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出口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控制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业务人员信用证商业银行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我国商业银行出口跟单信用证业务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形成要素的定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出口跟单信用证业务的具体情况,可以将我国商业银行作为议付行办理出口跟单信用证业务时所面临的主要的操作风险分为:内部人员引起的操作风险、技术原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欺诈引起的操作风险。

(一)内部人员引起的操作风险

主要指由于银行内部员工的行为不当、人员流失或关系到员工利益的事件发生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情况。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人员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公私利益冲突或其他内部欺诈行为,其中操作失误在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中表现尤为突出。但是在这些风险中因为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最为突出。

(二)技术原因引起的操作风险

技术原因主要是指因系统开发、维护,技术管理等存在漏洞或安全隐患,或是系统信息中断未及时处理而引发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系统开发、维护存在漏洞导致业务人员操作失误

一方面,我国电子化系统开发技术有限,很多先进的业务系统都需要借助国外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有的银行系统开发人员人手不足,需要聘请外面的软件公司对国际业务系统进行开发。银行内部的系统维护人员需要经过培训才能对系统进行操作与维护,但是培训并不能将所有细节都教授给业务操作人员,这就使其在实际业务中总会出现一些细节的问题,这些细节问题又极有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损失。还有就是,银行内部的系统维护人员大多是没有参与程序的开发的,对系统运行的掌握不够透彻。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并不能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这就延误了业务正常处理的速度和时间。还有的银行网点数据大集中后,业务数据增长快,对过去的数据不能及时清理,影响主机运行效率,影响业务的正常营业,增加业务的操作风险。

2.SWIFT系统维护不到位,导致报文对外发送不成功或延误发送

SWIFT系统是银行办理国际业务传递和接收电子信息指令的重要途经。该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正常办理国际业务的必要条件。但是有些银行由于人员更换等原因,对该系统的维护出现问题导致报文发送延误而给银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出口跟单信用证操作风险的对策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及上文提到的引起操作风险的几个因素,对操作风险的控制总的来说应该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及维护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几个方面下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出口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控制操作风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针对内部人员引起的风险

1.完善业务流程的相关制度

银行应该保证有详细的涉及议付行基本业务(通知、审单、议付、寄单索汇等)的业务流程制度,使业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能够依照程序有效完成业务。比如,根据UCP600的要求制定类似于《出口信用证业务流程规范》、《出口信用证业务归责原则》等规范性文件,在这些文件中详细列明业务环节有哪些,在各个业务环节下应该有些什么业务程序,需要些什么文件,如何提交文件,如何审核文件;如果业务中出现非正常情况应该如何应对,风险事件出现后如何控制损失扩大;损失出现后如何追究责任等细节条款。

2.加强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

银行应该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业务流程、业务操作原则及议付行涉及业务依据的国际惯例(如UCP600)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将业务相关知识烂熟于心,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业务人员的出错几率。

3.努力维护业务相关的信息技术系统的稳定。

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完成通知、审单、议付、寄单索汇等业务已经是目前出口信用证业务的必然趋势。比如,作为议付行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通过SWIFT系统接收来自开证行的信用证通知和向开证行发出索汇通知;作为出口商的开户行,我国商业银行在议付时不会向出口商支付现金,而是要通过银行自己的综合业务系统作账户资金划拨业务;在审单环节也不再是全部依靠人工,而是要结合相关的审单软件进行审单。当今出口信用证业务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加之各个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环节之间联系都是非紧密,任何一个细小的系统故障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因此这就要求银行要努力保证这些业务相关技术系统的要高度稳定。

(二)针对技术原因引起的操作风险

1.加强完善国际业务程序开发

银行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业务程序软件,并有专门的软件编程人员。应有专门的电脑部负责及时业务系统故障,并且电脑部应具有相应的软、硬件开发环境、编译系统及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源程序。但是应注意的是软件编程人员与主机操作人员不能兼岗;各个系统的源程序必须经过编译成执行程序才能运行;软件开发人员可以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书编制或修改程序,但不能接触业务数据,以防止软件开发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无自主开发能力,需对外购买国际结算软件的银行,应要求软件公司在使用期间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国际结算业务系统的正常使用和有效维护。信用证业务产品创新要有结算部门的需求、设计、立项、开发、测试、验收投产、后续服务、定期更新等内部开发管理程序。

2.应定期对业务操作系统进行维护

首先,繁多的、凌乱的数据也会导致操作程序无法正常运行,所以为了预防系统程序因数据容量超标而发生意外,应该定期对数据库立的数据进行备份、清理一些已备份或无用的数据,并作详细一记录,及异地存档备查。其次,还需要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系统,尤其是对SWIFT网络的安全、故障、性能、配置等要进行严格管理,以保证对外往来函电的正常收发。再次,就是要做好与电信运营商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对设备、线路的监控及维护,做好网络用户密码及配置文档的保管和更新,防止他人非法进入。

三、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出口跟单信用证业务中扮演的是议付行的角色,对于这样一个角色,银行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操作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文站在议付行的角度,向我国国商业银行提出了完善业务流程的相关制度、加强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努力维护业务相关的信息技术系统的稳定、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业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完善国际业务程序开发、定期对业务操作系统进行维护、做好信用证各主要当事人的资信调查、严格按照审单程序审单共十条预防建议,并提出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应采取措施对其不断扩大进行控制。

四、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所学知识和阅读文献的局限,在本文的研究中存在很多不全面的观点。加之篇幅的局限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比较表面。另外,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比较微观的实务操作,所以无法找到相关的数据支持,只有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对观点进行论证说明。个人认为,操作风险研究应该由识别转向量化分析。具体来讲,就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出口信用证业务中各种操作风险的研究,应该从风险识别转向结合相应的数据对各个风险的相关因素,建立模型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寻找各因素间的作用机理,得出更加令人信服的结论。

猜你喜欢

业务人员信用证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浅谈提高业务人员素质的主要途径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90%的奶粉企业要瘦身,谁会被裁掉?
快消品行业业务人员流失的原因与影响浅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