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

2018-04-02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听众主持人

李 佳

兴安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乌兰浩特市 137400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于美国,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可知,媒介融合是将不同的传播媒介结合在一起使用,而实现这种融合的是互联网技术。关于媒介融合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场融合覆盖了从软件到硬件,从技术到理念的所有传播领域。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相互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出现交叉和渗透。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信息进行整合,传播给受众,使得旧有的生产消费、产品服务紧密结合。传统媒介、数字化媒介之间相互融合,媒介角色发生改变,传输渠道的多元化,终端的多样化,使得媒介信息播出者的角色淡化。

在媒介融合的态势下,传统媒介生产的内容、流程、方式方法等都会发生改变。像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要保持利用原有的优势,与新兴的网络、数字媒体融合,根据新的媒介融合产业链的需求,制造新的增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点不能否认,而广播在冲击之下并没有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走向没落,而是仍然保持着活力,听众对广播的依赖性依然很大,这离不开广播自身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便捷性。广播依靠声音传递信息,而声音是人类所有传播手段中最为方便、简洁、直接的手段,而报纸、电视等媒介既需要文字、也需要画面,传输相对更加复杂。在手机等新媒体出现以后,传统广播的便捷性的优势得到强化,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听众能随时随地关注新闻事件,因此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覆盖范围广。广播电台的覆盖范围较广,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较低,随着手机广播、网络电台等的应用和普及,听众的接受渠道更加的多元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络电台如蜻蜓FM、喜马拉雅FM、豆瓣FM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新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满足听众多样化的需求。互动性强。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广播电台较早的实现了与听众的互动,如热线电话、手机短信,更能让受众有参与感。新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使互动性更加的强烈。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制作的特点

数字技术变革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领域的变革,还是媒介领域的变革。最终改变人们对媒介的认识,改变信息的生产流程、传播方式,改变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对于广播节目也是如此,媒介融合对传统广播节目的生产流程、制作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服务定制化

广播节目制作服务定制化使得媒介把更多精力投放在提供专业化、定向化的内容上,针对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内容或服务。传统的广播节目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形式,对所有受众全覆盖,这样的方式被打破。在新的服务定制化的广播节目里,受众被细分,按需提供内容,充分的体现了“受众本位”的理念。

(二)收听移动化

相比于电视收听场所固定化,行动性、伴随性本就是广播的特征和优势。在移动终端多样化的今天,车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更加强化了广播的这一优势,使得广播能够争夺人们的移动中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听众的碎片化时间。而且广播能够根据听众移动状态下的心理、环境等制定适合的内容,进行精心打造。在听众的移动状态下,广播机构调整信息接收的方式和内容,制定形式简单、内容集中、单元短小的节目信息,以适应听众的移动性和非专注性。

(三)交互实时化

媒介融合的形势下,信息的发送者和信息的接收者之间进行的信息互动是实时双向的,听众既可以“听”,也可以“说”,双方都有“表达”的权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出者,实现参与愿望,这种信息的实时化互动也实现了因受众的参与,使得信息内容得到了更新,并进入到新的传播中去。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

播音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是广播媒介信息处理与传播的主要方式,广播播音主持人是广播媒介活动的中心,是语言传播的主要实施者。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媒介传播内容制作发生变化,播音主持人的播音主持工作也应该随之调整,广播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来适应环境的改变。

(一)信息处理能力

媒介融合态势下,由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的即时传播即时处理成为常态。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播音主持人应该利用信息工具,第一时间有效地获取、分析、运用信息,这是一种整合创造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集采编播于一体,提升综合素质。广播和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在引导社会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没有改变,而传播什么信息,怎么传播信息决定权掌握在“把关人”的手中。这就要求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特别是信息处理的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受众在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手足无措时需要“把关人”利用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对受众进行答疑解惑,进行正确引导,共同抵制不良信息的肆意传播。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帮助广播播音主持人更好的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同时可以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性。新时代下,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受众的主动性在大大的增强,像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广播播音主持人可以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与受众实时互动,不仅有助于正确引导舆论,还能了解受众想法,与受众产生一种合作关系,提升广播节目的关注度与收听率,可以说是一种多赢。

1.信息的挖掘与辨识力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能够快速的接收到信息,但是对于信息的真伪性和来龙去脉并不一定真的掌握,很可能一知半解。这就需要广播播音主持人在节目播出之前掌握详尽的信息内容,并准确的进行判断,及时的分析解读,还原事情真相,从源头上遏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免产生更坏的影响,这是作为一个媒体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要求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对新闻事件的评论见解一针见血。

2.信息的整合编排能力

目前,我们还没做到广播节目的策划、选题、采访编辑、审核都由播音主持人一人完成,但是,这种趋势已经显现。媒介的融合推动了更多的播音主持人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促使其能够提高信息的整合编排能力。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信息碎片化的特征比较明显,只有提高信息的整合编排能力,才能在信息海洋中寻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编排,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

3.适应新的传播媒体特性

媒介融合之后,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了解在线视频广播、网络广播、数字广播、手机广播等新的广播媒体,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二)创新能力

媒介环境不断变化,受众需求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到频率,小到节目,若想长久发展,必须要有创新能力。广播播音主持人也是如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空间,不被时代所淘汰,就要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日积月累的钻研,在找到正确的学习对象之后,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实践中学会领悟学会体会,渐渐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创新能力源于创造性的思维,要制作有创意的广播节目,推陈出新,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要明白,创新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异,广播播音主持人必须要对节目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在深入体会生活,体验社会,感悟世界之后,将创造激情融入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创新创优的状态。广播节目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创新,而是为了能够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受众需求,获得长足发展而进行创新,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有创新广播节目的责任意识,不断进行思索,产生新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现场反应能力

传统媒体时代,听众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媒体通过读者来信、听众热线、观众信箱来获得受众的反馈。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下,传播者与接受者能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涵盖了受众和受众的交流、传播者与受众的交流。广播播音主持人是广播节目的把关人,在节目中承担着控制节目节奏,调节传播关系,调动节目氛围的责任,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频繁的互动考验着播音主持人的沟通能力,现场反应能力。特别是当下,新的广播媒体形式不断出现,广播平台泛滥,更新颖的广播节目分散着听众的注意力。播音主持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反应能力,提升广播节目质量和播出效果,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四)综合掌握能力

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的相互融合,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多元化,传统广播播音主持人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播讲状态,渐渐出现在听众的视野中,有了“曝光”的机会,必须要适应网络点播、视频收看的新的传播方式。这对广播播音主持人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新的挑战。因此,广播播音主持人由“幕后”走向“前台”,必须要进行跨界的业务拓展,提高综合能力,做好出镜准备。

(五)专业化能力

听众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听众个性化促使广播专业化、细分化,广播频率越是细分,目标听众的定位就越明晰,越能根据听众需求制作定制化的内容与服务,满足听众的需求。表面上看,听众的细化会分流了听众,使听众数量减少,但是优质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会形成稳固的受众群,占有一定市场空间。就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来高,潜在的受众群体比较多,使得车载广播的前景广阔,针对驾车人群的频率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根据更加细化了的市场要求,根据特定语境,摸索合适的话语表达方式,掌握丰富全面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做深、做细、做透。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深刻认识当前语境,与时俱进,提高应对各种挑战的素养和能力。

[1]牛力.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广播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播节目播音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3]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4]郝育松,吴红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J].新闻论坛,2015.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听众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