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实践及启示

2018-04-02肖文桂

福州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资料室福州市福州

肖文桂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14)

在福州担任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实践及启示,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推动“海上福州”驶向新航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背景

福州拥有辽阔的海域、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福州海域处于台湾海峡西部,全市海域面积10573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920公里,乡级以上海岛海岸线390公里,岛礁864个,拥有较为丰富的港口、矿产、旅游和海洋生物资源。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是建设经济强市的战略基地,福州的发展离不开对海洋的充分利用,然而长期以来福州对“海”的资源实际上尚未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福州以往的思路和做法虽然取得不小的成绩,然而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福州发展的前景,显然福州应该更加深化对海洋的认识和重视对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他说,“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江海。”[1]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的高度上主张深度开发利用福州的江海优势对福州发展的重要意义。1994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再次重申并进一步阐述深度开发利用福州的海洋资源对加快福州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说,“站在新世纪的入口,谁拥有海洋优势,谁就拥有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有利条件”[2]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引发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脚步,当时福州面临的问题是,既要巩固之前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成绩,又要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中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福州全市党员干部和海内外乡亲对此都非常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不仅给我们带来挑战,更重要的是给福州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他说,“我们常常讲要抓住机遇,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抓住改革的机遇。”[3]机遇可遇不可求,当机遇出现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不能错过,抓住机遇就能发展,反之错过就会落伍,不仅要有充分的准备迎接机遇,而且要尽快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长远战略与规划。在1992年3月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争取我市经济建设搞得更快一些。”[4]同年5月在中共福州市委代表会议上,他强调,“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准备每3至5年上一个新台阶,尽快改变港澳粤闽台南中国区域内我们处于‘后排就座’的状况。”[5]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致力于探索发展海洋经济并对如何发展海洋经济拥有较前沿的理念和认识,他说,“我长期在福建工作,对海的印象很深刻,也很有感情。发展海洋经济,是我长期致力和探索的一件事。”[6]他认为培育福州经济新生长点的途径之一就是发展海洋经济,福州发展海洋经济应注重综合开发利用和整体规划,发展海洋经济对今后福州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可以从他在《开发海洋再创福州新优势》的讲话中得以佐证,他说,“海洋是福州的一大优势。我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调研与思考,认真提出一个建议,即建设‘海上福州’。”[7]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时任平潭县委书记刘嘉静向福建日报的记者回忆说,“当时,大家关注更多的都是陆域,很少有人提到海洋国土。因此习近平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大家都有疑虑:陆上都还没有发展好,怎么顾得了海上呢?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以疑惑居多。虽然在当平潭县委书记之前,我是福州市水产局局长,多少也跟海洋‘打过交道’,但对于海洋开发的思维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捕捞上。”[8]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设想

在1994年5月26日召开的建设“海上福州”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面环海的平潭干部还特别强调,在建设“海上福州”的实践中平潭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既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扎实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又要及时总结经验以便提高海岸开发的总体水平,“海上福州”建设既包括海岸海面海底的开发,也包括重点发展养殖捕捞海运加工等行业。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1994年 6月12日,福州颁布了《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强调对海洋进行立体式的、全方位的综合性开发,以及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设想、总体布局和重点开发项目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海上福州’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大动作,是实现‘3820’工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9]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上福州”战略的总的设想概括如下:第一,从1994年到2000年计划用6年的时间,使福州的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海洋经济的开发水平提升到先进层面、海运船队港口建设规模扩大、加工养殖捕捞等领域初具规模、海洋产业成为不可替代的产业。第二,从2001年到2010年计划用10年的时间,“使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50亿元,把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沿海地带和广阔海域建成海水养殖和海洋工业高度发达,港口经济和运输业实力雄厚,海岸经济、滨海旅游、商业贸易兴旺的繁荣地带和海域。”[10]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上福州”战略的总体布局概括如下:依托海岛建设,重点开发海岸带,突破口在于海洋的综合利用,关键在于实施“一点一线一面”这三个重点工程,努力使海岛海岸海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海洋综合开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所谓“抓好一个点”,是指依据沿海各个岛屿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确定其开发利用功能,使较大规模的岛屿具有旅游、贸易、科研、生产和加工等功能,而较小面积的岛屿成为各具特色的开发基地,且明确近期要集中力量开发的岛屿是平潭、琅岐、江阴、粗芦等岛屿。

所谓“建设好一条线”,是指从南到北,沿海岸线,以海港、机场为依托,实行传统海洋产业与新兴海洋产业的有机结合,全线开发福州所辖海岸带。把整个福州的海岸带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部分,并明确不同的开发重点与任务。同时坚持山海综合开发为主,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多层次立体开发,并明确由西到东从陆域到海洋不同区域的产业安排。

所谓“拓宽一个面”,是指不仅推进海岸海上开发建设,也要注重海面海底开发建设,全面发展福州的海洋经济,全面提高海洋开发的综合效益,并带动海岸开发总体水平的提高。

近期福州海洋开发的重点是建设港口海运基地、海洋农牧基地、滨海旅游基地、海洋工业基地和对台经贸合作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福州市既是省会中心城市、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又是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大市,海域面积广,海岸线狭长,海洋资源丰富多样,这为福州市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海洋经济,坚定不移地建设“海上福州”,使福州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实践

从1994年开始,福州的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建设“海上福州”战略一以贯之,一任接着一任绘好蓝图,作出了一系列推进福州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着力建设“海上福州”,其实践的脉络也日益清晰。

1998年《关于贯彻〈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要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海上福州”。 海洋开发管理领导小组于2001年在福州成立,建设福州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设想于2002年提出。2005年,中共福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通过了《中共福州市委关于制定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该份《决议》中福州市委第一次单独列出发展海洋经济内容。2006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福州市人大通过,在该份《纲要》中强调要推进我市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同年,福州市出台《福州市“十一五”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专项规划》。2007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推进“南北两翼”发展的意见》,对建设“海上福州”的专项项目作了战略安排。2011年8月,《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福州将用3年-5年时间尽力打造“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2012年4月,《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从2012年到2020年,计划用8年时间将福州打造成国内一流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构想。2012年9月《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获批通过,福州迈入蓝色经济大发展的时代。2014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福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有效改善了海洋环境。2015年10月16日,《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十条措施的通知》出台,该《通知》是福州市贯彻落实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和加快“海上福州”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2016年5月,福州市出台了《福州市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它的出台实施将极大推进福州市海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福州市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福州市“海上福州”建设。2016年11月,《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工作方案》公布,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将福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接着福州开始编制《“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方案》,大力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大数据中心”。2017年2月,《关于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的决议》获得福州市人大通过,福州市人大决议指出:“建设‘海上福州’,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构想的坚定传承,……是推进福州新一轮大发展的现实需要”[11]2017年3月,福州市出台的《福州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强调福州将坚持海陆统筹发展,加快由滨江型城市向滨海型城市转变。

数据显示,福州市八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也分别由1990年的第12位、14位上升到1994年的第8位和第7位,并先后进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行列。”[12]2013年,福州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585亿元,占全省的27%,占全市GDP的34%。2014年福州市海洋经济总产值2547.23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1020.74亿元。“‘十二五’期末,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达2928亿元,增加值达1173亿元,占全市GDP的20.88%”[13]2017年初,福州市梳理出195个“海上福州”重点项目,全年计划总投资441亿元。2017年5月,145个重点项目签约,经由2017年“海上福州”招商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落户福州,项目总投资2705.29亿元,为福州发展注入新动力。面朝大海,踏浪而歌。一座海洋强市正在福州加速崛起。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及实践成就的启示

从1990年开始,福州市的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之所以能得到大幅度的发展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倡议和制定如“海上福州”发展战略等科学、切合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和规划是分不开的,因此,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及实践成就的启示,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该等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慎于决策、规划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深入群众和实际的科学的调查研究,他说,“十几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十分重要。”[14]“怎样搞好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事实证明,正确的决策,必须从群众中来,从实践中来,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来。”[15]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调查研究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正确与否。”[16]“我们的各项决策都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研究已成为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17]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长期的规划和近期的措施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推动福州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切合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和规划,而且在做这个战略设想和规划的时候,必须要从长计议、慎于决策。他说,“今后五年怎么干?前五年取得的成绩是与大家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计划分不开的。后五年也要有指导思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都要明确。根据指导思想要有工作的路子、措施,有五年的方向,也有当年的具体计划。”[18]“现在我们组织了一个班子,准备做些深层次的探讨,研究20年后福州市将达到怎样一个发展水平。”[19]“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事业,在其发展进程中,许多问题要从长计议,慎于决策。”[20]“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因此,福州在大踏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21]1992年7月3日,在传达贯彻省党代表会议精神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已指明,航道已疏通。现在的关键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真抓实干上。”[22]

由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慎于决策、规划引领”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方法和战略规划指导实践方法,不仅锻炼提高了领导的决策水平、密切了党群的血肉联系、调动了干群投身福州市改革开放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实现了福州的跨越发展,比如“‘八五’期间,全市经济连续上了4个大台阶,国民生产总值相继超越100亿元、2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均为现行价,下同),财政收人也连续突破10亿元、20亿元、30亿元大关,1995年财政总收人达37.8亿元。”[23]而且也成为福州市的一大优良传统,在福州迎来“五区叠加”战略机遇的重要关头,我们必须要一以贯之的加以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2.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领导就是面对基层主动服务为民办实事。他多次强调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不是‘主人’,不能当官做老爷,摆架子,向人民耀武扬威。为此,要改变‘衙门’作风。”[24]“弘扬实干精神,少说空话,多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体贴困难群众,多办一些群众最关切、最需要解决的实事。”[25]“我们应当不断拓展办实事的范围,既要保证办好已经制定的二十件实事,又不能局限于二十件;同时,不能热一阵、冷一阵。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使之蔚然成风,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26]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落实责任。“‘马上就办’不光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人们审慎地做出最快反应。每个人都有这种敏感,福州的事业才会保持年轻。”[27]“接访日虽然结束了,但还有大量的更加细致艰苦的工作要做。现在关键是抓落实,对这次接访中受理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十天一反馈,争取一个月内全部办结,特别是对那些现场拍板定下来的事,一定要抓紧落实兑现,说到做到,取信于民。”[28]“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一项一项、不折不扣地抓好具体落实,不能层层照转,不能敷衍应付,不能见难而退,不能轻易把矛盾上交。”[29]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下,福州相继建立领导干部下基层接访群众制度(包括市县区领导联合接访群众制度)、领导与基层挂钩联系制度、领导下基层现场办公制度和领导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制度,既加强了领导,又落实了责任,并受到群众的欢迎。

由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的面对基层主动服务方法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方法,不仅提高了领导的服务水平与办事效率、密切了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优化了福州市的投资环境,如《人民日报》1992年6月27日在第一版报道了福清元洪投资区开工建设,该投资区系当时全国最大的外商土地连片开发区,而且也成为福州市的一大优良传统,在大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全力建设滨海新城、加快推进城市“东进南下”和全面落实“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关键节点,我们必须要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3.形成共识、创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改革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大胆探索、允许失败。他说,“凡是别的地方能搞的我们也应该搞;别的地方未搞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也可以试一试。这一点要统一思想,不要有部门之见,不要用老框框、旧模式来对待试点;相反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新办法对待试点。要大胆探索,允许失败,通过试点创造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30]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领导干部要敢为人先、创新机制、勇于作为、敢于担当。他说,“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1]“面对当前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和挑战,福州不仅要敢于同先进的沿海开放城市比,而且还要敢于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争高低。”[32]“‘敢’,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迎难而上;大胆创新,敢为天下先;坚持原则,敢于硬碰硬,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必须有这种胆略,这种气魄。”[33]同时习近平告诉大家,“我们提倡的这种‘敢’,并不是要大家都去当一介蛮夫,横冲直撞,而是告诉大家,决策要大胆,执行要坚决,但决策前要慎重,工作要做细。”[34]“我们是九十年代的新人,应当有胸怀为国为民多作贡献、作大贡献的鸿鹄之志,敢于上大项目,敢于采取大动作,敢于创大家业。[3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可循。既然中央给了我们开放城市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把‘尚方宝剑’,我们就完全可以在各个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对的坚持,错的改正。”[36]

由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形成共识、创新机制”的大胆探索允许失败方法和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方法,不仅提高了领导的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水平、进一步解放和统一了福州市干群的思想、促进了福州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快速发展,而且也成为福州市的一大优良传统,在大力推动福州新区实体化运作、创新“海上福州”建设体制机制和加快建设面江朝海城市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必须要一以贯之的加以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4.加大支持、凝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对待下级要加大支持、上下级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领导班子要求同存异。时任马尾区委书记兼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副书记的林兴才2017年7月告诉《福建日报》记者说,“习近平支持开发区建设,言出必行。1991年2月23日,省委、省政府曾在开发区举行现场办公会,习近平代表福州市委、市政府做了12条表态,包括省里放给开发区的权,市里决不设卡;市委每半年至少研究一次开发区的问题;市政府每月到开发区现场办公一次;市各主管部门简化审批程序,一揽子解决问题。”[3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班长,只有团结党委一班人和市五套班子领导成员,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更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推进福州的建设发展。”[38]他强调,凝聚力量、讲团结当然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求大同存小异,在原则、党性、纪律问题上,该批评的就批评,决不妥协也决不放弃。同时要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地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应该下大决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9]“我们要树立人民群众的事都是大事的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40]

由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加大支持、凝聚力量”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方法和求同存异执政为民方法,不仅加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下级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如1991年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问题,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福州,成为福州市的一大优良传统。在福州海洋经济风生水起,海洋实力逐步增强的视域下,我们必须要一以贯之的加以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市水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1-05-16.

[2]接受《大公报》采访内容[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4-3-10.

[3]习近平.在全市体改工作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4-04-19.[4]习近平.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2-03-06.

[5][19][29]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福州市代表会议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2-05-22.

[6]潘家玮,毛光烈,夏阿国.海洋:浙江的未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9][10]习近平.开发海洋再创福州新优势[J].福州城市科学,1994(1).

[8][37]戴艳梅,储白珊,谢婷.开放发展风起帆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开放篇[N].福建日报,2017-07-20.

[11]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的决议[DB/OL].福州新闻网,2017-03-01.http://news.fznews.com.cn/dsxw/20170301/58b60385de1fa.shtml.

[12][23]习近平.扎扎实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求是,1996(10).

[13]福州出台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工作方案[DB/OL].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6-11-14.http://www.fujian.gov.cn/xw/zfgzdt/sxdt/fz/201 611/t20161114_1230001.htm

[14][15]习近平.在市委务虚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1-12-14.

[16][17]习近平.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6-03-13.

[18]习近平.在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0-6-30.

[20][21]习近平.再创新的辉煌.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M].福建美术出版社,1993:3.

[22][32]习近平.在传达贯彻省党代表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2-07-03.

[24]习近平.在全市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1-12-19.

[25]习近平.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6-04-11.

[26]习近平.在全市二十件实事进展情况检查汇报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1-03-22.

[27]吕明合,赵蕾,柴会群.习近平从政履历[N].南方周末,2007-03-29.

[28]习近平.在永泰县“市县领导联合接访群众活动”总结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1-04-13.

[30]习近平.在全市体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5-06-05.

[31]习近平.在全市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汇报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2-06-11.

[33][34][35]习近平.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991-07-17.

[36]习近平.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2-03-15.

[38]习近平.关于任职以来工作情况的汇报[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1-11-25.

[39][40]习近平.在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福州市委办公厅资料室,1990-08-11.

猜你喜欢

资料室福州市福州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高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