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株两优系列组合烟后制种高产关键技术

2018-04-02陈李平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建宁县口镇秧田

陈李平

(建宁县均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建 三明 354505)

福建省建宁县均口镇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优越的生态条件,非常适合烟叶生产,烤烟种植面积较大,至2018年全镇烟叶面积达480 hm2,约占全县烟叶面积的1/4。因此,利用烟田进行烟后制种优势凸显。株1S(原名株6259S)是湖南株洲市农科所选育的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两优189是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株1S与恢复系R189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2013)[1],株两优120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2001年用广亲和低温敏核不育系株1S与自育父本华120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5005)[2];株两优173是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株1S和恢复系R173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0004)[3]。2015-2017年均口镇修竹村引进株两优189、株两优120、株两优173等3个株1S组合作烟后制种,3年累计制种面积达260 hm2,平均入库种子产量3.52 t·hm2。经多年生产实践表明,株1S系列组合在建宁县适合于作为秋季制种或烟后制种,但株1S系列组合在制种生产中母本易出现倒伏、产量不够稳定、种子发芽率较难达到国家水稻用种质量标准。针对株1S母本的特征特性,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总结了株1S系列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1 株1S母本特征特性

株1S在建宁县栽培生育期较短,感温性较强。在建宁县均口镇的修竹村、黄岭村、隆下村、龙头村等地栽培,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54~58 d;主茎叶片数在不同年份间和不同播种时段有所不同,总体在12~14叶,株高85~90 cm;在秧苗期叶片较长而披垂,倒2叶和倒3叶挺直,叶色较深;株型紧散适中,穗长19~20 cm,每穗平均粒数约114粒,谷粒为长粒且大粒型,长宽比为3∶2,千粒重约30 g。该不育系自然抽穗时包颈现象较轻,正常情况下穗粒外露率75%~80%;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较低,在正常年份夏秋季节的温光条件下,幼穗分化第Ⅲ-Ⅵ期时段内如不出现连续4 d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3℃的天气,表现为完全不育,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在23℃以下;具有较高的柱头外露率,根据该组合在均口镇修竹村、黄岭村等地多年多点田间生产实践及观察分析,在正常年份气候条件下,柱头外露率可达75%以上,其中双边外露率达31.5%,开花习性好,绝大部分颖花均能正常张颖开花,闭颖率低,为3.2%,株1S柱头活力强,其在开花后第2 d柱头外露的颖花结实率高达80%、花后3~6 d仍可达到30%的异交率,甚至到第8 d还有2.0%的异交率,其开花分散不集中,花谢较早;对“九二○”较敏感,抗倒伏能力较差。

2 制种高产技术

2.1 合理安排好亲本最佳播插方案,确保高产优质

株1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3℃,由于均口镇烟后制种分布区域多为半山区,早晚温差比较大。因此,母本育性转换敏感期应安排在日均温在24℃以上时段内,且日最低温度必须在21℃以上。株1S扬花期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日均温在26~28℃、日最低温不低于23.5℃、日最高温不高于35℃,日均相对湿度在85%~90%为宜。参考均口镇历年气象资料,母本育性敏感期宜安排在8月1日至15日,因均口镇近25年来该时段内出现连续3 d日均温低于23.5℃的记录为0,日均温高于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亲本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25日至9月5日,此期日均温为25~29℃,相对湿度在75%~85%,有利于柱头保持活力,提高异交结实率;种子收割期安排在9月下旬,此时期天气晴朗雨日少,生产的种子具有籽粒较饱满、色泽好、发芽率高的优势。

2.2 加强秧苗期田间管理,培育父母本壮秧

由于母本株1S及其配组的R189、R120、R173等父本,播始历期均较短,且该系列组合作烟后制种母本播始历期普遍比父本长,在大田生长前期易形成母强父弱,母本跟父本争肥、争水、争生长空间等现象,造成父本有效穗不足且小穗居多,从而影响制种产量。因此,生产上要强攻父本,使父本每667 m2有效穗达到6.7万穗以上。

2.2.1父本实行稀播匀播培育多蘖矮壮秧 要求父本用种量每667 m2从常规的0.8 kg提高到1.0~1.2 kg,秧苗1叶1心期均匀喷施浓度为15%的多效唑50 g,排干秧田水层,次日之后按生育需要供水。移栽前5~6 d秧田每667 m2追施尿素4 kg作送嫁肥,并做好秧田病虫害的防治。秧苗做到带肥带药移栽,有利于壮苗增蘖早生快发,促进低节位分蘖。

2.2.2父本实行小苗多本带泥移栽,加大父母本间距 父本秧龄控制在15 d以内,必须做到带泥移栽,父母本行比为1∶8,父本适当密植株距16.5 cm。由于父本播始历期短,本田有效穗形成主要来自插植的基本苗,每穴插4~6粒谷秧,父本与母本间隔20 cm,留足空间满足父本生长发育需要。

2.2.3父本要求及时单独补施肥料 除了父母本共同的基肥和母本插后大田的追肥外,要求父本移栽后4~5 d,每667 m2用尿素5.0 kg、钾肥4.3 kg拌细土或黄泥制成球肥,或用水稻制种专用肥7.7 kg深施于父本株之间,促进父本早生快发。

2.2.4搭好母本丰产苗架 母本采用湿润育秧,加大用种量,每667 m2用种量2 kg,必须用强氯精浸种消毒,间隙浸种催芽,做到稀播匀播;母本1叶1心期排干秧田水层,每667 m2均匀喷施浓度为15%的多效唑50 g,第2 d按生育需要供水。由于母本株1S播始历期短,插足本田基本苗是增加母本有效穗的关键,应坚持以蘖带苗、以蔸增苗,争取多低节位分蘖力争成大穗;母本秧龄不超过15 d,叶龄4.5叶前进行移栽;具体顺序:先插1期父本,再插母本,最后插2期父本。母本插植规格为13.2 cm×13.2 cm或13.2 cm×16.0 cm,每穴插2~3粒谷秧,母本每667 m2插足基本苗达10万苗,确保每667 m2最终有效穗在20万穗左右。

2.2.5抓好父母本秧田病虫害防治 秧田防治病虫害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的优势,并且防治成本低、效果好。主要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稻飞虱选用吡蚜酮、吡虫啉、呋虫胺等农药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多杀霉素、阿维·氟虫双酰胺(稻腾)、阿维菌素等农药进行防治,稻瘟病选用5%三环唑、稻瘟灵、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稻清)等农药进行防治。

2.3 统筹大田肥水管理,控氮增钾

施足基肥,在父母本移栽前每667 m2施碳酸氢铵40 kg、磷肥33 kg、钾肥15 kg作基肥,在父母本移栽后4~6 d每667 m2施尿素6.5 kg、钾肥8 kg,以促父母本平衡生长。由于母本株1S容易倒伏,在生产上必须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钾肥,防止母本叶片披垂、叶色浓绿,形成丰产的群体结构,以减轻田间病虫害发生和防止母本倒伏。

水分管理上要做到经常露田浅灌轻晒田,保持根系活力,防止贪青倒伏,基本原则是寸水返青、浅水促分蘖、够苗(母本平均每丛约12本时)烤(搁)田。在喷施“九二○”和抽穗扬花期要确保田面有水,灌浆期以湿润为主,后期干湿交替,切忌过早断水,以防早衰;由于母本株1S茎秆较细,必须在插后15 d左右够苗及时烤(搁)田,增强植株抗性,以防倒伏。

2.4 科学喷施“九二○”

株1S对“九二○”极敏感,第1次喷施最佳时期为母本见穗指标35%~45%,每667 m2用量为4~5 g;第2 d再喷第2次,用量为3.5~4.5 g。两次喷完后每667 m2再用2 g单喷父本1次,以提高父本的花位,使父本穗层高母本穗层5 cm左右,形成最佳授粉层性结构。

2.5 加强病虫害防治

重点是防治稻粒黑粉病。大田苗期主要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害;在母本破口抽穗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防治稻粒黑粉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防治农药跟秧田相同,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戊唑醇、井冈霉素等农药,稻粒黑粉病是防治关键,应选用烯唑醇·多菌灵、三唑酮等农药加爱苗结合第2次喷施“九二○”进行防治。

2.6 母本授粉后及时割除父本

由于母本株1S茎秆细,抗倒伏能力较差,容易倒伏;母本授粉后,应及时割除父本,可防止母本株1S遇台风、雨天倒伏时。借助割除的父本稻桩起支撑作用,防止倒伏的株1S种子与田面泥水接触,引起种子腐烂发芽;并且通过割除父本还可以改善母本田间的温光条件,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种子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种子的产量和发芽率。

2.7 适时收割提高种子发芽率

根据多年多点多组合的观察分析,母本株1S在终花后17 d时,如果种子还没有收割,种子发芽率会随着收获时间推迟逐渐下降。因此,在母本终花后12~16 d收割是保证种子高产优质的关键,以确保种子发芽率达80%以上。

2.8 改造烤房烘烤种子

均口镇是建宁县的主烟区,2016-2017年县农业局在全县推广应用烤烟房烘烤种子技术,目前全镇已推广利用了410座烤房,其中修竹村推广利用烤房有89座。用改造好的烤烟房进行烘烤种子,既省工省时,种子收割和晾晒也不受阴雨天气影响。通过与普通晾晒对比,烘烤可提高种子发芽率2%以上,并且经过烘烤的种子色泽较晾晒的好,可提高种子的外观品质[4]。

3 几点建议

3.1 建立起高产的父本苗架

一是要增加父本的用种量,培育壮秧,插足本田基本苗;二是及时增施肥料、落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确保不出现蹲苗僵苗现象;三是要采取一切措施培育壮大父本群体结构,增加父本的有效穗和颖花量。

3.2 力争母本不出现倒伏现象

一是要做到控氮增钾,有效控制本田无效分蘖,创造一个良好群体结构;二是要采取多露田浅灌轻晒田,以增强植株抗倒性;三是要严格控制“九二○”施用量,适当提高“九二○”喷施时见穗指标,控制好母本适宜的高度;四是要做到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因病虫为害造成的倒伏现象;五是要在母本授粉后适时割除父本,改善田间通透性[5-7]。

3.3 防止种子穗上萌芽

一是要防止因植株倒伏引起穗萌;二是要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法降低穗层湿度,减轻种子发生穗萌几率;三是要保证抽穗前叶片自然落黄,后期黄丝亮秆,母本终花后及时割除父本,以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四是要在母本终花后16 d内收割完种子,严禁种子堆沤发热,提高种子质量;五是种子收割后要及时用改造好的烤烟房烘烤种子,有利于提高种子外观商品性和发芽率。

猜你喜欢

建宁县口镇秧田
一张雪糕纸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建宁县举办2021年就业创业政策培训班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感怀
人参果 脱贫果
建宁县全力打响交通建设攻坚战
建宁 建宁县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推贫困户脱贫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