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水油藏非均相调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2018-04-02翁大丽郑继龙
赵 军,翁大丽,陈 平,郑继龙,张 强,胡 雪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
近年来随着聚合物驱技术的快速发展,聚合物驱后油层存在高含水和剩余油更分散、地层宏观及微观非均质性加剧和大孔道驱油剂窜流等问题,使聚合物驱难以满足油田提高采收率的要求[1-3]。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设计出非均相调驱体系,该体系由聚合物单体、交联剂及其他添加剂进行交联,形成一种新型深部液流转向调驱体系。目前非均相调驱工艺在华北油田和胜利油田现场已开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
国内外实施和正在实施的非均相调驱单元大多没有边水和底水,而海上某油田边水能量充足[4]。为满足该油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要求,针对海上某油田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我们建立了二维非均质物理模型,用边水油藏非均相调驱体系对边水能量开发实验,为合理利用边水能量提供实验数据,为此类油藏在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技术支持。
1 实验
1.1 非均质物理模型设计
储层模型为无机胶结石英砂物理模型,模型尺寸为:550 mm×100 mm×100 mm,模型耐压0.5 MPa。模型采用两层非均质岩心,渗透率分别为0.5,2.0 μm2,安装边水槽模拟油藏边水的浸入,边水槽(边水注入端)与采出端(水平生产井A)位于模型两端,模型上下两侧留有孔槽用以饱和水和饱和油,模拟水平井构造设计,测定开采动态数据。
1.2 原料
实验用水,海上某油田地层模拟水,矿化度为7 900 mg/L,水型为NaHCO3;实验用原油,海上某油田脱水原油,地面密度0.850~0.893 g/cm3,地面黏度39.39~114.40 mPa·s,地层黏度1.18~3.64 mPa·s;聚丙烯酰胺(HPAM),相对分子质量2.0×107,水解度25%。
1.3 非均相调驱体系的制备
非均相调驱体系是由分散相( 具有特定尺寸的黏弹性颗粒) 和连续相( HPAM) 组成的具有较强封堵能力和驱油性能的调驱体系。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模拟水,加入相对分子质量为1.5×106HPAM干粉和相对分子质量为8.0×106分散相颗粒,在75 ℃下搅拌2 h,静置24 h,制得非均相调驱体系。
1.4 实验流程
边水物理模拟实验是在大型物理模拟驱替设备上进行的,其由泵系统、中间容器、物理模型、测压系统、计量系统及计算机构成,测压系统具有A~E共5个测压点,测定范围0~10 MPa,测压点可根据模型需要快速连接,计算机实时监测并采集各系统数据。
1.5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方案设计是采用3块物理模型模拟不同含水率时注入非均相调驱体系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1)抽真空饱和水。将物理模型固定于物理模拟驱替设备上,连接饱和油水点处管线,开启真空泵,观察物理模型是否漏气,无漏气时,连续抽真空8 h,打开排液阀,使水反向饱和物理模型。
2)饱和油。在75 ℃下,打开饱和油水点管线阀门,调节泵流量并开启,用原油驱替,直至出口含油率达100%,停泵并老化12 h。
3)边水驱。本边水驱实验记录入口、出口压力,连接测压点,关闭物理模型两侧油水饱和点,打开边水槽两侧阀门,模拟边水驱。实验采用恒压驱替,注入压力为0.3 MPa,得到含水率、产液量、产油量、采收率动态曲线;水驱至含水率分别为50%,70%,98%,计算水驱采收率。
4)非均相调驱体系。在边水槽中注入非均相调驱体系,采用恒速驱替,驱替速度3 mL/min,非均相调驱体系注入量为0.3 PV。
5)非均相调驱体系调驱结束后恢复边水驱,注入压力为0.3 MPa,得到后续边水驱开采动态曲线;后续边水驱至含水率99%,结束实验,计算后续边水驱采收率。
2 结果和讨论
2.1 物理模型饱和水和饱和油结果
将物理模型放入75 ℃烘箱中,采用油田模拟水和脱水原油进行饱和水、饱和油实验,得到物理模型的饱和水、饱和油及含油饱和度数据,结果见见表1。
表1 物理模型饱和水和饱和油结果
2.2 不同含水率下边水驱对采收率的影响
物理模型饱和水和油后,在75 ℃下进行边水驱实验,注入压力0.3 MPa,考察不同含水率下边水驱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含水率下边水驱对采收率的影响
从表2看出,随着含水率增加,边水驱的采收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物理模型含水率上升,注入量增加,对应产出油也增加,采收率上升。
2.3 不同含水率下非均相调驱及后续边水驱对采收率的影响
为了研究边水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实验模拟了边水部位注入非均相调驱体系,采用恒速驱替,驱替速度3 mL/min,非均相调驱体系注入量为0.3 PV。调驱结束后恢复边水驱,采用恒压驱替,注入压力0.3 MPa,至流出液综合含水率为99%,结束实验,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 不同含水率下注入压力随注入量变化曲线
图2 不同含水率下综合含水率随注入量变化曲线
从图1和图2看出,1)边水驱过程中注入压力逐渐下降,但产出液一旦见水后含水率急剧上升;2)注入0.3 PV非均相调驱体系过程中注入压力明显上升,含水率下降。说明注入非均相体系后岩心阻力系数增大,同时注入的非均相体系在边水注入井周边形成封堵区,抑制边水突进;3)随着后续边水的注入,注入端仍保持较高注入压力,产出液含水率逐渐上升,再趋于平缓。说明注入的非均相体系随着后续边水注入逐渐向岩心深部流动,封堵产出井与边水的水高渗带。
不同含水率下非均相调驱及后续边水驱对采收率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含水率下非均相调驱及后续边水驱对采收率的影响
从表3看出,在含水率50%下,1#物理模型提高采收率为18.56%;在含水率70%下,2#物理模型提高采收率为14.92%;在含水率98%下,3#物理模型提高采收率为12.68%。这说明对于边水油藏,尽早进行非均相调驱,提高采收率提高幅度高。
3 结论
1)建立了非均质二维物理模拟模型,并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物理模型的可靠性。
2)在不同含水率下进行边水驱、非均相调驱后续边水驱实验,采收率提高了12.68%~18.56%,在边水处进行非均相调驱可改善边水驱开发效果。
3)实验室内边水驱通过恒压方式模拟边水能量,是否可体现边水能量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陈晓彦.非均相驱油剂应用方法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9,31(5):85-88.
[2]崔晓红.新型非均相复合驱油方法[J].石油学报,2011,32(1):122-126.
[3]曹绪龙.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与性能评价[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3,29(1):115-121.
[4]刘军,张小卫,吕西辉,等.边水油藏交联聚合物调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