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
——以解构主义为视角

2018-04-02马铁泉

视听 2018年2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亚文化解构

□ 马铁泉

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中。当下青少年群体文化表现出个性、叛逆等鲜明特点,充满着对旧秩序的怀疑和对新秩序的向往。

一、新媒体的“去中心化”解构特性

解构主义的核心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简单地说,解构主义是要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打破一元秩序,建立多元秩序。

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的一个重大差异,在于信息的传播形式。传统媒体的信息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传播的。信息呈现一种“中心化”的传播态势,且这些信息的流动方向是基本固定的,即由“少数”到“多数”的单向流通。

新媒体中信息的传播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只是传播者的身份,它同时兼备了传、受两者的身份”。信息的传播态势基本完成了“去中心化”,每个节点都是可以让信息双向流通的。这种改变,使得信息的多样性迅速膨胀,思维的碰撞空前强烈。而生长于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场“解构”运动中的主力军。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多元解构

(一)新媒体重构出青少年叛逆性时代性的道德文化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时期,“由于关注的利益边界不同会产生隔阂与对抗,驳杂的社会思潮不断分化,一部分上升为意识形态,一部分汇成社会普通心理,再有一部分沉淀为社会潜意识”。而青少年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了在这些思潮的冲击下所产生的群体性文化中“大一统的主流社会思潮似乎并不存在”。在新媒体环境下比较能体现叛逆性的事例当属百度贴吧中的“李毅吧”。

(二)新媒体催生出青少年吐槽式狂欢式的交流文化

“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所以在现实社会中的解构实践,一般往往是伴随着重构的行为。青少年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他们在打破旧秩序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文化痕迹。“弹幕”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目前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弹幕视频网站当属哔哩哔哩。目前哔哩哔哩活跃用户超过1.5亿,每天视频播放量超过1亿,弹幕总量超过14亿,原创投稿总数超过1000万,用户平均年龄17岁,75%的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

“弹幕”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同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观看视频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抒发自己的情感,甚至输入一些无意义的字符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新媒体这种多元化、“去中心化”的媒介环境,不仅提供给乐于创新的青少年打造自己文化特色的原材料,还给青少年一个传播自己特殊文化的平台。

(三)新媒体塑造了青少年个性化符号化的消费文化

社会上对青少年的特点概况,往往绕不过“个性”这个词,该特点突出表现在青少年的消费文化上。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的生活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密切相关,其消费情景也往往与新媒体有着强关联。因此,可以说青少年的消费文化是一种新媒体消费文化。

青少年的这种个性、时髦、符号化的消费文化,能够繁荣商品市场,促进文化交流,给青少年的成长提供繁多的方向和无限的可能。但是其个性、时髦、符号化的消费文化中,也有消极的成分。为了体现自己的个性,青少年往往秉持着反理性、反权威、去中心化的种种观点,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过犹不及之处。

三、新媒体对青少年亚文化影响的反思和对策

(一)新媒体对青少年亚文化影响的反思

1.伦理道德的发展趋向消极腐朽,缺少正确引导。青少年为了追求个性,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获得发言权,就盲目地反对一切旧的伦理道德,而在建立新的伦理道德时,他们又缺少自身准备和外界引导,使得消极腐朽的伦理道德有机可乘,渗透到青少年亚文化之中。

2.新媒体环境下交流方式以及交流语言的不恰当使用。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性,使青少年的思想更加具有开放性,并且敢于在新的媒介形式上发表个性化观点,加上新媒体的媒介形式更多是在匿名的状态下发表言论,因此网络语言在使用上会太过自由,无所顾忌,人们更加不用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这种交流语言的不恰当使用就会造成类似于网络暴力等现象的发生。

3.消费文化的庸俗化倾向。目前,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席卷中国,这一思潮同时影响着青少年的消费文化。其“反主体、反理性、反权威、去中心化”的特点,正好与具有边缘意识和反抗情结的青少年产生思想共鸣,从而被他们所接受和认同,成为最时髦的文化思潮,并渗透到青少年亚文化中去。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亚文化影响的对策

1.加强伦理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青少年人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建立和巩固的时期,学校、家庭、社会都对其“三观”的塑造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始于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要让该三者了解青少年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影响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做好教育者的角色,构筑道德伦理底线,规范文化交流行为,帮助青少年塑造一个健康、积极并且对消极因素具有免疫力的文化。

2.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倡导自律自省。法律法规的建设能够使传播者的权责分清,使平台、个人都能履行“把关人”的义务。在网络交流上推广实名制,实名制将“缺场”拉回“在场”,提高突破传统文化的成本,降低激进行为的意愿,为青少年亚文化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要提高人们的自省自律意识,使青少年自觉地提高道德水平,完善交流技巧。

3.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念,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虽然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态势导致权威影响的削减,但是意见领袖的产生,开始了“再中心化”的进程。应该合理运用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和示范效应,来塑造更加健康、积极、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影响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青少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另一方面又有将青少年引向反叛、虚无主义的风险。所以,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一定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引导青少年亚文化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1.周昊亮,成汹涌.解构主义视角下自媒体的狂欢化解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180-181.

2.孙嘉.从手机媒体的发展看新媒体的传播特点[J].电子世界,2014(02):191-192.

3.陈亮.“90后”社会思潮特征透析[J].人民论坛,2011(19):32-33.

4.王维.浅谈解构主义[J].科技资讯,2010(28):64.

5.程远芳.青少年网络消费文化的特点[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36-37.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亚文化解构
还原
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以山顶度假屋为例
解构“剧本杀”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重塑与解构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