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应链模式的发展
2018-04-02
(南开大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引言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变化和消费者对服务水平要求的调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多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意味着更大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想要快速对市场作出反应就必须精简企业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同一个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儿联合起来,建立联盟关系。
(二)研究问题的意义
供应链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一种稳定而有活力的供需关系的同时,各企业之家实现充分合作和优势互补。市场上有许多企业认识到了供应链管理战略的重要性,也有许多管理绩效优良的企业脱颖而出。但是,仅仅去模仿成功的公司,或者采用那些当前被认为最好的做法是个误解。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的管理专家马歇尔.L.费舍尔教授指出,问题不在于什么是最好的做法,而在于什么是最适合你的。认清企业所处的环境,根据竞争战略选择相应的供应链战略,从而提供最适合的供应链模式,是企业能够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获得盈利、实现价值的关键。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管理者弄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提供的产品所面临的需求的性质,根据企业提供产品潜在需求不确定的差别,企业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供应链模式,创建一条在盈利水平和反应能力之间取得平衡的供应链。然后,企业根据供应链战略配置相应的企业资源,设置适量的库存、运输、设施与设备、收集历史信息与即时信息等资源,减少产品供应不足产生的脱销或者供应过多引起的大甩卖等情况,协调供需关系,确保供应链的出色运营,与目标顾客的需求协调一致,实现供应链价值。
通过分析产品特性和供应链模式,将产品与供应链模式进行适当匹配,实用型产品与效率型供应链结合,创新型产品与反应型供应链匹配结合,对产品与供应链模式不匹配的情况进行调整,让企业在盈利水平和反应能力之间取得平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市场上涌现了EQ、ECR、EDI、CIMS等新的管理技术和思想,用于改善供应链绩效。但是,仅仅去模仿成功的公司,或者采用那些当前被认为最好的做法是个误解。问题不在于什么是最好的做法,而在于什么是最适合企业发展的。
“在设计有效的供应链战略时,第一步是考虑产品所面临的需求的性质。各种各样的产品,虽然千差万别,但从其需求的主要特征方面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实用型产品(如大米)和创新型产品(如3G手机)两大类。”[1]“供应链的选择要以产品特性为中心,在选择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时最主要的是确认哪种模式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并明确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是什么。”[2]顾客需要对产品潜在需求不确定性有重大影响。顾客的需求量、产品的供货期、产品品种、获得产品的渠道、创新速度和要求的服务水平的增大会导致潜在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
“供应链的主要功能包括物流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物流功能使企业能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运到另一个节点,市场中介功能使企业能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确保以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在这两个功能间的权衡,即反应能力与赢利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潜在需求不确定性越高,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应该越强。“企业根据产品特性,确保供应链的出色运营,与目标顾客的需求协调一致。”[4]“对于成本领先型战略,主要目标是低成本满足需求,因此要求企业低成本满足需求、最低成本最大业绩、边际收益低,低价、提高利用率、最小库存、立足成本缩减供货期、在成本质量上选择、低成本运输。”[5]“对于快速市场反应型战略,主要目标是快速需求反应,因此要求柔性设计系统,延迟差异化、边际收益高,高价、维持边际生产能力、弹性库存、大幅缩短供货期、速度弹性质量上选择、快捷运输。”
林勇在《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7]中指出,按需求特性可将产品分为实用型产品和创新型产品。实用型产品就是我们从各种各样的零售渠道所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它们满足基本的需求,因为基本需求随时间的变化不大,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需求稳定可以预测。创新型产品的需求预测可能完全不确定,由于销售季节只有几个月,如果企业误解了市场信息将很难再做反应。“由于盈利率高,需求多变,创新型产品可能由于缺货而丧失市场机会。因此创新型产品必须不同实用型产品的供应系统,在各自的供应链中有不同的重点。”[8]
“对实用型产品来说,高效的供应链是一个很好的搭配说。由于需求可以预测,市场协调很容易,公司可以集中于最小化成本,因为大多数实用型产品都具有价格敏感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创新型产品来说,关于存货和生产能力的决定不是最小化成本,而是应该在供应渠道的某个环节上设置战略储备和超额的生产能力,来更好的防范需求和不确定性,根据速度和灵活性来选择供应商,对于市场不确定性高的创新型产品来说,缺货和供应过度的风险是相当高的,因此,因此对于创新型产品而言,市场协调的成本是最重要的。”
对于许多企业,在实物上是一样的产品既可以是实物性的,也可以是创新型的,例如汽车、咖啡等。“企业容易从实物性产品转变成创新型产品,但没有意识到要供应链追求高效和低成本,而不是速度,企业发生库存降低,成本增加等问题。”
“要解决创新型产品和高效率供应链之间的不匹配,企业可以采取两种方案:将产品转为创新型产品或者将供应链转为快速反应型供应链。企业此时要调整库存、运输、设施、信息等企业资源,实现供应要求。”
一般来说实用型产品与反应速度快的供应链匹配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库存、运输、设施等来实现较快的反应速度,而对于利润本来较低的实用型产品,这显然是一种浪费。
二、产品特征相关理论概述
本文研究的供应链模式选择问题,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分支问题,是基于产品特征的前提条件下,因此,在进行必要论述之前,将产品特征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阐述,介绍本文的论述背景。
(一)产品
据国际君友会资讯中心关于产品的定义是:产品(Product)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产品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按生产它们的物质生产部门的不同,可分为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建筑业产品等。各部门内部产品也可分类:如工业产品内部又可分为重工业产品和轻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又可分为冶金产品、机械产品、化工产品等等。各行业内的产品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尽管产品的分类方式各式各样,但最核心的一点是产品是用来满足顾客需求的。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产品呈现不同的特征。顾客潜在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产品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二)产品特征
产品特征是产品自身构造所形成的特色,一般指产品的外形、质量、功能、商标和包装等,它能反映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产品特征是影响消费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主要刺激物。这些特征是凭借消费者自身具有的价值观、信仰和过去的经验来评价的。产品特征的分析产品特征的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兼容性。这是指产品和消费者当前的影响、认知和行为相一致的程度。如各种口香糖、润喉糖等,即不需消费者的上述行为变化就可试用。2.可试性。这是指一种产品所能提供的有限试用或能分成微小数量以供试验的程度。3.可观察性。这是指产品及其效用可被其他消费者感知的程度。4.效益周期。这是指消费者体验产品益处的快慢程度。5.简易性。这是指产品为消费者明白和使用的容易程度。6.相对优势。这是指一种产品较之其他产品类型、产品形式和品牌持续性所具有的竞争性优势。在某种情况下,相对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开发来获得。7.产品象征性。产品象征性来自产品或品牌对消费者的意义,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中的体验。
(三)理解顾客
产品的研发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消费者,而顾客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取得优势,供应商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顾客,理解顾客需求。
顾客需要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是:每客户包装中所需产品的数量、顾客愿意忍受的反馈时间、所需产品的种类、要求的服务水平、产品的价格、预期的产品创新周期等。产品特性的变化时,顾客需求也会相应不同。供应链根据顾客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要考虑到顾客需求对潜在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更好的胃顾客服务的同时获得盈利。一般地,顾客需要对潜在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顾客需求量增长时,导致潜在需求不确定性增大,因为要求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意味着需求变动增大。
(2)供货期缩短时,导致潜在需求不确定性增大,因为对订单的反应时间少了。
(3)要求的产品品种增多时,增大,因为对每种产品的需求更加分散。
(4)获取产品的渠道增多,增大,因为对每种产品的需求更加分散,增大,因为对每种产品的需求更加分散。
(5)创新速度加快,增大,因为新产品的需求会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6)需求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大,因为公司不得不应付偶然出现的需求高峰。
按照产品潜在需求不确定性由低到高的顺序,将产品可以划分为低潜在需求不确定性(纯粹功能型产品,如汽油)、具有一定确定性的需求(组装产品,如牙膏)、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需求(既有产品的新式样,如丰田的新车型)、高潜在需求不确定性(全新产品,如3G手机的开发)。企业有必要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供应链模式。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优势,首先应该选择适合其发展的供应模式。要对其产品特性进行划分和区别,然后配置供应链运营驱动因素,即库存、路线、设施和信息等,满足顾客需求。
首先要区分你的产品族是实用型的还是创新型的,供应链是高效的还是快速反应型的。第二,找出不匹配的,然后更正,最常见的一种不匹配是创新型产品的盲目供应,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想让供应链反应更迅速,而且要考虑是否通过生产这种产品获得足够多的利润,来弥补为引入种类变化和提高新产品生产速度所带来的成本,如果不能的话,或许生产实用型产品更为合理。第三,建立合适的绩效评估标准,例如高效供应链相关的成本、存货周转等,与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相关的滞销的数量和产品的报废率等,然后考察你的当前绩效,估计改善的潜力,在实施改进计划时,会获得切实的收益。最后,制定改善的革新措施。
[1]孙道银,纪雪洪.产品需求类型与供应链设计匹配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2002,30(4):65-75
[2]徐学军,花雪兰.供应链设计的匹配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
[3]潘家轺.现代生产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5.
[4]阎子刚,赵继新.编著《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