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探讨

2018-04-02沈东珍

新农村 2018年32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沈东珍

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收入水平低、居住分散,城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差距明显,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一直是养老服务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做好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事业不仅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还关系到东港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东港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老年社会的到来不仅是挑战,还是机遇,应该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出符合本地特色的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1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弘扬孝道文化

中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有着五千年爱老、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深入人心,在兼爱的思想下铸就了行之有效的东方式养老经验和做法,敬老爱老尊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习俗,世代相传。日照东港区依山傍海,地处“好客山东”旅游线的黄金地段,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润宜人,城市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质量和近海水域水质均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孝老敬亲氛围浓厚,是老年人颐养身心的、休闲养老的理想之地,大力倡导居家养老,鼓励居家养老有着良好的客观条件。

1.1 将单一的家庭养老方式向上门提供居家服务养老模式转变。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居家养老,养老不离家,由家庭或主要由家庭承担养老支出费用,但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应在发展家庭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加大政府出资金购买服务养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社区通过招募社会资金或志愿服务的方式对居家的老人提供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可以包括生活上的照顾、医疗上的服务及精神上的关爱。可以通过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或者有养老服务特长的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按照收费标准的不同,分为免费服务和收费服务,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革命伤残军人等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对其他有养老服务需求又有能力提供资金的老人提供收费服务,包括家居照顾服务、做送膳食服务、卫生打扫服务等。

1.2 科学统筹,整合资源,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社会力量,还应该由政府机关引导,具体从事老年人服务事业的单位牵头,两者相互配合,互为责任主体才能形成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合力。由民政局、社区建设管理局等相关单位牵头,成立老人服务热线,老年人遇到疑难问题或需要帮助就可以拨打热线电话。一是在老人居住的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招募本社区干部、医务人员、学生、爱心人士组成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通过“一带一”、“二帮一”,开展“包楼”、“包户”、“包老”结对子服务活动。二是倡导社区举办“邻里节”、“关爱老人”、“爱心工作日”等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走访老人,开展送医、送药、送餐项目,提供慰问、聊天、理发、维修电器等服务。

1.3 加大宣传,拓宽载体,营造农村尊老敬老社会氛围。社会尊老敬老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应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格局,及时广泛的对国家、政府、民政部、老龄工作协会等政策要求进行通知、贯彻和落实,让更多的人了解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也可以通过传播以孝文化为基础,以感恩教育为主线的养老公益广告,通过开办老年生活课堂、传播养老保健知识等内容,在社会上形成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2 以农村社区养老为依托,发展文化养老

2.1 积极为老人搭建“老有所为”的平台。社区作为老年人社会生活的最主要场所,有着特殊的意义,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把社会参与的平台建立在老年人家门口,是推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比较可行的方法。社区应该同时为老人提供参与社会岗位的信息和机会,给老年人发挥自身“老有可为”提供便利条件。老年人有着丰富的工作、生活及社会经验,在教育下一代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老年人对青少年开展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更能帮助年轻人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大力开展“老有所乐”文化特色活动。农村社区老人中很多都是有特长、技术和喜爱文体活动的人,将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余热,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成为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的作用,有利于社区自身的建设和稳定。可以在社区开展特色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比如组建老年合唱队、舞蹈队、声乐队、科普宣传队、国学教育队等文化活动队伍,为创建和谐文明大家庭创造条件。

2.3 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夕阳红助老服务站。服务中心要对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与情绪状况、家庭生活状态、社会交往情况等进行分析,把服务分为若干个等级,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服务。包括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提供娱乐活动、开办兴趣班、开办老年人小饭桌等,积极解决社区老人的困难,缓解居家养老的压力。此外,相关单位、社区要经常组织养老服务培训活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在社区或社会中招聘一些有一技之长或文化知识、社会阅历高的爱心人士陪着老人聊天说话,释放老人心理的忧郁。

2.4 结合文化特色,打造智慧康养小区。结合日照“旅游富市”战略,打造一个以智慧康养为特色,以大康养产业为支撑,集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智慧康养灯要素于一体的智慧型康养特色小区。在特色小区中为老人提供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餐厅、超市、洗衣、银行、快递、美容美发及各种娱乐活动场所,可以方便的解决老年人一切生活需要。

3 以农村机构养老为补充,优化服务环境

3.1 推行农村机构养老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老年人的特点决定了老年服务工作要细致和耐心,老年人的服务与管理必须做到认真、用心、周到、热情,想他们之想,做他们之需。要想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除了在服务人员的选用上需要找合适的人员外,在管理上也要将老人服务内容进行细化,可以将老人服务分为饮食服务、着装服务、居住服务、旅行服务、娱乐服务、保健服务、文化服务、心理服务等方面,然后根据各个服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服务人员进行招聘及培训。将老人服务内容进行细化后,还应该成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制定详细的管理和服务细则,根据各自特长合理划分管理和服务人员,避开各自的不足,发挥个人的优势。同时成立一套完整的调查和监督系统,对服务人员进行监督与考核,检验养老服务的标准是否让老人满意,打消他们的顾虑甚至恐惧的心理,让他们从内心不排斥机构养老,真正喜欢养老机构。

3.2 建设农村养老机构,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1)加大行政推力,扶持和发展公办及民办养老机构。政府在养老服务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养老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国家和政府不能推卸的责任。政应该不断加大行政推力,制定鼓励政策及措施,建立相应组织,由专人负责管理,摸清农村老年人口底数,老龄化程度、各年龄阶段的比重、未来发展趋势,为老服务政策动态等,及时上报区民政局和区委区政府,建立为老服务补贴信息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政策。(2)保障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惠老政策的功效。社会福利制度逐步由补缺型到适度普惠型过渡,大力开展“公办民营”农村养老机构试点工作,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与托管方签订托管协议,规定托管方集中人力进行专业管理,在饮食、住宿、服装、取暖、志愿服务、护理服务、医疗体检保障等方面采取统一的服务标准,并配备护理人员和部分医护人员,为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同时,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鼓励社会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中,通过减免费用、提供场地、税收优惠等政策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支持,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角色,让老人发挥余热,施展才华。

4 “医”与“养”相结合,提升專业养老水平

4.1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东港区医疗保障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医疗保障体系,但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采取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结合的方式,结成联盟共同合作服务,着力解决老年人就医与养老的社会问题,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养老领域倾斜,从而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机构支持的问题,实现共赢。

4.2 加大“护理型医院”的投资建设力度。医疗服务是老年人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一套成熟的医疗服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慢性病、重大疾病机率加大,护理型的医院和养老机构的需求就会更大,东港区政府可以鼓励民营专科医院或公立医院成立专为老年人护理的相关部门或机构,或鼓励放开外资设立独资医疗机构,吸引外资设立独资机构,通过越来越多的外资注入使老年病、康复、护理医院在东港成立,以满足老年人医疗保障的需要。

4.3 将居家养老和医疗服务相结合并进行实践。可以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将“入户医疗”地点定在居住的地的社区,通过聘请专家巡诊,积极开拓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与各大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社区型诊所资质健全,已经具备上门医疗服务的条件,而且服务的对象比较广泛,能够为社区内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将其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既不违背国家政策,又能减少医疗风险,还能为老年人及时提供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