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60例临床分析

2018-04-02杨兴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杨兴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合并组, 60例未合并原发性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未合并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及心理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及1年复发率, 分析合并组诊断结果。结果 合并组60例患者检出低回声实性包块40例, 囊性包块20例;肿块在乳晕处且边界不清晰11例, 肿块在乳晕外周组织49例;完全性乳头内陷44例, 偏向性乳头内陷16例;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炎性肿块7例, 单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炎性肿块51例, 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双侧乳腺炎性肿块2例;合并瘘管6例;合并红肿4例;无钙化病灶患者。合并组治愈率91.7%与未合并组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1年复发率11.7%显著高于未合并组的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实施早期針对性诊治预后良好。

【关键词】 原发性乳头内陷;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38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在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老年期等各个非哺乳期出现的乳腺炎症性疾病[1]。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常出现乳房肿胀、隐痛、乳腺结节, 患者多具有自限性, 可自愈。但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合并出现原发性乳头内陷时将直接破坏乳房形态及组织结构, 诊治不及时可引起乳房变形、窦道形成, 且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加强对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早期诊治, 减少患者复发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重点。本院对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过程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合并组, 另选取同期60例未合并原发性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未合并组。纳入标准:实施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检查、治疗及随访过程。排除标准: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其他乳腺疾病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认知、精神、意识障碍患者。合并组患者年龄21~57岁, 平均年龄(38.9±7.8)岁;病程3个月~2年, 平均病程(1.2±0.6)年。未合并组患者年龄21~57岁, 平均年龄(38.8±7.5)岁;病程3个月~2年, 平均病程(1.1±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乳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使用PhilipsSonos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查,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 将双臂上举, 充分暴露乳房, 对患者乳房进行多切面检查, 了解患者乳头内陷状况、肿块状况、回收状况、病灶边缘状况、钙化状况等。

1. 2.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及心理治疗。

1. 2. 2. 1 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存在肿块患者需实施病灶扩大切除术联合内陷乳头矫正术治疗, 拒绝实施内陷乳头矫正术患者可进行保守治疗;对于肿块合并乳房红肿患者先实施抗炎治疗, 再实施肿块切除术联合内陷乳头矫正术治疗;若患者存在肿块及瘘管, 需进行乳腺区段及瘘管切除术联合内陷乳头矫正术治疗[3]。

1. 2. 2. 2 心理治疗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 了解患者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社会背景,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知识、治疗方案, 耐心回答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疑问, 消除患者焦虑, 积极安慰鼓励患者, 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病例, 提升患者治疗信心,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4]。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及1年复发率, 分析合并组诊断结果。治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消失, 影像学检查乳腺组织恢复正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合并组诊断结果 合并组60例患者检出低回声实性包块40例, 囊性包块20例;肿块在乳晕处且边界不清晰11例, 肿块在乳晕外周组织49例;完全性乳头内陷44例, 偏向性乳头内陷16例;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炎性肿块7例, 单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炎性肿块51例, 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双侧乳腺炎性肿块2例;合并瘘管6例;合并红肿4例;无钙化病灶患者。

2. 2 两组治愈率及1年复发率比较 合并组治愈率91.7%与未合并组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1年复发率11.7%显著高于未合并组的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发生率约为乳腺良性疾病的1.1%~5.3%, 患者多存在乳头内陷状况, 治疗难度较大, 患者诊治不及时可引起肿块破溃, 导致瘘管形成, 迁延不愈, 甚至恶化, 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5]。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临床多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乳头内陷或畸形、外伤性脂肪坏死、厌氧菌感染等因素相关:①乳头内陷直接影响乳腺导管通畅性, 极易导致乳腺导管被动扩张;②乳头内陷或畸形将导致乳头内聚集脱落细胞及分泌物, 不仅易堵塞乳腺导管, 还会引起乳腺导管内部刺激磷脂生成, 诱发导管壁组织增生, 引起炎症反应;③外伤引起乳腺脂肪坏死将直接影响乳腺血液循环, 易导致肿块出现;④乳腺导管长期堵塞易引起细菌滋生, 诱发化脓性炎症反应[6, 7]。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临床诊断, 结果显示患者以乳房肿块、乳房脓肿、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 以单侧发病为主, 肿块均在乳晕及乳晕外周组织, 无钙化状况, 临床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联合诊断提升诊断效果[8]。手术治疗是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常用治疗方式, 研究显示患者复发率较高。临床进行手术治疗时, 需先了解患者病情状况, 急性发作期需先实施抗感染治疗, 对存在脓肿患者需先实施抗炎治疗, 术中需尽可能切除患者病灶, 对于存在瘘管患者, 需将瘘管彻底切除, 以减少患者复发。此外, 手术治疗对患者乳房外形具有一定影响, 术前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治疗, 以保证患者配合治疗过程, 保证手术疗

效[9, 10]。

综上所述,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需实施早期诊断, 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手术治疗, 以減少患者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郭荣荣, 薛改琴.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点分析.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9):1227-1228.

[2] 郭晨明, 付明刚, 李丹, 等. 13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疗分析. 医学综述, 2015, 21(6):1106-1107.

[3] 徐剑, 刘湘晖. 非哺乳期乳腺炎82例诊治分析.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4, 41(3):177-180.

[4] 周长玉, 金平, 许茂盛, 等.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MRI表现分析. 浙江医学, 2016, 38(23):1950-1952.

[5] 周长玉, 许茂盛, 喻迎星, 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动态增强MRI和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及其与乳腺癌的鉴别.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4, 48(12):1000-1004.

[6] 程娟娟, 孔祥泉, 吴红英, 等.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及MRI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 33(6):849-854.

[7] 李杰基, 林小影, 程幸, 等. 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5):936-939.

[8] 赵红, 郑穗生, 邹立巍, 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的 MR 动态增强形态学表现.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9):1439-1442.

[9] 廖春雁, 陈圆圆, 曾健, 等. 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 32(1):16-18.

[10] 毛有胜, 王林, 欧阳伊雯, 等. 伴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治疗分析. 罕少疾病杂志, 2016, 23(1):14-16.

[收稿日期:2017-11-17]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