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形成与发展

2018-04-02夏吴雪

视听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播学网民受众

□ 夏吴雪

2015年网络直播诞生,随后便以井喷增长之势在全国遍地生花。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国网络直播平台已逾500家,用户规模近4亿。从网络直播的兴起与发展来看,其发展过程乃是一个系统的传播过程,可以用传播学理论解释其传播过程。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斯维尔针对传播问题提出“5W”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充分诠释了社会传播过程。本文基于拉斯维尔“5W”模式分析网络直播的形成发展过程,清晰掌握网络直播行业状况,探索适宜于市场发展和受众需求的网络直播发展之道。

一、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形成之路

网络直播是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移动设备广泛普及等多重作用下诞生的新型社交方式。通观其形成历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聊天室,网络直播乍现雏形,直播1.0时代开启。2008年,YY语音聊天、六间房等秀场直播日益火爆,网络直播开始越来越广泛地走入人们视野,网络直播进入2.0时代。近几年,伴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广泛普及,网络直播愈发火爆,YY文儿、菲儿、MC天佑、MC高迪等网红引发一轮轮娱乐狂潮,网络直播走进3.0时代。近段时间,VR(虚拟现实技术)兴起,因其有着极强的虚拟代入感,使很多视频网络开始引入VR技术进行直播,这一技术在未来很可能成为新型网络直播形式而走进大众视野。

就网络直播的兴起可基于拉斯维尔“5W”模式展开具体研究。

(一)传播者:主播准入门槛低,明星、普通网民皆可参与其中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普及性与普适性使得网络直播呈现出大众化、平民化姿态,主播准入门槛低,明星、普通网民皆可成为主播,并且从网络直播发展状况看,普通网民已然成为网络直播的主体传播者。并且在粉丝“变现”经济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主播行业之中,网络直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群体。

在名人为主体的网络直播上,名人可利用其名人效应实现主力推动,依靠明星意见领袖的作用,激发巨大IP效应,调动粉丝效应,拉动粉丝经济。如,“一直播”平台中,贾乃亮凭借自己的明星效应,吸引1170万人观看;王思聪直播游戏对战大量吸引受众;李宇春、巩俐直播戛纳电影节进程……这都极大地丰富了网络直播内容。

在普通网民为主体的网络直播中,最大的传播者还是普通网民。很多普通网民通过网络直播成为网络红人、草根明星。譬如,YY直播的MC天佑,从农村进入网络直播平台,成为广受喜爱的网络主播,而后逐渐进入影视娱乐圈,知名度越来越高;花椒直播中的周然,从无人知晓到红遍网络,凭借网络直播实现名利双收。时下尤为火爆的快手直播,更是为普通民众打开了直播大门,很多草根成了坐拥百万粉丝的“明星”。网络直播吸引着越来越多普通民众的入驻。

(二)传播内容: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

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生活工作压力较大,人们渴望在业余休闲时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网络直播的兴起为人们开辟了全新的娱乐形式,直播形式的多样化、直播内容的丰富性与现今受众需求极为契合。

1.形式多样化

网络直播主要分为体育直播、活动直播、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移动直播五种形式,多样化的直播形式,为不同网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游戏直播中,喜爱网络游戏的网民可通过游戏解说、游戏对抗等形式开展直播;秀场直播则可以通过唱歌、跳舞、小品、相声等娱乐形式开展直播;生活类直播则主要展现现实生活、工作等日常状态,如现在极为流行的“吃播”等;移动直播准入门槛极低,仅需一个账号便可进入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可见,现如今我国已步入网民直播时代。

2.内容丰富化

网络直播可传播丰富多彩的内容,囊括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既有新闻资讯,又有娱乐讯息、生活情感等不同内容。网络直播海量的信息资讯、丰富多样的内容使很多传统媒体望尘莫及。但繁杂的信息中极有可能充斥着不良信息,这就需要网络平台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为网民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直播环境。

(三)传播渠道:电脑、手机随意切换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移动客户端的广泛普及为网络直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传播渠道。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网络直播以电脑为主要传播渠道。伴随着Web2.0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则真正促使网络直播进入移动终端平台。网络直播开始不再囿于时空限制,利用手机、平板可以将网络直播迁移至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开展直播,直播的现场性、直接性更为强烈。尤其近两年,手机摄像头、拍摄美化设备等硬件条件不断优化,移动直播拥有了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4G时代的发展,5G时代即将来临,使网络直播速度更快,网络运行更为顺畅,网络直播有了更为稳定的网络支持。互联网与移动客户端的不断升级换代,为网络直播开辟了传播渠道,网络主播可根据直播条件、直播内容需求随意切换使用电脑与手机等传播媒介。

(四)传播对象:追求现场直观感受与精神享受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在生活基本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心理等有着更高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直播,网络直播的实时性、现场性、观赏性、纪实性、互动性等特点,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代入感、现实感,面对面式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直观的信息交流,人们获得了更为切实的娱乐享受。在现如今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下,很多人期冀于从网络直播中获取存在感、现实感,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与中获得精神上的寄托与满足感。另外,网络直播往往以草根为主要直播人群,讲述着与普通大众最为契合的生活内容、生活理念,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寻得集体认同感与存在感。

(五)传播效果:全民狂欢盛宴

传播效果是整个传播内容到达受众后,引起受众的反应,即受众的反馈,它是检验传播活动质量的重要标杆。网络直播环境下,受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在直播过程中亲身参与信息生产,主动接受信息的传播。近几年,参与网络直播、观看网络直播群体的不断增多,都在昭示着网络直播强有力的传播效果,4亿受众是网络直播效果的最佳验证。自2014年始,大量商家开始投向网络直播平台,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进驻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为开启全面狂欢盛宴。

二、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发展之道

(一)不断优化传播内容

纵观网络直播现状可看出,当前网络直播呈现出泛娱乐化现象,低俗内容不断涌现。针对这一问题,网易新闻大力推行天网计划,在网络直播领域中筛选100余家影响力大、粉丝群体规模较大的网络直播平台,携手共建优质内容。内容是传播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直播中,优质的传播内容将是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吸收资金的重要驱动力。

(二)强化网络直播吸引力

网络直播面向不同受众,为不同受众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为不同文化群体的受众开辟了与之相契合的文化平台,极具文化粘合力,凝聚着志同道合的网民。基于此,网络直播平台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地区、分类别开展网络直播,增强网络直播针对不同群体的吸引力,同时使受众更好地寻找与自身文化相契合的文化群体。

1.钟丹.传播学视阈下的网络直播乱象治理策略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03):41-44.

2.师振翔.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兴起的原因与问题批判[J].新闻研究导刊,2017(10):15-16.

3.郭奇珍,张庆杰.网络直播兴起原因探究——基于传播学的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17(06):273-274.

猜你喜欢

传播学网民受众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