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8-04-02邹晓萍周金玉卢泳雪陈晓倩严素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新生儿

邹晓萍 周金玉 卢泳雪 陈晓倩 严素芬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48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 了解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8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在经过治疗后, 显效43例(89.58%)、有效4例(8.33%)、无效死亡1例(2.08%)。结论 早产、缺氧、产伤是引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所以做好围生期临床保健工作, 提升妇产科临床治疗和护理质量, 是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举措。而患儿患病程度、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决定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颅内出血;新生儿;临床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48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属于基层医院中, 儿科医生经常会遇到的一种临床病症, 致死率极高。如果出现脑实质出血, 即使被治愈, 也会遗留相应的远期并发症。早产儿是颅内出血高发群体, 发病率在50%左右。对于此类疾病, 医护人员仅依靠病史和生命体征等无法做出准确的诊断, 误诊率相对较高, 所以做好早期诊断, 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48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对其相关资料和临床治疗展开分析研究, 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48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 女16例, 入院时患儿年龄20 min~6 d, 平均年龄(2.6±0.2)d。

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所有对象都符合《实用儿科诊疗规范》中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提出的诊断标准要求。在本次研究中, 早产儿16例, 足月24例, 过期生产8例;体质量<2500 g新生儿16例、2500~4000 g新生儿21例, >4000 g新生儿11例;自然分娩26例(包括14例急产、8例生产时间过长、4例吸引助产), 剖宫产22例。自入院到确定病情时间<48 h有42例, ≥48 h有6例。

1. 2 方法 患儿在确定病情后, 需要立即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及时展开救治。具体来讲, 应遵循治疗流程如下。

①保持治疗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及时将新生儿呼吸道清理干净, 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 为预防缺氧加重颅内出血, 可以给予低流量鼻导管给氧、面罩给氧, 必要时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②如患儿出现抽搐, 可选用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 mg/kg, 维持量5 mg/kg, q.6~8 h.)、10%水合氯醛(0.3~0.5 ml/kg)等药物, 对新生儿进行抗惊厥治疗。如果在治疗期间, 发现患儿惊厥问题是电解质紊乱或者低血糖等原因引发, 需纠正相应的电解质紊乱及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③如出现颅内压增高情况, 可选用小剂量甘露醇、3%氯化钠等药物进行脱水, 做好患儿脑水肿防治工作, 且每天液体的注射量应当被控制在50~80 ml/kg。④利用神经节苷脂(GM1)、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 对患儿脑细胞进行保护, 使患儿脑细胞新陈代谢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⑤急性期予小剂量多巴胺, 以静脉微泵推注的方式, 改善患儿脑部循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引发颅内出血的原因、颅内出血类型及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患儿神志正常、颅内高压症状基本消失、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消失为显效;患儿意识正常、颅内高压状况缓解、肌张力有改善、病理征改善、呼吸已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为有效;患儿意识仍未恢复、颅内高压症状、肌张力均未得到改善、病理反射持续存在, 或者是患儿家属因经济等其他原因, 主动放弃治疗、死亡等, 为无效。

2 结果

2. 1 引发颅内出血的原因 48例患儿中早产、缺氧、产伤是引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由缺氧引起16例(33.33%), 其中窒息2例、宫内窘迫4例、脐带异常7例、羊水污染3例;由早产引起14例(29.17%);由产伤引起9例(18.75%);其他原因引起9例(18.75%)。

2. 2 颅内出血类型 从类型上来看, 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47.92%);脑室出血13例(27.08%);脑实质出血5例(10.42%);硬膜下腔出血4例(8.33%), 小脑出血3例(6.25%)。见表1。

2. 3 临床治疗效果 48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在经过治疗后, 显效43例(89.58%)、有效4例(8.33%)、无效死亡1例(2.08%)。

3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属于产科、儿科共同面对的严重急症, 缺氧、产伤、早产等都会导致新生儿产生颅内出血[1]。同其他新生儿疾病相比, 颅内出血致死率较高;并且, 即使患儿及时得到治疗, 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也会因此遗留某些后遗症, 所以,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情况做好准确诊断、及时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必要。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 ①缺氧、缺血。胎盘早剥、窒息、脐带绕颈等都会引发此类状态, 在早产儿群体中较为常见;当新生儿出现缺氧、缺血时,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会因此受损, 出现破裂出血, 引发脑室管膜下方生发层出血, 即脑室出血。②产伤。如果新生儿胎头过大、头盆不对称, 在急产或者是接触吸引器、高位产钳助产时, 胎儿头部就会因为受挤压引发硬脑膜下腔出血。③感染、机械通气不当、高渗液体输入速度过快、缺乏足量凝血因子等也会引发新生儿颅内出血。

对新生儿来讲, 要想做好颅内出血的预防工作, 做好产前检查、及时了解胎儿在产妇子宫内部的活动情况、是否存在窒息、缺氧等情况, 从而及时诊断出胎儿异常情况, 更正或缓解某些不利情况的出现[2]。在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中, CT是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保证诊断准确的关键手段。通过CT检查, 医护人员可以准确掌握患儿患病情况、出血程度、具体位置等, 对于在围生史存在异常的患儿, 需要借助常规头颅CT检查, 及时排除病情。例如, 新生儿嗜睡、无任何原因啼哭不止、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无法做出正常吸吮动作、肢体动作突然间增加或减少、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都是颅内出血的症状表现。此外, 现在很多单位均常规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发现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已经确诊出现颅内出血的新生儿, 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借助常规治疗手段, 使患儿各项生命指标可以逐渐趋于稳定, 而后再开展一系列后续治疗[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硬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等是新生儿主要的颅内出血方式, 与相关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一致[6-8]。因此, 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应当从以上几大出血类型出发, 就引发以上几种出血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 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 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致死率, 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 早产、缺氧、产伤是引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所以, 做好围生期临床保健工作, 提升妇产科临床治疗和护理质量, 是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举措。而患儿患病程度、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决定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黄玉清. 恩施市2013-2014年新生兒颅内出血发病情况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7):4189-4192.

[2] 王娇, 张立海, 王显鹤, 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2015(A03):12.

[3] 宋玉玲. 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影响的比较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14):157-158.

[4] 郭慧玲. 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及护理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23):224-225.

[5] 姚兰.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3):97.

[6] 文艺. 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2):244-245.

[7] 傅义康, 刘玲. 568例早产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 37(5):54-56.

[8] 罗香团, 陆月凤.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广西医学, 2013(12):1668-1669.

[收稿日期:2017-12-19]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