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图书编校质量把控的几点思考

2018-04-02乌力吉套格套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编校出版单位差错

乌力吉套格套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蒙古文出版管理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质量一直被广大读者所关注。在图书出版流程中,比起内容、设计和印制质量,编校更容易出现问题,应引起出版单位的高度重视和严格把控。

一、图书编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图书编校中,文字差错、知识性差错、标点符号差错占的比重很大。因此,经常出现“一字之差,谬误百出”等现象。

(一)文字差错(括号内为正确)占“关键多数”。如迁徒(徙),给于(予),缺得(德),璀灿(璨),时侯(候),马蹬(镫),规距(矩),布(部)署,养植(殖),自毫(豪),萨克丝(斯),平面境(镜),下工(功)夫,额吉(济)纳旗,殊徒(途)同归,披(劈)波斩浪,倍(备)经磨难,天寒地冬(冻),等等。

(二)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如“既给玉米施肥,又给人‘施肥’”写成“既给玉米‘施肥’,又给人施肥”;“《黄金史纲》”写成“黄金史纲》”;“让·雅克·阿诺”写成“让雅克阿诺”;“《尔雅》”写成“《尔雅〉”;“临秦《峄山石刻》文”写成“临《秦峄山石刻》文”;《学习诊断》专栏写成“学习诊断”专栏,等等。

(三)知识性错误应注意。如“苏联”若年代不具体,可使用“前苏联”或“原苏联”,如果有具体年代,比如“1990年,苏联……”,就不能使用“前”或“原”,因为,那时该国的国名就是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所以,在现实语境中不能用过去的名称;“旗人民政府原副书记”,“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县级行政区域称谓,旗人民政府设旗长和若干副旗长,因此,在这里应该是“旗人民政府原副旗长”,等等。

(四)教辅差错不容忽视。如有的教辅读物在题干中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而“答案”中却没有给出正确的选项或给了正确“答案”,但却出现标错的情况;有的题缺少条件,无法按要求作出解答;有的题中出现学生还没有学过的知识。这些错误不仅是一道题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成绩,甚至误人子弟。

二、图书编校中出现差错的原因分析

在图书生产过程中,出版单位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忽视出版流程,使生产计划、选题论证、“三审三校”等环节流于形式,导致编校漏洞百出。

(一)管理机制缺位。图书质量对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规,对图书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监控规定。各出版单位也均制定和实施一整套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和图书质量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控图书质量。但是,随着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出版单位为了市场占有和利润追求,只强调图书品种的增加和出版速度的加快,却忽略了图书质量的管控,对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单位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使“三审三校”“三校一读”“一人一校”等基本制度流于表面,规范的流程和环节在无意中被边缘化,导致编辑和校对人员的质量意识逐渐淡化,业务能力逐渐退化,结果造成图书编校差错屡见不断。

(二)责任意识淡化。编辑通过对稿件的通读和加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图书质量负主体责任。校对通过查找并修改编辑稿件中遗漏的差错,对图书质量“最后一公里”负责。编辑和校对作为把控图书质量的最关键、最重要的“两道防线”,应各负其责,一丝不苟,确保图书质量。但是,面对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和天天面对的工作压力,编校人员迫于任务、忙于应付,难以落实《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法规的相关要求,甚至有些人还坚持“无错不成书”的错误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质量意识淡化,责任意识缺失,放松了对图书质量的控制,从而导致图书编校出现很多缺陷和漏洞。

(三)业务能力不足。图书市场的竞争,质量是决定因素。图书编校质量的提升,要依靠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编校专业队伍。目前,图书编校队伍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一方面有些人缺乏基本功,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既不注重学习提高,又缺乏社会责任感,再加上心态浮躁,在编校工作中使同类错误反复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编校人员新旧交替,一些新聘人员工作适应能力不强,对现行的有关新闻出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还不太了解,而且知识面狭窄,缺乏辨别稿件中存在的差错的能力,在编校图书时难以把控质量。

三、提高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

编校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因此,出版单位要牢固树立“差错无小事”的理念,始终加强对编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从严把控图书编校质量。

(一)严格管理制度。制度是控制和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出版单位要增强图书质量“零缺陷”的理念,做到有章可循,有序管理。一要认真落实国家标准和规范。出版单位要严格执行《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规,认真落实稿件“三审责任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等出版基本制度,建立和健全长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机制,以制度管理严格把控图书质量。二要加强内部质量监督。出版单位要切实加强和完善内部质量监督检查机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校对,按照规范流程,定期开展对图书的印前、印后审读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差错,严格把控图书质量。三要落实编校主体责任。出版单位要加强对编校人员的职业资格管理,把质量管理纳入考核机制,明确编辑和校对的工作责任,加大制度约束力度,严明绩效奖惩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以责任管理严格把控图书质量。

(二)加强教育培训。图书编校质量是对编校人员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实际考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严格考验编校人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能力。出版单位要抓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编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知识储备,提升图书编校质量。一要强化培训教育。教育培训是提高编校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因此,出版单位要以“人才战略”为先导,以“编校案例”为平台,定期举办出版标准规范、语言文字规范和编校知识等培训,提高编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开展“师徒制”教育。老编校人员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年轻编校人员虽然工作热情很高,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术,但在具体业务方面往往是浅尝辄止,进入角色比较缓慢。因此,出版单位要以“传帮带”为纽带,以“职业化”培养为抓手,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实行“老人带新人”的培养教育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年轻人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三要自我学习提高。培养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要靠个人的学习提高和知识积累。因此,编校人员要通过自觉、主动、刻苦的学习,不断用文史哲、数理化、科学技术等知识丰富自己的“非常大脑”,熟悉并掌握工作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消灭或减少编校差错的能力。

(三)加强行业监管。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有力手段。只有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图书质量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行业监管工作,对规范编校流程,维护出版秩序,提高图书质量具有重要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因此,新闻出版质检(审读)部门,要依据《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规,按照规范程序和流程,定期审读检查辖区内出版单位的图书编校质量,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建议,为出版单位加强生产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图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图书编校质量的竞争。因此,出版单位要坚决摒弃图书出版“重效益、轻质量”的观念,牢固树立图书质量“零缺陷”的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管理,把控质量,推进图书出版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猜你喜欢

编校出版单位差错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中国最美的书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编校手册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