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图书馆传统服务

2018-04-02黄小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书智慧图书馆

黄小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报告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新要求,其次对图书馆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服务进行论述,再次从新技术的角度介绍国内外的一些实践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最后对于提升图书馆传统服务提出总结和建议。

一、国家相关新要求

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中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技(2018)6号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要求。图书馆应从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质、参与教育资源库建设、建成互联网+图书馆平台等方面来应对。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言,称“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

2018年6月21日,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报告,题名为《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即“新时代高教40条”)。他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以本为本”“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我认为“以本为本”,离不开图书的传统服务。

二、图书馆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服务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一般都集中在资源、服务、管理和队伍这四个方面,而要做得好,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有两条主线,即技术和服务。从技术角度来看,有了互联网以后,图书馆实现了智能化、移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伴随着数字革命和科学范式的变革,商业机构和社会上一些非盈利性组织都融入到了科研和教学中,为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路径,使得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中心的地位逐渐下降,高校图书馆用户开始向网络化信息服务分流。图书馆为了应对这个局面,采取了与新技术融合,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云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数据图书馆、智能图书馆(RFID)、智慧图书馆、微图书馆(微视频、微博、微信、APP等)等。

从服务角度来看,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有图书借还、阅览自习、书目数据服务、普通咨询、普通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数字资源访问等。新型服务有移动服务、新型空间服务、自主/自助服务、一站式资源发现与获取、智能咨询、创客/新技术体验、数据服务、MOOC教学,以上这些服务内容可以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另外新型服务还包括数字人文、支撑教学和科研的学科服务、知识/情报服务、机构知识库、科研数据管理、出版服务等。

但是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行为来看,出现了借书量逐年下降、查找资料首选不一定是图书馆、入馆人次减少、对图书馆的利用以自习为主、传统咨询量减少、数字资源利用率在提高等变化。以陕西省7所211大学图书馆为例,从2011年到2016年,图书外借量均出现1万-32万不等的数量减少。

读者并非对纸本图书不感兴趣。根据相关研究,近90%的被调查者希望图书馆能够同时购买纸质书和电子书;若图书馆只能选择一种图书载体,与仅购买纸本书相比,被调查者在仅购买电子书方面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反对态度。在高等师范类院校的调查中,纸质图书是占比最高的大学生阅读载体。2006-201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及书刊外借册次呈抛物线形式上升。随着全民阅读活动和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中,占比最高的也是纸质图书。国外的尼尔森图书业务总裁认为,未来电子在达到30%-35%的份额时,整个图书出版业将趋于稳定。

目前所处的时代还属于复合图书馆时代,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能够形成互补关系。另外,从人力资源角度和读者意见来分析,人员素质和所处环境(或相应条件)决定了许多高级服务开展不起来或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都集中在传统服务上,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国内图书馆界对传统服务进行升级,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

三、提升传统服务的实践和研究

(1)极致的空间服务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以其前瞻性的设计,获得了美国2013年AIA / ALA图书馆建筑大奖。它利用自动化仓储技术(即ASRS:高密度书箱+RFID定位+机械手),采用密集型智能书架方式进行管理,藏用分离,需要时由全自动的机械手取用,节约出来的空间改造成知识交流的活动空间。国内的苏州第二图书馆占地4.5万平方米,据说能藏书700万册,预计明年能交付使用。

(2)智能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有“图宝”当前台的咨询馆员;第一、二代智能盘点机器人;智能书架;24小时自助借书机(含自助办证);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2018年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安装了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智慧图书馆,空间预约、电脑登录、活动报名与考勤都已经实现了人脸识别,是全国高校首家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所有业务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图书馆。

(3)深圳盐田区图书馆

深圳盐田区图书馆是国内首个“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智慧平台由智慧资源系统、智慧感知系统、智慧服务系统和智慧管理系统组成,它通过主动感知图书馆的人和资源,使图书馆的资源、馆员与读者之间达到充分的互动、互联、互通,实现读者的全开放、资源全透明、服务全可预知。

(4)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LIS

艾利贝斯中国数据中心(DC81)正式投入运行,推出了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ALMA,实现纸本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所有状态可以在云端查询到,真正从底层实现了纸电一体化管理。

对于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SP),国内的湖北三新、超星、CALIS(Folio)、西安文渊等也在涉足。

(5)全媒体智能咨询系统

上海一家公司推出小i机器人,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短信、QQ、APP、网页、微博、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等几乎所有的人机交互渠道,用文本、语音等方式和小i机器人进行智能、自然的交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智能咨询系统于2018年6月投入试运行,加入了知识库、语音识别、自学习、多个前台(终端)一个管理后台等。明年拟增加智能机器人,提供基于知识库的智能咨询员、人脸识别(个人信息)、语音书目检索、引导员、LBS(资源与服务展示、语音)等服务。

(6)传统服务数据展示与分析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已与一家大数据公司合作,把大数据应用于白皮书、报表、智慧墙大屏、专题分析、热点分析、资源保障分析,还将实现各类数据展示图书馆形象。

(7)虚拟现实(VR)和增加现实(AR)落地

可用于图书馆导航、入馆教育、参考咨询、快速找书、馆藏揭示等,目前国内图书馆研究讨论的多,实现的少;国外图书馆实现的多。

在新一代技术融合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中,手机技术是应用广泛而投入较小的。我团队于2016年与本地一家公司合作,围绕纸质图书服务设计了10多种功能,实施效果良好。基于此,该项目在2018年6月获得了全国高校应用案例二等奖。

四、总结和建议

(1)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升级和转型非常契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服务篇中的新变化,智连万物是美好生活的需要。

(2)智慧图书馆成为新的建设目标,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3)馆员应面向新时代新需要提升专业技能,即要一专多能,因为图书馆外部环境在变化,馆员也要随之改变。

(4)图书馆机构的重组和人员角色的转变,希望馆员克服困难,撸起袖子加油干。

猜你喜欢

图书智慧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