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电影语篇的多模态话语研究
2018-04-02张茹
□ 张茹
20世纪初,已功成名就的凯特·肖邦发表了《觉醒》,在沉寂了半个世纪后,《觉醒》如一股旋风席卷而来,在美国文坛掀起了轩然大波。《觉醒》以主人公Edna的自我意识与性意识的觉醒为主题,大胆而又直率地探索了已婚女性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电影《觉醒》的热映,我们能够透过导演在拍摄电影时运用的电影语篇,深度探索电影内核。因此,《觉醒》电影语篇的多模态话语研究成为现今较热的话题。
一、多模态话语研究
(一)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
在视觉模态方面,在电影中表达叙事意义上,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互动意义较好地反映了影片中人物社会关系的变化;构图意义主要通过镜头中的人物、场景的合理布局得到了实现。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有三重意义:1.语言是一种符号模式,具有三个元功能。在Kress和Van Leeuwen的“阅读意象:视觉设计语法”中,他们描述了视觉资源可以构建意义,正如语言在意义传递过程中涉及三个元功能一样。2.具象的意义,类似于观念语言学的功能分为叙事过程和概念过程。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表现为视觉语法中的交互意义。语言和视觉交流既实现了构成文化的基本的意义系统,也通过自身的具体形式独立地实现了这些意义系统。3.互动意义处理互动者与评价取向之间的社会关系,参与者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交流。Kress和Van Leeuwen从互动意义上提出了“接触”“社交距离”“态度”和“形态”。4.语法与语言中的词序有关,视觉语法中的构成功能是基于空间关系的,与语言中的语法相似。构成意义由信息价值、显著性和框架构成。电影的成功取决于电影镜头的设计和所有参与者的整体构成。
(二)Van Leeuwen听觉语法
在听觉模态方面,音乐与其他声音构成一种动态的视角关系;在考虑参与者之间音高的个体差异,以及字母本身发音的高低基础上,听觉中的社会距离基本能够通过音高要素来体现。由于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限制,听觉资源远少于视觉资源。Van Leeuwen听觉语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听觉形态和视图形态都可以建立声音与听众之间的关系。根据Van Leeuwen的观点,听觉视角可以通过人与人创造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响度来实现。电影话语中所采用的语音、音乐、音效等听觉形态被称为“声音”。该声音元素的层次结构通过布局来实现,如前景、背景,可以指定为图形、地面和现场。二是“听觉语法”中的社交距离指的是一个声音。它可以创造呈现的声音与听众之间的实际的或想象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由五个不同的程度来区分,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非正式距离、正式距离以及公开距离。
从视觉与听觉模态综合分析角度来看,视觉和听觉模态多以互补关系出现,并通过强化和非强化关系来达到视听融合的效果。
二、《觉醒》的多模式话语分析
电影《觉醒》是2007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主要内容是一位已婚女子和婚外两位男子的故事——已是两位孩子母亲的Edna对现有婚姻生活不满,爱上了婚外单身的Robert,后又与花花公子阿罗宾有染,并最终把自己投入了大海。《觉醒》的电影语篇为多模态话语电影研究的样本。它是运用各种符号资源如图像、声音等来构建意义的。
(一)《觉醒》中的视觉意义
图像的意义是通过叙述过程(具有一个或多个向量)和概念过程(没有任何向量)来实现的,并且向量处理所表示的对象的视觉模式以投射人、地点、事物在图像中描绘。代表演员的眼线或一瞥的方向形成反应过程。演员被定义为“反应堆”或“现象”。一个反应堆必然是一个人或一个人类似的动物的眼睛正在看着现象,现象是另一种类型的参与者或整个视觉现象在谁或正在被看着。根据现象的存在,反应过程也可以进一步分为反应过程和非反应过程。如果有一个现象,这个过程就被认为是一个交互过程,否则就是一个非交互过程。例如:所有这些图片都涉及一个演员和一个目标,这些演员将其视为交易过程。Edna喊她的丈夫拿伞,并把它拿出来给他。虽然Edna盯着她的伞(矢量)她的丈夫(目标)的照顾,Edna仍然是一个体贴的妻子。这也是一个寓意的阶段,表明Edna and Robert显然更为亲密。Edna梦见一个小女孩在草地上走,排序镜头中并没有出现意象现象。因此这个镜头是电影中一个典型的非交易过程,在序列中没有任何现象。此外,Robert试图说服Edna学习游泳。Robert温柔、真诚、鼓励地看着她,Edna小心翼翼地前进。在这一镜头里,Robert对Edna的注视形成了一个向量,Robert是反应堆,Edna是现象。然而,根据随后的拍摄,Edna也把他和海洋视为一个视线。Robert是现象,而Edna是反应堆。因此,Robert和Edna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反应堆又是现象。他们也可以被称为互动者。
(二)《觉醒》中的听觉意义的影响
互动的意义是通过代表参与者和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参与者通过互动镜头给现实世界中的观众的方向而构成的。例如,Edna低头抽泣,不希望与观众有任何目光接触或互动(特别是Robert)。从她的面部表情来看,她非常郁闷,不想引起观众的关注,更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右肩上的支柱和头发帮助她掩饰自己的情绪,好像它成为观众与自己之间的障碍,表明她正在限制她内心的情感世界。因此,Robert离开Edna沮丧的信息显然是传达出来的。准确地说,这一镜头强调了观众客观的无意识。
(三)视觉与听觉在《觉醒》中的融合
构图意义是通过将图像的表征性和交互性意义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意义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将分析“觉醒”中某些镜头的构图意义,探析这些元素是如何相互影响以达成意义。例如,Robert离开时给Edna的那封信中,传达了他对Edna的爱,但是他决定和她说再见,并且结束他们的关系。Edna的手在左下角,这意味着“给予”和“真实”的信息,因为Edna手中拿着这封信的动作已经在电影的前镜头中显示出来。另外,“我爱你”位于中心的上方,向Edna表达了“理想”的信息。“再见,因为我爱你”这句话是中心的底部,表示“真实”的信息。Robert的离开是真实的,因为现实不会容忍他们的关系。另外,因为他们之间刚刚表达了彼此的爱意,从而使“我爱你,再见,因为我爱你”成为核心的焦点元素。中心和边缘构图可以结合左右、上下组合来传达重要意义。
三、结论
《觉醒》电影语篇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在探析《觉醒》电影多模态话语的应用、深度挖掘《觉醒》主题意义维度上有着积极作用,对于电影多模态话语的发展与应用也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本文通过分析《觉醒》中的视觉意义、《觉醒》中的听觉意义的影响、视觉与听觉在《觉醒》中的融合等多模态话语多方面体现,展示了电影《觉醒》除了人物之间的表演、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以外,还能够通过镜头设计向观众传递人物情感。这样的镜头表述方式如果能够灵活地应用在电影中,能够让电影变得内敛有深度,使电影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
1.欧阳珍.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英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15(13):142-144.
2.蔡彦,赵燕宁.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电影语篇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120-121.
3.袁锋,袁思琦.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小时代》话语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0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