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精准:阅读教学 “好课”的一个基本特征

2018-04-02吴海丽

师道(人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奶头小粒银杏树

吴海丽

特级教师张学青曾应邀在南通市小学语文 “新课标·学习方式·高效课堂”专题培训活动上,执教自选文本叶圣陶的 《三棵银杏树》,以其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语言与娓娓道来的对话口吻,带领孩子走进了如古画一般的教与学的世界。高超的教学设计、简约的课堂结构、从容的教学节奏,展现出一堂语文阅读教学 “好课”所具备的诸多特征。

评价一堂语文阅读教学课是否优质,从学理上讲,关注内容是根本。王荣生教授曾从课堂教学发生的角度,主张观课评教应当注重三个问题:一是教师想教什么?二是教师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学生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他还特别强调注意 “想教什么与实际教什么、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这两个关联。笔者以为,这两个关联,并不限于评课时的观摩评述角度,对执教者上好课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关注内容。以下结合张老师的课,就此略作探讨,以期发现一堂 “好课”的本质要素,启发语文教师关注教学内容的精准问题,找准思考方向和实践路径,改进阅读教学,建设优质课堂。

一、教所当教:把 “可教的内容”凝练为 “想教的内容”

内容精准,首先是基于教材特点,结合学生需求,产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发挥特定文本的教学功能。

《三棵银杏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神韵兼备的散文。文风古朴典雅,娓娓道来。纵观全文,作者先介绍银杏树的位置、生长速度的缓慢与古老,再以四季穿针引线,一一勾勒了银杏的 “枝干花叶果”,点缀其中的 “人”的活动描写虽然寥寥数笔,却精准生动,恰到好处,使银杏树一下子拥有了生机与活力。如此一篇稍带 “文言”风格,氤氲着 “古朴”气息的文章,可教的东西很多,如表达方法上精巧的譬喻,联想内容的插叙,朴素隽美、词句简练的语言风格等等。但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该教些什么内容呢?张学青老师删繁就简,抓住语言、结构、意蕴三个关键,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抓住文章描写银杏 “枝干花叶果”的句子,体会其特点;抓重点词、重点句,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妥帖。2.梳理文章思路,能利用图解法理清作者的行文顺序,把握文章整体的结构与节奏。3.品读文章中写 “人”的句段,尤其是透过对 “袅”字的理解,体会人们对银杏的喜欢。

这些目标从大量的可教目标中精选精炼而成,清晰揭示了 “想教的内容”,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向,也有教学方式的设计,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生动诠释了一堂 “好课”在 “内容精准”的维度下,教师必须付出的基础性专业劳动:细读文本,披沙拣金,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把 “可教的内容”转化为“想教的内容”。

二、所教当教:把 “想教的内容”具体化为 “实际在教的内容”

内容精准的第二层意思是,课堂教学实施时应把 “想教的内容”转化为 “实际在教的内容”,实现两者的一致性。

在课堂上,张老师进一步把“想教的内容”具体化。如梳理文章思路环节,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银杏的四季认识文章的结构,她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了两个层次的探究。

首先,抛出两种观点: “有人说这篇文章写了三个季节里的银杏树,有人说是四个季节的银杏树,你同意哪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随后,继续通过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文章的脉络特色,她说: “按照我们的写作经验,我们写一棵树四个季节里的生长特点,一般的顺序是春→夏→秋→冬 (图示:线形向下),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顺序的?试着在讲义纸上列出文章的结构图,并和同桌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顺序。”经过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生成了正确的认识,发现了 “作者从冬天写起,最后又回到写冬天,正好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的精巧构思。

把 “想教的内容”转化为 “实际在教的内容”,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教学设计目标定位准确,可课堂执行却游离于目标之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者没有找到推进有效教学的准确路径。反观张学青老师这堂课的这一环节,则没有出现一些公开课或日常课暴露出的 “目标”与 “内容”相分离的弊端,而是在有条不紊中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她先是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到底写了银杏的哪几个季节 (四个),然后引导发现作者异于常态的表达顺序,最后在讨论中探究作者何以采用这样的表达顺序。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不断逼近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课堂的发展功能,很好地展现了 “想教的内容”和 “实际在教的内容”的一致性。

类似的教学效果在引导孩子品读文章精妙的结尾时亦有体现——

精彩教学片断一:

师:朱自清曾经说过:我对写文章的结尾是有些把握的,那么这篇文章是怎么结尾的呢? (生自读,师范读)

师:这样的结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呀?

生:我觉得这样结尾给人很宁静的感觉,而且这里写的 “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这句话在前面出现过,我认为这样写是前后呼应的。

师:这位同学的感觉很准,说是一种很静很静的感觉。

师:他首先写黄叶飞起来,那是动的呀,再跟着写静,那是——

生:动静结合。

师:在这段话中,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把那个场景比成了什么?

生:写活了。

师:这是静态的,可不是写活了哦!你是说活在你的脑海里吗?

师:为什么说是古画呢? (生答略)

师:再想想,这棵银杏树多大年纪了,谁也不知道,这难道不该是一幅古画吗?关于赤裸的树干像一幅古画,这个意思除了结尾有,还有哪个地方也有?

生:第3小节也有。

师:像画幅上画的,对不对?这是冬天里的银杏树,两次都说到了它像画,可见冬天里的银杏树的的确确给作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不断地反复出现,就像歌里面你喜欢的那句歌词,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张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发现文章 “局部”与 “整体”的关联,以及表现形式与作者情感的关联。这种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不仅使学生清晰地认识了文章的思路,还感知到这种思路所寄寓的作者情感,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使整堂课的结构有了回环往复的美感。

三、 “所教” 为 “所学”: 将“教了什么”与 “学了什么”完美融合

内容精准的第三层面,是围绕实际教学情态,在教学效果维度进行考量,其标准是 “教师实际教的”与 “学生实际在学的”两者的完美结合,教师的 “教”有效服务于学生的 “学”,即 “所教”为了“所学”。

《三棵银杏树》虽是白话文写就,但由于写于早前,古朴典雅的文风和今天的寻常文章相比毕竟大有不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课堂上一下子与文章、与作者、与教者产生共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如何在课堂上实现 “教”与 “学”的有效融合?张老师的课做了很好的示范,且以 “抓住文章描写银杏枝干的句子体会其特点”的教学环节为例,看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重点句,来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和妥帖。

精彩教学片段二:

师:指名朗读课文的第3小节(三棵树的正干都很直;枝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枝屈曲得很古怪,像画幅上画的。每年冬天,赤裸的枝干上生出无数的小粒来。这些小粒渐渐长大,长得像牛、羊的奶头。)

师:这段话写了银杏树枝干的什么特点?

生:这段话写了银杏树枝干的很直的特点。

师:可是张老师明明看到有一个词语叫 “屈曲”啊,你怎么看?

生:正干都很直;枝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枝屈曲得很古怪,

师:你的意思是说它的屈曲还是为了突出它的正干很直,对不对?

师:你们都知道银杏树,也见过银杏树,有没有见过冬天银杏树枝干上长出小粒的样子?老实说。

生沉默,表示没有注意过。

师:小粒长什么样呢?作者猜到你们没注意,所以他说——长得像牛、羊的奶头。

师:牛羊的奶头见过没有?图片上见过吗?电视里见过吗?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枝干上的像牛羊的奶头的小粒是什么样的,再睁开眼睛看一看张老师拍到的画面,仔细看一看,是不是一个突起?你感觉到这样的比喻好在哪儿呢?

生:好在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师:形象了以后,你的脑海当中都有印象了,是不是?

生:是。

师:不错,一个好的比喻句首先要比得像,你们看,这些就是像奶头一样的突起,还好在哪儿?

生:通俗易懂。

生:把枝干写活了!

师:还好在哪儿?不要重复的意思哦!

生:把银杏树写得拥有春的气息。

师:可他明明说是冬天里的银杏树哦!

师:你们想一想,奶头里面有什么?奶是可以哺育新生命的!

生:奶头是可以哺育生命的,这个小粒里面马上就会长出小芽,马上就会孕育出新的生命。

师:太好了!一个好的比喻句,不光要外表上比得像,还要耐人咀嚼有味道。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略)

课堂实践显示,无论是 《三棵银杏树》的语言风格,还是文章中涉及到的 “人”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都是一篇高于学生已有阅读经验、生活背景和知识储存的文章。尤其是比喻句 “这些小粒渐渐长大,长得像牛、羊的奶头”,与孩子的阅读与理解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学生纷纷表示没有观察过冬天银杏树枝干上突起的小粒时,张老师先是借助图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 “小粒”的形象不再陌生,消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阂。接着,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表象迈向深度,帮助他们通过对比喻形象性的认识,进一步感受这一手法的 “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对将 “小粒”比喻为 “奶头”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与感受,体悟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此处的妙用。

阅读教学是 “讲课文”,还是“教读法”? “讲课文”就是教课文阅读的阐释结论, “教读法”,就是教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教会学生 “怎么学”。张老师的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步步引导与循循善诱中充分感悟、认识了作者的妥帖表达,充分彰显了 “教了什么”与 “学了什么”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 “内容精准”方能成就 “好课”,它指向于课前、课中的教学全程,教所 “当教”、“所教”当教、 “所教”为 “所学”正是一堂阅读教学 “好课”的具体标志。

猜你喜欢

奶头小粒银杏树
小粒花生新品种引种鉴定试验初报
秋天的银杏树
挑选优良仔猪要看这儿
我们都是一条鱼
乳汁的颜色
银杏树
长江师范学院作品欣赏(三)
奶头河的传说
芽菜用小粒大豆新品种吉育109的选育
银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