县气象局具有固定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点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抓住有利天气形势,多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每年挽救经济损失不计其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4.3 选择抗旱作物及品种

干旱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很难避免,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相对具有抗旱的作物和品种。比如,面对琳琅满目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要选择那些抗旱能力强、能适应本地区生长需要的品种。另外,可以采用秸秆返田、秸秆覆盖等措施,达到保墒功效。

4.4 节水灌溉

灌溉是解决农作物干旱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上蔡为例,农田灌溉设备比较完善,既有符合灌溉条件的机井,家家户户又有喷灌机,能在干旱时及时灌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节水意识的增强,节水灌溉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节水性能好的灌溉方式,比如,喷灌、滴灌等,既能节约用水,又能节省人力,还能显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上蔡县土壤水分灌浆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商峰书法作品
上蔡县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
自流可控灌浆在堰塞体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上蔡县
西藏高原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灌浆法在路面抢修中的应用分析
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研究——以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