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长效机制研究

2018-04-02江晓翔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设施

江晓翔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为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2017年3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1].高校体育场馆作为教育系统体育场地重要组成部分,其各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体育场馆无法比拟的.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教育系统体育场地的数量占全国数量的38.98%,体育场馆面积占全国53.01%[2].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场馆在高校体育教学、竞赛等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外,未将其功能充分的发挥,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成为缓解体育健身供需矛盾的重要前提.

1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可行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公众对体育锻炼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对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强[3].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在满足大众健身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设施数量不充足、简易等状况,而经营性的健身场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让大众望而止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健身氛围浓厚,对公众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1.1 人力及场馆资源优势

高校在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体现在拥有长期从事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师资队伍,其丰富的体育教学、训练等经验,可以为参与体育锻炼的公众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促进科学锻炼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高校在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上情况各异,通过专业素质良好、组织和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师团队的指导,结合体育场馆面积、适用范围和对外开放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使高校体育场馆在使用上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人力资源,带动高校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等.

高校体育场馆长期由国家投入资金建设,场馆设施相对齐全,从场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优于社会体育健身场所,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来看,高校体育场地数量占4.97万个,占全国场地数量的2.94%,场地面积达82 km2,占全国场地面积的4.15%,相比高校在全国学校数量中占有的比重,高校体育场馆的占有量较为充足,除场馆外,高校的空地资源也比较丰富[4].另一方面,高校体育场馆大多由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场馆设施建设较为齐备,除满足高校师生体育锻炼需求以外,还有大量的剩余时间和空间.高校在体育场馆上的优势是其他体育场馆无法相比的.

1.2 扩大资金来源,提升学校知名度

资金成为制约体育事业发展重要因素,尽管高校体育场馆多为政府投资建设,国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建成后必要的场地、设施维护、更新多由学校自筹.在保证高校体育场馆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需要的前提下,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一方面保证高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将体育场馆资源效益最大化.引进赛事、开展符合高校周边公众需求的体育活动等,一定程度上为学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有充足资金保证的情况下,可以保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更新,建设更高质量的配套设施[5-6].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可以带动区域范围内的体育氛围,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让公众享受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带来的便利,构建高校与周边协作沟通的桥梁,使高校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高校在区域甚至全社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1.3 开放时间充足

高校体育场馆正常教学的使用以上午或下午的时间为主,清晨、晚上以及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时间,多为闲置时间,而此时间段也是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高峰时间,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能提升高校场馆的利用率.

2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困境

2.1 损耗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损耗包括:场馆器材的损耗,水电消耗,人员开支等.对外开放的高校体育场馆面临设施老化、器材破损,场馆日常维护,人员工资等问题都是不小的开销,给学校的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7].在当前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都归属于高校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后续资金支持是相对有限的,而部分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收取的费用仅能起到补贴的作用,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积极性,因此部分体育场馆的封闭成为一种无奈之举.

2.2 管理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包括制度的制定、人员的安排、开放的范围、服务的内容等方面.高校在体育场馆的开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体育指导员不充足,资金不充裕,在面临高强度的使用频率上给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带来了压力,对安全隐患排查、场馆设施维护、更新等带来诸多不便.

2.3 安全问题

在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安全问题往往是摆在重要的位置,包括师生安全和进校参加体育锻炼公众的安全两个方面.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必然会呈现出人员的复杂性,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增加难度.在校园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情况下,对进校参加体育锻炼人员进行必要的筛选,避免源头上出现问题,应成为学校场馆管理层重视的问题[8].一方面,不良社会人员在校园内出现恶意的、不文明的行为,使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存在风险,学校整体形象受损;另一方面,场馆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方式不当出现的人身安全事故等,使高校处于多种纠纷中,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声誉.

3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长效机制

3.1 思想引领,制度先行

以人为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应成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理念,把公众对体育健身服务需求与场馆设施资源不足的矛盾作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工作方向,结合高校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场馆设施的种类和数量,公众对场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根据公众的需求和满意程度,不断调整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优化开放的运动项目,利用价格杠杆控制锻炼人数.

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家已经关注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工作,着力建成积极、稳妥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机制并取得效益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质量衡量的标准[9].高校要结合相关的政策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开放对象信息登记和发放准入证件制度、收费制度、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制度、风险防控和安保制度等,形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制度体系.

3.2 多元融资,科学管理

目前,高校在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上主要有政府投资和学校自筹两种形式,从来源上来看比较单一,给国家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闲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重要方式,当下较为常见的资金投入方式有PPP和POT两种模式,前者由政府和公司共同筹建、运营,后者由公司设计、建设和运营[10].除吸引民间资本外,体育彩票、社区合作、企业赞助与捐赠等方式都能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给予高校体育场馆更多的基金支持,使场馆设施得到更好的建设,以更好的场馆设施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无论是无偿开放还是有偿使用,因缺乏科学管理导致了效益低下的现象屡见不鲜.水、电以及办公开支等运营费用,场馆设施的常规保养和维护,器材设施的购买与更新,场馆人员的工资等财务管理能否通过改善而盈利;公众健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公众体验舒适度有无反馈渠道等客户管理制度,决定了体育场馆能否可持续发展.经营者的理念,整体的规划与实施,运营的资源配置,场馆服务的流程,是高校体育场馆改善经营的重点.

3.3 互动协调,多重机制

将高校体育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营造在校学生接受社会教育的氛围,打破学校体育的封闭状态,使学校体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享受社会快速进步带来的惠利[11-12].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公众喜爱的健身环境,促进区域体育经济发展,与国家提出的体育事业发展产业化、社会化相契合.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有条件的高校将体育资源转化成公共体育资源,不同开发现有资源,缓解公共场馆资源的供需矛盾.公众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应爱护场馆设施,将切身体会到的感受及时反馈,以便场馆服务的不断完善,为公众创造更优质的体育服务.

政府应将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作为高校评估的内容之一,通过组建领导小组,做到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全面监管、多元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对有条件开放而拒不开放的高校,应予以相应的处罚措施.通过定期公布检查结果的方式,督促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同时接受相关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对在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鼓励多种开放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积极探索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新模式,使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有序开展.

4 结语

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场馆诸多政策、法规的重要举措,将高校体育场馆纳入到公共体育服务的体系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拓展公众健身场地,使国民享受高校优质资源,不断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产业经济的进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EB/OL].(2017-02-14)[2017-05-06].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_938/s3276/201703/t20170307_298483.html.

[2]孙竞波,张俊,刘书白,等.湖北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2):122-126.

[3]臧志超.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4]俞丽萍,刘海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90-93.

[5]王玫,刘昕,刘守君.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74-77.

[6]刘宝亮.福建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7]刘勇,刘鸣鸣.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4):78-82.

[8]刘勇,刘鸣鸣,石岩.我国学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的长效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22-25.

[9]黄平波.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8):96-99.

[10]辛双双,陈林会.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37-39.

[11]谢成超,杨学明,王海飞,等.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26-28.

[12]石岩,刘勇,蔡仲林,等.中外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10-12.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设施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民生设施非“摆设”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