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的四个层面
——以中国为视角的审视

2018-04-02刘友田

社科纵横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特色科学

刘友田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泰安 2710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P2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2](P22)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及其相关概念,对于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为视角审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可以被区分为由远及近的四个层面: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东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反题

无论在世界历史上,还是当前现实中,社会主义都有种类繁多的思潮与派别。这些思潮与派别尽管在理论基础、政治观念、政策主张等方面差异甚大甚至迥然不同,但作为“社会主义”的共同使用和坚守者,还是有共同认可的理念的。被共同认可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核心理念是通过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与演变、通过各类社会主义思想派别的相关论述显现出来的。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人类历史上几经演变。据中外研究社会主义问题的诸多学者考察,“社会主义”一词是由拉丁文“社会的”(socialis)这一形容词衍生出来的,系指一般称得上“社会的”学说。[3](P2)中国人使用的“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日本。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日语中出现“社会主义”这一名词,其含义与“自家主义”即“个人主义”相对,大意为“将社会置于中心地位的主义”、“集体主义”,1896年被中国人创办的报纸《时务报》引用。[4](P9)“社会主义”一词最早由德国的神学家、历史学家、天主教教士安塞尔姆·德辛于1753年提出,不过它指的是人的社会性,与后来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的涵义有很大的不同[5]。后来“社会主义”发展为一种表示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如意大利传教士贾科莫·朱利阿尼在1803年发表题为《驳斥反社会主义》的论文,认为人生下来注定是社会的人,因此社会主义是自然所要求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而被许多人所崇奉的个人主义则是“反社会主义”的,所以要予批驳。再到后来,“社会主义”又被赋予新的含义——良好的人类生活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在批判资产阶级的非人道行为及因贪图私利而造成社会混乱的同时,设想出一种与现实世界相隔离的“乌托邦”境界。在这种境界中,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和谐。由此开始,社会主义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主义”概念,是英国杰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实践家罗伯特·欧文首先使用的,欧文认为凡主张资本归公有的人就是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派亦将“社会主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之名称。圣西门派著名活动家比埃尔·勒鲁,还对“社会主义”作过阐述,认为个性就是个人主义,而社会主义则是指人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且指出只有走“联合”或“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使人口众多的贫苦人民的命运得到改善。可见“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就已包含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内容。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高级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同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所造就的工人阶级及其争取解放的运动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缺陷,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并从历史方位、基本特征、制度、本质等诸多方面对社会主义做出科学界定。历代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革命导师、政治领袖及理论工作者,都对何为社会主义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做出过回答。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明确提到社会民主党“反对将经济权力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主张“集体所有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强调“社会主义是一个价值体系,在这个价值体系中,自由、平等和团结、解放、公正、维护自然与和平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在一起。”[6]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为什么要社会主义》一文中,提倡将社会的整体利益摆在首位,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7](P267-274)。民族社会主义的重要派别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认为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生态社会主义反对利己主义,提倡集体利益,强调社会责任感。西方新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是一个价值综合体,平等、自由、人道、民主、共有、互助、合作等都是它所追求的价值。[8](P350、361、366)拉丁美洲的查韦斯、莫拉莱斯、科雷亚等人追求的“21世纪社会主义”则是“一种基于团结、互助、爱、正义、自由和平等的新的社会主义”,“就是人民生活在社群与平等之中”。[9]

从社会主义概念的由来与演变、通过各类社会主义思想派别代表人物或经典文献的相关论述,我们不难概括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或核心理念: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资本主义相对而言的。个人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是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个人主义的视野中,个人在社会中处于中心位置。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前者认为此乃“天赋人权”,并积极维护这一秩序;但是后者必然要为消灭这种状况直至消灭阶级本身而斗争,于是便产生了社会主义思想。在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产生并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超越了个人主义的狭隘眼界,将人类的思想水平提升到崭新境界,既继承了个人主义注重个性解放、个人利益满足的进步主张,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入了平等因素。社会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反题,这是各类社会主义都认可的基本观念、普适价值。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学说科学化的最高成果

社会主义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产物,它的发源地是近代的欧洲。通过原始积累发家并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制度之后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不但未能给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带来当年承诺的福祉,反而带来诸多的苦痛。有识之士在批判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阐发理想社会,社会主义由此以空想社会主义形态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从产生的时候起就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10],有各种风行一时的派别。[8](P48-52)这些派别都没有达到科学的形态,充其量称之为潜科学或前科学形态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们的代表人物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职能、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方面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尖锐地抨击了资本主义这一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确信资本主义必将被崭新而又美好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在此基础上提出种种社会变革路径建议,并对未来理想社会作出了这样那样的规划。不过这些学说不但缺少正确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未能正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没有找到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依靠力量和可行道路。当代世界舞台上颇为活跃的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托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流派,也未能摆脱前述社会主义思潮之窠臼。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新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情况下,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前提,批判地继承和科学地借鉴大量相关理论家的思想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进行系统性整合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唯一科学的社会主义,因而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学说科学化的最高成果。

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优越的首要和基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时代的歌中之歌”《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了“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11](P284)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在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长期深入研究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结论。与其他事物相同,资产阶级主导的社会也具有贯穿于其发展全过程的两重性,并且表现出极其复杂的情况:不但呈现出资本主义从先进向落后的转化,还表现为它所有的进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对立面。[11](P775)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决定了作为一种建立在私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剥削压迫制度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产者私人占有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这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具体表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变革的总体趋势,就是使各种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占人口极为少数的垄断资产阶级。周期性爆发的以相对过剩为实质的被视为“社会瘟疫”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的凸显,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自身无法根治的顽疾;工人和资本家这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对抗与斗争,最终必将导致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这不是主观臆测,而是客观的规律,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是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与愿望的实现。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人类历史的演进,并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学说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必然性,系统论证了工人阶级在实现这一伟大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形态发展为科学的思想理论。由于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缔造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所以才发生随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推进与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引领下,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坚决推翻资本主义、坚定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开展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历史进步。科学社会主义具备使社会主义科学化的历史前提、理论基础、科学精神和实践验证。科学社会主义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在实践基础上坚定坚持其一般原则和不断创新发展其理论学说。

三、东方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旧世界时发现了新世界,在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科学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以现实为依据对未来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科学构想,同时强调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成熟走向衰亡的条件下实现的,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变成现实。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创立的,尽管通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探讨了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而且探讨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不仅在晚年关注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而且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初就把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纳入到自己的视野之中。[12](P32)但从总体上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视野始终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东方国家俄国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观点,仍然服从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这一大局的考量,属于“共同胜利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无不建立在资本主义已经得到极其高度发展继而业已失去存在合理性的历史基础之上。因此,东方社会道路理论并非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

到了20世纪,由于东西方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东方矛盾的特殊性,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逐渐由西方转移到东方。东方的社会主义实践需要相应的科学理论作指导,需要产生适合东方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因而以研究和说明东方问题为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就适应需要而逐渐产生。其中在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无产阶级也快速成长起来,在本国社会矛盾推动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在革命运动中,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赢得了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在这过程中产生了研究本国实际和指导本国人民实践的科学理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这一研究东方国家换言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在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之后怎样建设、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称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东方道路理论中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理论。该理论是经受了20世纪初新生苏维埃政权在国际上陷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恶劣国际形势、在国内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形势的严峻考验而产生,经受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巨大冲击的严峻考验而走向成熟的。

列宁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有其清晰的战略蓝图:由于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统治的链条出现了薄弱环节,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将拉开世界革命的序幕;继落后的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西方先进国家能够很快跟进,带头建设社会主义的仍将是先进国家。然而,历史与现实表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无法依靠发达国家的带领共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除非我们变得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强、更优,否则很难吸引他们加入到社会主义行列中来。这一客观事实要求我们重新认识落后民族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的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崛起,是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为标志的,这一命题把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革命分离开来,这是与列宁战略模式的不同之处,[13](P18)也是东方社会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深刻的、整体性的飞跃,特别是实现了由以西方问题为主的理论到以东方问题为主的理论和由面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到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的两方面巨大飞跃,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和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理论的内容看,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正确地说明了19世纪西方生产力和经济条件的实际并指明了同西方实际相适应的革命道路,那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正确地说明了东方生产力和经济条件的实际并指明了适合东方实际的社会主义途径。[14]前苏联、东欧与南欧八国和蒙古、当前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的社会主义探索,都属于东方社会主义的范畴。东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尽管在实践中曾经历失误和曲折,当前也还存在诸多前进中的问题,但总体来看,高扬了科学社会主义旗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东方科学社会主义

由于中国是东方社会的“典型地点”,体现着“一切东方运动的共同特征”[15](P545),以这种“典型”为蓝本的毛泽东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和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无疑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创造性运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东方社会的中国化。

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16](P620-621)当前中国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无不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具体体现的鲜明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的基本文化政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地意识到这一本质要求,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2](P11)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东方实际生发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具有原创性的成果之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否认社会主义可以运用商品经济方式来发展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证明“商品生产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就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即使我们排除任何掠夺、任何暴力行为和任何欺骗的可能性,即使假定一切私有财产最初都基于占有者自己的劳动,而且在往后的全部进程中,都只是相等的价值和相等的价值进行交换,那么,在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也必然要产生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被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所垄断,而另一个构成人口绝大多数的阶级被降低到没有财产的无产者的地位。”[17](P506)这清楚不过地表明,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是否认社会主义可以运用商品经济方式来发展的。而邓小平则从“手段”方面认同社会主义对市场机制的选择,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8](P37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基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各地发展不平衡、以及发展离不开世界等客观现实的选择,生动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尊重实践、尊重事实、“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以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1](P258)的科学性。不但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机制,而且为相对落后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参照,为东方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以社会为本位运思问题、设计制度的视角,坚持了公有制的社会制度基础地位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社会主义立场,在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解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前进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从横向“面”上做了拓展,纵向“面”上做了深化,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不仅破解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课题,而且为其他落后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启示。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和斯大林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成了制度现实并开创了东方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创造者,又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变成了中国实践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使中国强起来并快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这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上具有极其崇高和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P9)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特色科学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中医的特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完美的特色党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