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

2018-04-02柴晓妮

新农村 2018年32期
关键词:合理性幼苗栽培

柴晓妮

近几年,玉米超高产种植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有效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种植规划成为了农户们热议的焦点,陕西省作为内陆腹地,为了实现农业丰产丰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积极探索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其中,位于陕北的榆林市子洲县也顺应发展趋势,积极落实超高产的路径,旨在推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良种优选

在玉米超高产栽培工作中,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以保证种植效果和产量都能满足实际要求。尤其是在玉米超高产栽培选种方面,因为种植群体要明显高于普通地块,因此,要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值得一提的是,在株型方面要选择紧凑且耐密植的品种,有效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大规模种植。目前,陕北一带在玉米超高产栽培品种方面主要选择的是陕单911、陕单8806、郑单958和陕单8813等,均能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大规模种植。

另外,为了保证后续种植工作的有效性,要在播种前一周对种子进行集中处理,一般要将一些小粒、残粒以及杂质去除,进行集中的晾晒处理,大约晾晒三天左右,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发芽率和种皮的通透性,从而维护种子的萌发效果。结合实际种植要求选择适时的包衣处理,主要是利用包衣剂完成操作,确保种植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疏松土地

因为要完善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工作,所以要尽量对种植区域进行土地质量控制,要完善选地工作、整地工作以及前期施肥工作,依据榆林市子洲县的地理特点完善前期准备工作,从而促进玉米超高产栽培工作顺利开展。因为玉米本身根系较为发达且茎粗叶大,这就需要尽量避免过酸或者是过碱性的土地条件,并且有效选择土层较为深厚且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块完成相应的种植工作,从而提升种植水平。

在整地过程中,为了满足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的实际要求,要利用深耕犁的方式,首次深耕的深度要在35cm以上,在种植几年后保证每隔3年完成一次深耕,从而提升种植地管理水平,常规化的深耕处理要秉持翻耕、松耕、旋耕相结合的处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的水平。

前期施肥则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性肥料和肥量,并且要尽量保证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的管理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玉米种植而言,锌元素较为关键,因此,在前期种植施肥工作中适当添加含锌元素的肥料较为适宜。

3 合理密植

对于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工作而言,合理性密植较为关键。若是密度不足尽管能提升千粒重和穗粒数量,但是因为光合效果较少,就会造成群体穗数量不足的问题,并且直接造成单位面积上积累的干物质降低,产量也会受到影响。若是密度超标,尽管亩穗数得以提升,但是却会严重影响干物质积累数量,造成产量降低。基于此,要将光合水平、净同化率、经济系数作为三个基础性的元素全面判定密植的程度和相应的要求,有效提升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的综合水平,并且对个体和植株生长发育、环境条件等进行集中管控,从根本上提高合理性密植的水平,维护种植管理效果。

4 适期种植

对于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工作而言,選择适宜的种植时期开展相应的种植工作非常关键,也能有效弥补环境气候的问题,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价值。这就需要农户充分了解气候条件和变化规律,从而建立健全完整的种植规划,保证种植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并且要尽量避开玉米生长期不利的天气条件,利用生长期的雨水和光照因素提升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也能有效维护玉米产量。结合陕北的实际情况,最关键的适期种植要点就是调水管理,确保生长旺盛期和当地降水期相结合,从而优化种植管理效果。

除此之外,在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工作中,也要对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均衡问题予以关注,施肥过程强化科学灌水和降雨相结合的管控机制,维护肥水利用效率。

5 幼苗期管理

在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工作中,幼苗期监管工作较为关键,受到种子发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幼苗期会出现植株缺失或者是植株密度不足的问题,为了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的优化,要积极落实合理性的玉米产量监管机制,确保能在幼苗期完成补苗和幼苗剔除工作,并且要预留多于所需求幼苗的4%,从而避免后期玉米种植出现严重的损耗。值得一提的是,幼苗期发现的烂苗或者是烂芽要集中进行处理后补苗,保证植株的基本数量才能提升产量。

为了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的目标,就要集中提升中耕管理的效果,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壤板结的问题,在玉米种植的幼苗期至少要进行两次大规模的中耕处理,第一次的深度要控制在11cm左右,之后的中耕结合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幼苗期是玉米种植管理的关键期,要想提升幼苗期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就要积极落实更加完整的监管机制,确保能建立合理性治理工作,维护苗木的管理和维护效果。

6 生长期管理

对于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工作而言,生长期要将病虫害管理和追肥工作作为重点。病虫害处理工作中要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控准则,并且积极结合种植实际情况调整管理和应用方式,维护管理效果。而对于追肥工作,则要结合拔高期的实际种植效果进行合理性追肥,确保能对土壤的实际情况予以控制,将提升单株玉米产量和玉米总产量作为关键,保证生产期监管机制的合理性。

总而言之,在玉米超高产栽培管理工作中,当地农户要结合陕北地区特征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优化种植流程,确保能建立平衡态且完整的种植规划,从而提升玉米种植产量,实现超高产栽培的目标,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合理性幼苗栽培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油麦菜栽培要点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自然栽培的味道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默默真爱暖幼苗
夏季苦瓜栽培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