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两件难事都成功了才是第一书记

2018-04-02巩宸宇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西畴县易地第一书记

■巩宸宇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总编室编辑,现挂职云南省西畴县瓦厂村第一书记)

曾几何时,网上有一段话流传甚广: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两者都成功了叫老婆。

作为一名扶贫战线上的第一书记,我在陡峭的山崖上、破落的村寨中、寂静的村宿里渐渐领悟到,脱贫攻坚也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政策一五一十地落实到位;二是让群众心服口服地理解配合。前者成功了叫乡镇干部,后者成功了叫村委干部,两者都成功了叫第一书记。

2017年7月,我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来到云南省西畴县瓦厂村,之后的五个月内,我走访了全村15个自然村155户建档立卡户,既在只有一米宽的山路上望着悬崖胆怯前行过,也曾在深夜时坐在村民家中和他们“干酒”做工作。

“车陷进沟里没事,最多车出不来,要是掉到下面的山崖里,人可就爬不出来了。”这是2017年7月31日,我来到瓦厂的第4天,在深夜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前往三家寨村小组行车时开的玩笑话。像三家寨这样常年不通路、路程险峻的村寨,整个瓦厂有六七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村小组,常年在家生活的只有不到10户人家。“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在江西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向全国人民许下了这样一个庄严承诺。而今,全国19.5万名像我一样的第一书记,正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一线,为的就是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记得刚到瓦厂,一位领导跟我说过这样一番话:“路再难再有危险,老百姓是不是要下来?既然老百姓能下来,我们的干部为什么上不去?”自那时起,我便决定要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农村的每一寸土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换取老百姓的信任与拥护。

“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了易地搬迁的具体数据。但没有参与过易地搬迁工作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这340万背后的艰辛与付出。瓦厂所在的西畴县是连片石漠化地区,地质灾害严重。根据中央“五个一批”的规划,瓦厂15个自然村中有3个要进行整村易地搬迁,再算上“插花安置”的群众,涉及人口近100户400余人,占全村总户数的近四分之一。

让村民们离开祖祖辈辈生存过的土地谈何容易?“这是政府帮助你们解决的安全住房,你们自己只需掏一万块钱。”“新规划的搬迁点有统一的饲养点,用的都是自来水,有线电视、网络都有。”“山上的地还是你们的,你们要是愿意可以流转出去,也可以自己再回来种。”我们一次次走访、一遍遍做工作,一户、两户、三户……最终,三个村的建档立卡户全部签了搬迁协议。

然而,工作并没有到此结束,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都签字了,可还有不少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自筹资金才可以随迁,他们说:“凭什么别人出一万,我们要出三四万?政府要是不把这钱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不搬了。”虽说易地搬迁是群众自主自愿,但怎能放任生活在“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群众留在山上?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思想工作,村里说不通镇里说,镇里说不通县里说。

时磊是最高检挂职西畴县的县委副书记,我清楚地记得,2017年8月12日晚,时书记和我冒着瓢泼大雨,蹚着顺道而下的泥水,打着手电朝其中一个计划整村搬迁的村小组走去。那晚,时书记先是严厉批评了在精准识别中故意隐瞒收入的几户群众,明确告诉他们经过测算他们的收入已经达到脱贫标准,不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后,时书记又给这几户村民算了一笔账:“路不需要你们出钱修,水电网全部政府出钱给你们做,集中饲养点也是政府出资,还有整个搬迁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还不算,你们每户还有补贴,光这些加起来政府平均帮你们每户出了10多万,另让你们自己出几万块钱不过分吧?不要光想着等靠要,好日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那天晚上,时书记和我跟这几户村民聊到了深夜。时书记讲了自己家的故事。他家是河南农村的一户贫困家庭,他明确给家里打电话说,决不允许家中人申请成为贫困户。“我给我弟弟打电话说,你要是申请贫困户,以后这个家门你就不要再进了。”那个晚上,几户曾经拒绝搬迁的群众当即签了协议书,他们说:“书记,以前我们不知道政府给我们建房子要花这么多钱。这个字我们签。”

作为村级层面的脱贫指标,其中最难的一项就是要实现“当年村集体收入达2至5万元以上”。瓦厂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这里地处石漠化山区,没有规模化种植的条件;村落分散、缺少平地,不具备集中养殖的条件;村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少致富带头人。这个几乎“遍地狼藉”的村子好像朝哪都望不到出路。

我意识到,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虽然是限制村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村子里没有致富带头人。为此,我在走访时十分注意寻找村中有闯劲、有思想的年轻人。终于,我找到了田维星、李文国、高天珍等一批有志向的年轻人。人是找到了,怎么干却让我们犯了愁。这里既没有成熟的产品,又没有生产、储藏、运输等配套产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星星,你看我发的这个产品,咱们村里其实都能做。”“文国,元旦假期去广西考察原材料辛苦了,路上注意安全。”创业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聊个不断,晚上再到村民家中边烤茶边谋划,常常一聊就到了深夜。如今村里的商贸公司已经注册,相关产品的商标也在注册中,各类产品也逐渐开始生产、销售。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加入到我们之中。

我常常想,第一书记其实在村里的时间非常短,两年根本不够帮助他们建成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带给他们致富的希望和动力却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西畴县易地第一书记
西畴的石头
我的第一书记
西畴县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析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基于GIS/RS的西畴县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