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绿地问题探究
——以雅安市为例
2018-04-02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人居环境的科学释义
人居环境研究自希腊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学者道萨迪亚斯等人于1954年创立“人类聚居学”即:“人居环境学”理论后,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吴良墉先生将人居环境定义为“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他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并拟定其研究领域有居住系统、支持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五大系统。
先从中国建设的实际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主动的从实际的主要相关学科当中吸取智能,不断的推进学科的发展。强调把自然、人类、社会、建筑成为体系,在那里居住的人类成为一个整体,从生态、文化、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对人类居住系统进行综合的研究。
二、雅安市人居环境概况
(一)自然系统
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市区地势西高东低,青衣江将城区分为南北两大片区。处于邛崃山脉二郎山支脉大相岭北坡,为中低山地带。主要是河谷阶地和山间盆地。中山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南,低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北河谷两侧。河谷阶地分布在青衣江及其支流两侧,青衣江与高腔河交汇处的江中小岛“龟渚”,海拔515.97米,境内山脉,北部为邛崃山系西南部的延续,走向近于南北,主要山体有羊子岭、金船山、周公山等。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4.1℃~17.9℃间,降雨多,多数县年降雨1000~18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湿度大,日照少。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民间有“雅安天漏”的说法,有雨城之称,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暖旱,降水集中于夏季,多夜雨,但大相岭南北气候有显著差异。
(二)旅游资源
雅安市拥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和市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4A级旅游区2个和1个2A级旅游区,有国家地质公园1个,有中国最大的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5个,有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7处,各种馆藏文物近3万件。雅安是大熊猫的家园。1869年,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我市境内宝兴县邓池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并制成模式标本运往法国,成为巴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起世界轰动。
(三)历史文化
雅安是汉代文化的荟萃地,被称为“汉代文物之乡”,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88处,文物保护点264个,馆藏文物近2万件/套,珍贵文物1627件/套。汉代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汉阙、汉碑、汉隶书、汉神兽、汉石棺、汉浮雕,件件是国宝。最有影响的是汉代碑阙、雅安高颐阙、芦山樊敏阙及石刻、荥经何君阁道碑,堪称汉代遗存的精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高颐阙建于公元20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汉阙,全部用石料砌成,阙体共五层,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石刻、汉隶书艺术和地震史实研究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雅安境内藏、彝等39个少数民族聚居或散居在全市8县(区)。宝兴跷碛嘉绒藏族和石棉木雅尔苏藏族文化,石棉、汉源、荥经彝族文化等显得古老而神奇、绚丽而多姿。目前全市有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跷碛多声部民歌、跷碛上九节、石棉环山鸡节等民族传统文化榜上有名。
三、雅安市环境建设对策
(一)以人为本
环境绿化建设应尽可能考虑让最广大的人们切身感受到绿地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可介入性,供人们休闲、游憩、娱乐活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并达到最大的防尘、降温、增湿、减噪的作用。不能满足于简单的见缝插绿,不能停留在缝隙中求生存的低层次的发展水平,要向其他市政项目一样,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措施。因此,结合旧城区的拆迁改造,规划中尽量腾出土地用于绿化。
(二)城市绿化生态建设
1.依据雅安城市山水环境,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风貌规划要求,突出雅安独有的山、水、城交融一体的自然环境,保持和强化“群山环抱、四水穿城、城畔山水”的山水城市布局。
2.重视城市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确定为:形成片、带、线、点结合,以绿环为外围,绿带为重点,绿点为补充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形成“四横、九纵、十四片”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3.体现雅安市历史文化名称的特色,城市绿化的景观规划中提出应充分挖掘历史人文景观、并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景观的城市园林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