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广电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守与创新
2018-04-02刘开枝
□ 刘开枝
互联网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传播的便利,也造成了信息过载、杂音充斥的传播困境,这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社会动员、政治文化宣教等功能的发挥造成困扰。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不能迷失方向,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守,也要创新。
一、从“政治家办报”看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党报理论的重要论点。1959年6月,在与人民日报新任总编辑吴冷西的谈话中,毛泽东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报,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①随着时代变迁,毛泽东的“政治家办报”思想受到我党历代主要领导人的重视,并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广义上讲,政治家办报是指办报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政治情怀、政治智慧和政治自觉等政治素养,利用自己或所在团体创办的报刊,积极干预或参与政治活动,影响政府政治决策,引导大众舆论走向,推动社会变革进程,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急先锋的作用。②
“政治家办报”思想是我国传统媒体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以及各类业务培训内容的理论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内部人员的政治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特别是新闻人,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是第一位的。如果政治判断发生偏差,即使文章写得再漂亮,节目做得再好看,也仍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只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判断一家媒体、一个媒体人是否成熟、专业,政治过硬是首要指标。媒体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为了把媒体人培养为“政治家”,要求媒体从业人员站在政治家的高度看问题,具备基本的政治敏感。新闻报道与节目制作要服务于政治大局,要跟着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宣传需要。在效果呈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或许不如专业技能培训来得立竿见影,但其对于媒体的长远发展,对于媒体人的成长与成熟,意义重大。
二、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台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守
广播电视媒体凭借其特有的视听优势,成为最具表现力、感染力和冲击力的传统媒体。听广播、看电视,一度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精神娱乐的重要方式。广播电视媒体在党和政府宣传、舆论引导、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崛起,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在过去,大规模、大范围的传播活动,只有专业媒体依靠专业的技术设备、组织一定规模的人员、在一定的资本支撑之下才能进行。如今,互联网拉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人人可以创办网站,公开展示个人、企业信息,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发布信息,通过链条式的人际传播,逐级放大传播效果。在影像传播领域,视频摄制不再依赖大型的专业设备,一台小小的DV,甚至一部手机,就能拍摄高清影像,并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与网友分享。总之,相比传统媒体,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在内容生产与传播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在功能上因其“多媒体”特性,对传统媒体构成全面的替代效应。从市场反馈来看,2014年,我国互联网广告规模达到1540亿元,超越电视媒体和报纸媒体的广告收入之和,而早在2013年,百度全年广告收入已经超过央视。
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悄然打破了由传统媒体主导下的意识形态观念传播秩序的一维性③,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媒体运作中的职能迷失。例如一些电视媒体为了提升收视率、吸引广告客户,不惜以低俗内容博取眼球,娱乐节目比重升高,新闻、文教、纪录片、道德建设类节目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娱乐化思潮甚至一度向新闻领域渗透,导致时政新闻弱化,“新闻立台”形同虚设,最终导致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受损,舆论引导力下滑。
出现上述“乱象”,盖因一些媒体工作者的政治信念、政治觉悟出了问题。短期的收视收听率下滑、利益受损,令一些广播电视人陷入恐慌,以“低俗”换收视,以“迎合”替代“引领”,罔顾党和政府交托的宣传重任,误解人们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必将得不偿失。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更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家办台”,提升从业者的政治素养,在娱乐化、低俗化思潮中坚守媒体本分。广电从业者应有最基本的政治担当,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作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视听内容。从长远来看,只有“为人民”而不是“为利益”的媒体,才能在“泛媒体化”浪潮中屹立不倒;不断积累的媒体品牌价值和公信力,才是传统广电的生存之本。
三、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国内研究者刘明指出:“传统媒体若不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和自我修整,合理把握政治逻辑与媒介逻辑的设定和运行的相互关系,在现代媒体蓬勃发展已对其构成潜在压力的情况下,将促成传统媒体日益边缘化,新媒体话语权却被逐渐放大,最终只会使传统媒体政治公信力流失。”④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固然重要,但不能自说自话,而必须与新媒体传播特点结合起来,必须理顺新形势下的政治逻辑和媒介逻辑。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广电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创新。
(一)从宣传思维到服务思维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脱胎于政府的宣传管理工具,按行政区划设置实行“四级办台”。在物质和精神娱乐产品相对匮乏的年代,电视不愁没有观众;电视播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电视宣传什么,观众就接受什么。广播电视市场是典型的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广播电视台掌握着市场主动权。随着互联网发展,自媒体勃兴,以及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看电视不再是“刚需”。供需双方地位改变,受众因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占据主导地位。过去单一灌输性的宣传思维、宣传手段不再凑效。此时,广播电视台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随媒介环境变化进行观念创新,敦促从业人员转变观念,从“媒体本位”的宣传思维转向“受众本位”的服务思维,以服务促宣传,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宣传。当然,服务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迎合,把政府的宣传任务与受众的信息娱乐需求结合起来,兼顾媒体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政府、媒体、受众、企业的多方“共赢”。
(二)树立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
当前,在互联网冲击下,广电媒体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除了央视和少数几家一线省级卫视,二三线卫视和广大城市电视台都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虽然很多电视台依着过去的运作轨道和思维惯性维持着现有经营,但从长远来看,电视主营业务的赢利前景不容乐观。很多从业者对“电视消亡论”嗤之以鼻,对电视的未来无理由地抱有乐观,从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这一阶段,广电媒体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培育员工的危机意识,以及为了应对危机而亟需具备改革意识。当前很多媒体都在推行体制机制改革,例如引入竞聘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提升业务岗位薪酬分配水平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鼓励员工干实事,提高节目质量,提升组织运作的效率。为了改革的顺利推行,台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改革前的动员工作,要让员工认清危机,接受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改变过去工作中的惯性和惰性,为了台的未来,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存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善用新媒体
广播电视媒体的改革转型,本质上就是向互联网转型,成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主流媒体”。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跟上形势,在台内营造新媒体使用环境,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例如有些电视台专门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服务于台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交流,这样的方式也更适合年轻人。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注重语境创新,要对枯燥的政治培训文本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以更接地气的语境,传播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利用员工的碎片化时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注释:
①陈力丹.新形势下的“政治家办报”[J].新闻战线,2010(10).
②沈正赋.“政治家办报”思想的理论渊源、嬗变历程与时代内蕴[J].现代传播,2017(2).
③④刘明.互联网时代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的若干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