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标准化创新管理体系研究

2018-04-02李欣欣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技型电子信息国防

刘 从,李欣欣

(1.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2.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41)

0 引 言

电子信息行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创新领域,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高地,电子信息领域创新技术与产品的迭代速度持续提高,不断压缩企业的创新周期与窗口,迫使企业必须具备持续且快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新市场的能力,只有在不断的自我颠覆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以连续的市场先发优势积累形成战略优势。有观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接替人类工作,未来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间仅存的差异化能力,并上升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指标[1]。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引领新军事革命深入推进的重大使命,也必须在电子信息市场激烈的“创新超竞争[2]”中搏得先机、赢得发展。因此,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能力,有必要构建一套标准化的创新管理体系,将原本偶然发生的创新活动规范为系统化行为,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使用科学工具进行维护与改善,从而实现持续、高效和高质量的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创新管理体系的内涵,在全面分析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创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军工电子企业特点的创新管理体系框架和构成要素,最后展望了世界创新管理体系标准化进程,为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一些有益思考,并为其他领域科技型企业扩展提供依据参考依据。

1 企业创新管理体系的内涵

本文所述的“创新”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除“科技创新”这一核心类型外,也包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其他类型。作为一项跨组织、跨职能、跨学科的复杂活动,创新涉及企业战略、文化、组织、资源等诸多要素,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形成偶然性、收益风险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征。创新活动的不可预测性使其成为企业最难管理的领域之一[3]。即便如此,各国学者仍为理解企业创新活动的规律与范式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按不同的创新组织形式与侧重点,已分别形成了创新环节依次进行的线性模型[4](如美国国防部装备技术成熟度模型)、同时引入技术与市场反馈调节的交互式非线性模型[5]、联合多个主体协同创新的一体化链式模型[6]、强调快速进入市场并持续迭代改进的循环模型[7]等多种创新过程模型。此外,创新过程模型随企业内外部环境变迁而不断迭代优化。例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典型的创新型企业就至少经历了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交互式、一体化、系统集成和网络化共五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8]。除了创新过程管理之外,企业创新价值的实现还需要领导力、资源等诸多内外部要素作为支撑,并根据环境变化对整个体系进行持续迭代优化。本文所述的创新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实现创新战略价值所需的一组相关要素及配套过程,为企业持续、高效、高质量的系统性创新成果产出提供优厚土壤。

2 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高度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普遍具有广泛、深度和快速的突出特征,这为我国相关领域科技型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一些行业领军企业甚至需要借助一系列“自我革命”才能站稳行业创新高地[9]。然而,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长期跟随型号研制或任务需要,创新活动主要以“创新点”的形式出现,大多处于不自觉、不可重复的状态,缺乏进一步实现价值的基础支撑条件,一方面导致企业基础、前沿领域关键技术储备不足,尤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导致创新技术很难跨越“死亡之谷”形成商业价值。其根源在于企业在创新管理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系统性问题。

2.1 创新愿景与战略缺失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已经能够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提出较为明确的技术路线图,并熟练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要求,沿着“探索-预研-型研-推广”的传统式创新链进行科研工作。然而,当今电子信息领域已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融入更为复杂的价值网络和协作网络中,才能不断快速获取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形成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国防科技企业对自身的战略定位尚未建立清晰的认识,对应该从事何种类型的创新、采用何种策略进行创新等问题没有系统的思考,导致企业盲目追求热门、颠覆性的创新项目,或是落入被动跟随式创新陷阱,错失真正的发展机遇。

2.2 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强

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征,所需投资不断增大,跨学科与超领域的趋势明显。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长期受益于国家技改经费支持,往往拥有较为先进的科技创新设施资源,但是体制上条块分割、“烟囱式”发展造成创新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灵活调配机制缺失,“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比较严重,存在设备闲置现象。特别是在大型军工企业集团中,一方面整机单位与元器件单位未能做到有效的内部协同与衔接,内部价值网络无法形成,另一方面成员单位专业方向和市场分工缺少有效整合,空心化、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企业针对军、民和国际大市场、大平台的策划和运作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合力实施多学科、大跨度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2.3 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封闭

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普遍不高。一方面,企业的创新活动往往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价值取向偏于“技术成果”而非“市场价值”,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结合程度不紧密;另一方面,企业长期服务于相对封闭的国防建设领域,思维模式偏于强调质量与性能的“产品思维”,而非强调平台、生态与能力的“体系思维”,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使企业更习惯于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合作,但不善于联合高校、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创客团队等创新主体,共同打造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创新生态体系,资本在创新过程中提高转化速度、促进跨界融合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企业创新成果在数量、质量与产生速度上均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创新超竞争”的现实需求。

2.4 创新活力未能充分激发

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大多是由原信息产业部科研院所转制而来,有相当一部分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计划经济思想尚未根除,管理机制对创新工作存在一些“掣肘”之处。一是面向全球吸引顶尖人才的机制尚不能与市场有效接轨,“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现象仍然存在,与创新驱动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在知识产权保护、转化、产业化方面仍有机制缺失,企业从事科研生产长期以完成指标要求第一要务,创新成果与产业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三是称道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尚未充分形成,军工文化源于强调忠诚与纪律的军队文化,与倡导叛逆、多元与宽容的创客文化存在较深隔阂,不利于颠覆性创新的产生。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工作的活力与热情被制约,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创新管理体系的运行阻力。

3 企业创新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思考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所面临的创新困境,固然存在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底子薄弱、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存在壁垒等历史与宏观因素[10-11],但在企业层面,创新管理关键要素缺失、核心过程运行不畅等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管理体系,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优化完善,是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3.1 体系架构设计

完善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包含了企业外部环境、创新过程、领导力、创新支撑、体系评估、改进、规划等7个要素,其中特定要素或组合形成了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两个核心过程——价值实现过程和体系优化过程,其他要素均为这两个核心过程的顺畅运转提供引导与服务。

图1 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架构

企业创新能力是自身创新管理体系所涌现的能力,创新能力水平则由创新管理体系构成要素与核心过程的完善程度决定。因此,为适应企业所在的行业与领域,创新管理体系中各个构成要素包含的内容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创新价值。下面基于电子信息行业特点,以基本要素与核心过程为研究对象,就该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构建提出几点认识。

3.2 企业外部环境感知

环境的评估与预测是对创新管理体系实施前馈控制的重要依据。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要保障创新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转,应对目前所处环境开展深入解读,并综合预判未来中长期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例如,宏观形势层面,以信息化装备建设为第一动力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推进,引发了部队在作战理论、军事训练、体制编制上的一系列变革,同时,美国提出“第三次抵消战略”,强调以技术创新和运营创新确保美国在未来大国军事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地位,并提出“赛博空间”、“海基能力”、“空海一体战”等一系列概念,为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动指明了方向。行业竞合层面,电子信息行业始终处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最前沿,促使消费模式由“产品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市场需求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价值链布局由“分工式”向“分工与分布相结合”转变,对企业创新过程与创新资源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3 创新过程管理

创新过程以创新意图为输入,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推进与迭代,最终实现利益的产生或内向转移,是企业通过创新实现价值的核心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企业背景与现状的开放式创新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开放式创新过程模型

企业实现创新价值需要依次经历研究、开发、商业化等步骤,受市场需求反馈影响,在创新过程推进过程中,可能在两个相邻步骤之间出现反复与调整,延缓价值增速。在技术转化为产品/业态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过程失败、市场渠道不畅通等风险[12],一些技术无法跨越“死亡之谷”,导致价值损失。因此,尽可能提高创新过程推进速度、提高创意/技术的数量与质量是企业创新过程设计的核心目标。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军民融合的突出特征,因此对于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而言,较为有效的实现途径是开放边界,联合社会创新主体营造开放的创新生态,达到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减的目的。例如,企业可通过用户参与创新和举办创新创意大赛等方式吸引外部创意[13],构建企业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通过股权绑定联合上下游优势企业协同研发,内外部技术也可通过技术授权或技术转移的方式直接获得价值,对于成熟的技术,可通过风险投资或外部孵化加速商业化进程,实现价值的快速产生。

3.4 领导力形成

领导力要素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企业的创新战略上。创新战略不仅要描述企业未来技术研发方向,也要选择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战略模式[14]。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显然不应像互联网公司那样采用过于激进的“进攻型”战略模式,但也不宜过于保守和被动,建议采取“积极型”战略模式,在争取先发优势的同时注重规避风险,在保护现有技术和市场的前提下,持续跟踪最新技术,利用自身雄厚的研发资源做好知识产权储备与布局,一旦发展趋势明确即可快速反应、迅速占领市场。在进入缺乏领军企业的行业板块时,应积极探索构建价值平台和生态圈的可能性,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出新的市场,并通过创新盈利模式或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赢得竞争,风险则由参与者共同承担[15]。此外,领导力要素还对企业领导层提出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领导者企业家精神、倡导创新文化、创新活动权责分工等方面。

3.5 创新支撑

创新支撑包含创新资源、组织结构、创新机制等内容。在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背景下,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应破除“烟囱式”发展模式,建立科研试验设施、认证计量环境、投融资、技术转化等共享和服务平台,将条块分割的创新资源化整为零,形成以“小微”为基本创新单元的网状组织,再按需求实时整合与分配,形成灵活高效的创新能力体系。同时,构建扁平化、小型化、多样化团队的研发组织结构也可为创新活动跨职能协同提供基础条件,帮助企业不断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3.6 体系评估、改进与规划

体系评估、改进与规划共同组成了体系优化过程,主要目的是根据内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提升,一般定期进行或在企业创新绩效下滑时进行。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应基于创新管理体系中的全部要素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识别薄弱环节,为体系的反馈控制提供依据。提出的针对性改进方案应纳入下一阶段的创新管理体系规划工作,最终随规划落地实施,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益。

4 国际创新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进程

麦肯锡公司2016年的全球调查显示,承认创新非常重要的企业领导者占比为84%,而94%领导者对企业创新绩效并不满意[16]。目前,诸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概念已经被我国国防科技企业广泛接受,借助此类标准可切实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也已成为业界普遍共识。创新过程虽然与 “产品质量”或“能源消耗”等相对可控的变量相比差别较大,但是对创新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无疑是提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益尝试[17]。西班牙在2006年率先推出创新管理体系框架标准之后,部分欧洲与美洲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关于创新管理的标准,世界标准化组织(ISO)也计划在2018年发布企业创新管理的指导型国际标准,目前已发布和计划发布的创新管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国家/组织发布的创新管理标准

国外学者的企业案例研究表明,标准化创新管理体系的引入可以使企业具备快速识别新兴技术的能力,并有效改善企业内部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的产生过程,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18-19]。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创新活动应该纳入专门的管理范畴已经成为基本共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创新管理体系将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构成统一的集成化管理体系,将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到全新高度。作为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国之重器,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理应率先构建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在赢得“创新超竞争”的同时,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5 结 语

创新是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的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利益的核心驱动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建立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有效整合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资源等关键要素,让企业创新过程高效运转、快速实现价值,不仅是电子信息领域国防科技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有力支撑。

[1] J. Kaplan. Humans need not apply[M].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2] V. M. Vasiltsova, S. A. Dyatlov, V. S. Vasiltsov, et al. Methodology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hypercompetition[J]. Asian Social Science, 2015, 11(20): 165-169.

[3] M. Jong, N. Marston, E. Roth, et al. The eight essentials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R]. McKinsey & Company, 2013.

[4] B. Godin. The linear model of innovation.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of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Science, Technology, & Human Values,2006, 31(6): 639-667.

[5] O. Zizlavsk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Business Management. 2013, 5(47): 1-8.

[6] S. Kline and N. Rosenberg. An overview of innovation[M]. Washington DC, 1986.

[7] V. D. Ven, A. H. Polley, D. E. Garud, et al. The innovation journey[M].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8] C. Tasker. Five requirements of an innovative company[R]. McKinsey&Company, 2016.

[9] 曹仰锋. 海尔转型[M]. 中心出版集团, 2017.

[10] 杨爱华. 军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国防科技工业. 2006(3): 25-27.

[11] 鲁艳, 张晓生.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组织壁垒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2): 63-65.

[12] 李欣欣, 魏凡, 刘从.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推动技术转移转化策略研究[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7, 12(3): 312-316.

[13] J. Rosted. User driven innovation, results and recommendations[R].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Affairs’Division for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RA). 2005.

[14] 陈劲, 宋宝华. 首席创新官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15] M. Reeves, K. Haans, J. Sinha. Your Strategy needs a strategy[M]. Ha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15.

[16] R. Rothwell. Developments towards the fifth generation model for innovation[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2, 4(1): 73-75.

[17] Y. Kondo. Innovation versus standardization[J]. The Tqm Magazine, 2000, 12(1):6-10.

[18] M. Mir and M. Casadesus. Standardised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 case study of the Spanish Standard UNE 166002: 2006[J]. Innova Revista De Ciencias Administrativas Y Sociales, 2011, 21(40): 171-187.

[19] M. Mir, M. Casadesus, and L. H. Petnji. The impact of standardized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 41: 26-44.

猜你喜欢

科技型电子信息国防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