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2018-04-0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本文将在中国利率渐进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小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且以存贷利差收窄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标志,通过分析存贷利差、银行绩效与银行风险三者相互作用影响,对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现状
对于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迅速开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的倒逼激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科学结合了货币基金与互联网渠道,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低门槛地大量吸收了社会中小额闲散资金,起到了分流社会资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同时有力的改善了中低收人人群的收益、拓宽其投资渠道。由此,同时期银行机构中活期存款流失情况严重,为银行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得银行业面临挑战,为保留和吸收客户存款、完善经营管理,银行积极的相应利率改革,同时互联网金融营造的同业竞争使中小银行在银行中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这有利于打破国有大型银行的垄断地位、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与此同时,作为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凭借更高的金融产品收益率、信贷规模与利率的宽松政策,吸引了大量个人机构客户,成为对传统信贷市场的有力补充。影子银行的发展得益于我国政府为应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所发布的“四万亿计划”。该政策措施使得我国涌现旺盛投资需求,而传统金融机构受限于严格的监管制度,使得大量信用中介机构把握实际积极开展各类信贷融资活动。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经营的难度、倒逼商业银行为提高竞争力,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利率定价。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于降低影子银行带来的系统分析和整治监管套利行为也有重要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影响的理论分析
本文选择目前学界广泛使用的界定方法:在我国,中小银行是指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目前,相较于总资产份额全行业占比大于50%国有大银行,我国中小银行由于资金规模、业务范围、人才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在竞争中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而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带来的资本市场变化,中小银行自然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1.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的挑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晚、相应资本市场运作条件不完善,同时受限于中小银行的经营规模较小和准入业务偏少,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以传统存贷汇业务为主。而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价格将由各银行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银行的高息揽储和低息招贷将压缩存贷利差,市场上呈现存贷利差收窄的趋势。这使得以存贷为主营业务的银行的收入受到巨大冲击。同时,利率市场化将使得银行不再得到利率限制带来的利润保障,压缩的利润空间将使得各银行机构争夺存款和贷款客户资源,因此本就由于自身限制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的中小银行将在银行机构间竞争中面对更加残酷的局面。如果中小银行不能及时的调整经营模式、拓宽经营业务范围、提高业务能力,中小银行的优质客户将被大型银行吸收。如果银行为了保住存贷规模降低房贷标准,则资产质量下降,相应的盈利能力将急剧下降。
2.对中小银行风险管控的挑战:中国银行机构由于长期受到政府的控管,缺乏与高效率资本市场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与流动线风险将冲击银行风险管控的短板,为银行经营管理带来挑战。
(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将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以后,短期内出现的高息揽储、低息招贷引发存贷利差收窄,将加剧存贷款利率浮动不协调导致的基本点风险。同时,不稳定的利率变化也会是到期期限不一致的资产与负债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带来成熟期错配风险。在此基础上,利率波动有可能违反“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的规律带来收益率曲线风险。
(2)信用风险:银行为保证存贷规模放宽信贷标准,降低贷款客户的门槛,往往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无法了解客户信用状况,造成资产质量下降。同时,利率市场化营造了开放自由的资本市场氛围将给予风险偏好者逆向选择“高风险高利润”的信号。以上都为中小银行带来信用风险。
3.对中小银行内部管理的挑战:结合以上分析,我国中小银行为了克服银行风险,保证银行绩效,同时也面临着定价管理能力和负债管理能力亟待调整的挑战,必须改善中小银行管理粗放、分工模糊、业务能力落后的缺陷。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机遇
利率市场化在给中小银行的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利率定价权的下放使得中小银行在存贷利率价格的确定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通过发挥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为银行机构经营战略提供手段;与此同时,利率市场机制发挥效用可以使得银行机构和企业客户在竞争中拥有更平等的地位,商业银行需要改善经营管理迎合客户,企业客户需要保证自身信用状况来获得银行服务。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机遇。
1.推动中小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以后,金融市场环境日趋宽松,银行拥有更多的自主定价权,为中小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提供条件。而中小银行为吸收业务,涉及客户多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多元。同时为了应对存贷利差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银行需要深入调查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多元需求,通过创新提供符合不同规模客户自身投资偏好的金融产品服务,同时管控利率风险、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为了降低中小银行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保证银行的盈利能力,中小银行将需要扩开其业务领域,深耕中间业务以增加非利息收入,提升竞争力。
2.推动中小银行优化客户结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风险监控不利,市场机制没有发挥效用。银行机构的信贷资源往往都被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或政府融资项目垄断,且信贷利率往往低于正常价格,而由于中小银行的自身局限常常无法吸引资金规模大的企业客户。这极大的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及质量。利率市场化为中小银行带来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再受困于中小企业无法承受定价贷款价格,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信贷价格,以吸引中小企业贷款客户,并根据其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经营成本、预计盈利等进行评估筛选,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中小银行发展。
3.推动中小银行改善经营管理:中小银行长期以来由于资金规模小、管理粗放、人力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等限制在与国有商业大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大量客户资源。利率市场化带来更加激励的银行间竞争的同时,也为具有更多经营自主权的中小银行带来改善缺陷的机会。中小银行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完善经营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信用评价标准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为中小银行深耕中小型企业客户市场提供决策依据。在金融脱媒扩张、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倒逼、市场竞争加剧的共同作用下,中小银行势必实施综合化经营管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扩大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本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政策与建议
(一)改善经营理念、建立有竞争力的特色经营方式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缺陷和利率管制带来的缺乏自主权,发展主要依靠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给中小银行改善经营模式带来了条件也带来动力: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和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小银行当务之急是摆脱效率低下的粗放经营模式,根据各个银行本身的条件和优势出发,开展特色化经营。发挥自身的长处,充分利用利率政策,适当地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从而揽储招贷,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弥补存贷利差空间挤压给中小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小银行需要将自身的资源集中运用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优势,获得客户对中小银行自身特色的偏爱,吸收客户资源,用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立足。
业务拓展方面,中小银行尤其是地方性城商银行应该发挥本土优势,深耕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体客户。完善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中间业务,提高服务水平的方向性。通过提高放贷速度、给予价格优惠等方式解决中小客户的实际困难、拓宽目标客户群体。为中小银行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实现对小规模资金的综合化管理、利用互联网金融资源、发展面向社区和农村的定向金融业务等都是吸收客户和资金的可行手段。
(二)健全银行风险管控机制、切实防范利率风险
由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考察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将有所提高。对此,中小银行需要研究借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预测模型、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利率走势预测;建立风险评级系统、对银行经营管理的金融产品实施持续的风险评估和严格的风险控制;利用诸如情景模拟、缺口分析、敏感性分析的工具有效的模拟风险并进行实时管控。从而,中小银行能够提高对利率波动的科学预测能力、对银行资产风险的管控能力和对风险及时有效的分散能力。
(三)优化股权结构、扩宽中间业务
目前,金融创新大环境积极,且在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下,传统存贷业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小银行亟待通过增加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工具、扩宽完善中间业务、推广信用卡、住房和汽车贷款来扩张拥有大利润空间的业务。由此,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提高中小银行的收入多元化程度、分散风险、优化中小银行的业务构成、提高业务竞争力。同时,发展中间业务,例如财务咨询、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也可以起到改善银行客户用户体验,巩固客户群体防止流失的作用。同时,在和大银行的竞争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坚持立足本地市场,优化资产质量,着重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建立符合中小银行自身优势的股权结构也是中小银行需要重视的。
(四)着眼宏观与微观环境,科学合理定价
利率定价自主权的下放一方面带来中小银行实施薄利多销经营理念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对中小银行的定价水平提出高要求。如果存贷价差降低幅度过大、超出市场需求情况提供的界限,则银行绩效将受到损害,同时也会使中小银行在利率的不稳定波动中受到的利率风险威胁更大。因此,中小银行应该审时度势,时刻关注宏观大环境,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变化和利率市场价格的走势。总是也要根据中小银行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盈亏平衡分析,运用存贷账户收支数据、存款利率等数据信息准确的计算出银行的保本价格,另外在进行贷款利率定价时要特别考虑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和盈利水平预测。通过分析中小银行的内外部环境,科学合理定价,有效降低风险。
[1]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经济研究,2001(1).
[2]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1):69-75.
[3]张兰.存贷利差趋小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1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