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背景下辽宁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8-04-02张劲松

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团体育大学生

张劲松 毛 迪



阳光体育背景下辽宁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张劲松 毛 迪

(辽宁工业大学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0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对高校课余体育重要组织形式——大学生体育社团进行研究,掌握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分析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提出高校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为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阳光体育;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发展路径

2007年4月29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启动了面向全国青少年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学生走进操场、走进大自然、走进阳光下,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党和政府立足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现状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历史紧要关头,审时度势,做出的具有划时代、开创性意义的重大决策。体育社团做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织形式,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深入,其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显示出其勃勃生机,为高校学生了解体育项目、参加体育训练和相互了解搭建平台,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综合体育素养、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十年之后的今天,本文从辽宁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出发,分析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其良性发展的具体路径,旨在为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省8所高校(其中沈阳3所,大连3所,锦州2所)的33个体育社团,以及623名社团成员。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31篇,进行系统研读与分析,总结成果。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发放623份,回收607份,有效问卷6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97.4%和96.3%。

1.2.3访谈法

走访辽宁高校,与体育部主任和相关专家、学者就高校体育社团进行访谈。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Wpss及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

2.1.1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现状

目前,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呈现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而扩大交往、缓解压力、提升综合体育素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也是目前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主要动机。见表1。

表1 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动机现状(多选) N=600

动机提高运动技能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扩大交往缓解压力其它 选择人数437361347314253121 %72.860.257.852.342.220.2

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也必须要多样化和专业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使体育社团持久发展,若社团成员的体育需求得不到满足,成员就会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离开社团,出现人数越来越少的现象。

2.1.2体育社团项目种类现状

调查可知,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项目种类方面与体育课程内容并无太大区别。在调查的33个体育社团中,足、篮、排传统球类社团10个,占30.3%,乒、羽、网小球类社团8个,占24.2%,健美操类社团6个,占18.2%,武术、跆拳道类社团5个,占15.1%,其他类社团2个,占6.1%。由此可见,大学生课余体育社团在项目种类上缺乏多样性,与课程内容的相似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分析原因在于受学校场地、设施的限制、指导教师的专项结构等因素影响,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还未能走进大学校园,大学生课余体育社团有的只是体育教学的简单重复。

2.1.3体育社团成员的年级分布现状

调查可知,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参与人数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递减趋势,600名被调查学生年级分布见图1,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主要时间是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占到总数的85%,而三、四年级参与人数呈现急速减少,分析原因在于一、二年级学生刚刚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对体育社团活动还是充满期待和好奇,加之一、二年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宽裕,使他们有较多的课余时间来参加各种活动。而三、四年级由于对体育社团活动有了几年的参与和了解,加之体育社团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大四学生面临就业、考研、毕业设计等现实问题压力,导致没有更多课余时间来参加其他活动。

2.1.4大学生对体育社团的满意度现状

大学生对体育社团的满意度是指社团成员参加社团活动后,所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1]满意程度高有利于调动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维持一定的长久性,反之,则会降低和打消参与的热情,甚至成为退出社团的主要原因。由表2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对体育社团的满意度较低,达到满意及以上程度的仅占43.3%,不满意占56.7%,说明有一半以上的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感到不满意,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

表2 大学生对体育社团满意度现状 N=600

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选择人数63197340 %10.532.856.7

2.2 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分析

2.2.1高校体育发展理念的偏差

在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中,课内教学仍然处于课程结构的中心地位,虽然近年来强调课余体育是课内教学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但是,从实际运行来看课余体育仍然处于配角和边缘的地位,而作为课余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体育社团的发展地位可想而知所处的局面。高校体育管理者和体育主管部门把体育看做是与其他学科一样的课程,只要课内教学搞好,体育工作也就搞好了,忽视了拥有广阔时间和空间的课余体育,至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还没有纳入管理者的考虑范围,从而导致目前体育社团发展的滞后性、松散性和低效性。

2.2.2高校体育社团较少的参与人数

体育社团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的参与人员,而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参与人数较少或者人员变动较大成为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些社团因为人员的减少而被迫停止活动,本文通过调查总结以下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主要原因,见表3。

表3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因素(多选) N=600

影响因素缺少技术缺乏兴趣缺少场馆缺少竞赛缺少时间其他 选择人数460422409346293106 %76.770.368.257.748.817.7 位次123456

2.2.2.1缺少运动技能

由表3可知,有76.7%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运动技能支持而不愿意参加相应的社团活动,害怕与其他技术好的同学形成反差,这说明大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还不容乐观,这一方面说明课内教学的实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课内教学的教法、组织形式、练习方法、教师投入等亟待认真思考和改革。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大学生运动技能较差与大学前所受体育教育不无关系,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体育教育仍然是短板,有的大学生在大学前没有任何体育技能,体育课程只是在补中学的体育课,提高运动技能仍是大学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社团的重要任务之一。

2.2.2.2缺乏健身意识

由表3可知,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成为影响参与体育社团的第二个因素,目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正是意识的缺乏导致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行为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大学生看来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还为时过早,在他们认为体育健身活动应排在文化娱乐、上图书馆等事情之后,有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坚持从事体育健身的大学生仅占19.12%,[2]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亟待转变。

2.2.2.3缺少体育场馆设施

体育场馆设施是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优越的体育场馆设施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同时,也会促进社团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而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瓶颈,在调查中有将近七层的学生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满意,导致学生对体育社团活动无兴趣,大学生对室内场馆和新兴体育项目的场馆设施的需求更加强烈。

2.2.2.4缺少面向全体成员的体育竞赛

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是大学生体育社团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经常性、高质量的竞赛活动能够提供大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同时也可增加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而作为大学生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因素之一,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其中原因可知,目前,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竞赛活动存在着缺乏趣味性、缺乏层次性、竞技特点突出的弊端,由于社团成员在运动技能方面千差万别,大多数成员运动技能掌握还在初级阶段,体育社团组织的竞赛活动都比较专业化,只能是水平较高的成员才能参加,致使很多同学想参加而没有机会参加,[3]竞赛活动的精英化严重,长此以往会大大打消技术水平一般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

2.2.2.5缺少课余时间

缺少课余时间因素列为选择第五位,选择比例为48.8%,还没有达到一般人数,而在选择人群上三、四年级占大多数,这说明缺少时间并不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参与社团人数较少还需从其他方面找出原因与不足。

2.2.3高校体育社团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规范的社团管理是大学生体育社团能够健康、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而目前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隶属关系上看,有的体育社团归属于校团委来管理,而有的体育社团作为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归口于体育部门管理,呈现多头管理机构,在现有的管理主体下造成大学生体育社团要么缺乏规范的管理,要么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指导。而对33个体育社团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了解可知,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缺少相应的保障制度,见表4。

表4 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基本制度建设现状 N=33

组织机构发展规划社团章程 有没有有没有有没有 选择社团1221330132 %36.463.69.190.93.097

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还缺乏规范化的制度来作为其运行保障,从而的导致社团发展的随意化、无序化,体育社团发展仅仅限于一些人聚在一起从事基本体育项目活动阶段,很少有长远的发展目标,组织活动也只是限于几场比赛而已,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体育社团缺少规范化的制度会导致社团随时处于解散的边缘。

2.3.4高校体育社团缺乏经费投入

高校体育社团的壮大与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层面的重视,而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形成和发展还只是少数学生体育骨干自发组织而进行的松散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社团的发展还没有纳入学校领导和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其中经费不足是每一个体育社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没有必要的经费来源就不可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而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体育社团经费来源主要是会员所缴纳的会费(见表5),偶有很少一部分商业赞助,而来自学校的经费投入几乎没有,体育社团在经费方面入不敷出,直接影响社团举办活动的质量和日常的管理。

表5 高校体育社团经费来源渠道调查(多选) N=33

来源渠道学校拨款会员年费商业赞助校友赞助 选择社团233131 %6.110039.43

2.3.5高校体育社团缺乏专业化指导

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是大学生体育社团专业化、高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专业化指导对于体育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制定活动计划、提高竞赛的规范化以及开展高质量的日常社团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在33个体育社团中有专业教师指导的有12个,仅占36.3%,更多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只是在少数体育骨干的带领下进行活动,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社团成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是造成社团成员流失的主要原因。而通过进一步对600名社团成员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目前还是非常需要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专业化的指导,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达到74.9%,见表6。

表6 体育社团成员对专业教师指导的需要程度 N=600

需要程度非常需要需要一般不需要 选择人数1423085595 %23.751.39.215.8

3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路径

3.1 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扶持力度

高校管理者要转变传统办学理念,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等教育目标,来充分认识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统筹学校各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扶持工作。团委应承担对体育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体育部门应加大对体育社团经费支持、提供必要的场馆活动设施和为体育社团选派工作认真负责、专项特点突出的指导教师来为体育社团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学校其他部们也应按各自职能对社团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以此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4]

3.2 提高体育社团多元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课余体育重要组织形式,在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体育社团作为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其功能首先要为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目标服务。但是,社团的发展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要发挥体育社团多元的育人功能,要为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发挥体育社团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着眼于健全人格、优良品质、组织能力、人际关系以及提高竞争意识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高校体育社团要打破单一体育运动为主体的格局,扩展多元育人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使之真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5]

3.3 提高体育社团的管理水平

高校共青团和体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大学生体育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在育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对体育社团的规范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在健全社团组织机构,制定规范的内部管理条例,制定和出台《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办法》,严把社团成立的入门审批程序方面建章立制,要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章程中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社团成立条件、经费管理、活动管理、指导教师配备等作出规定。要加强对体育社团骨干进行培训,提高社团学生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体育专项常识,同时,还要本着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加强民主建设,充分调动成员参与社团建设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不断规范社团发展,提高其管理水平。克服随意性,才能使体育社团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3.4 扩大体育社团经费来源渠道

体育社团经费的多寡和管理的效益直接关系到社团活动的规模和质量,是体育社团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6]高校体育社团要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去保障日常活动的开展,首先,应加大学校对体育社团的经费支持,高校团委和体育主管部门每年度要为学生体育社团制定专门的预算安排,保证日常活动支出和体育器材的购置。其次,体育社团成员缴纳的会费应该是现有条件下体育社团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会员会费要在自愿、公开、规范的情况下收取。再者,体育社团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开展社会有偿服务,比如,健美操、武术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社会大型活动的有偿表演,来获取一定的社会资金支持。在此三种经费来源的基础上,体育社团必须对资金做出严格的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保管好账目,年度提交一份资金使用报告,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3.5 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体育社团,聘任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来指导必不可少,高校体育部门要为体育社团选派技术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较强的体育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工作,并在工作报酬上予以考虑。指导教师除了给社团提高技术、战术上的指导外,对社团的日常竞赛组织、编排以及协调校外社团活动方面给予严格把关,确保社团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3.6 建立体育社团现代化的传播方式

相关文献和社团运行实际中发现现有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对外宣传的手段仍然传统,往往是利用新生入学或大型集会之际摆放桌子、悬挂海报、散发传单来进行社团宣传和招新,这些传统的方式不能对社团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不利于社团成员之间的及时交流,缺少现代化的交流平台。而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高校体育社团应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来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BBS论坛等平台,会员之间随时可以就社团有关活动、事项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看法,社团公众号定期推出与社团活动的相关信息,帮助大家了解体育项目的内容,对体育活动进行推广。这些现代的、便捷的交往方式不仅节省时间和空间、增加交流的频率和效率,而且能集思广益,更好地为社团做出贡献。[7]

3.7 在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中发挥体育社团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就是将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学生社团体育活动有效结合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8]和未来高校体育发展的目标。课内外一体化模式要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到基本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在课余时间的社团或俱乐部中巩固、运用、拓展、深化课内教学中的学习内容,形成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体育专业知识、提高体育文化、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对于大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以使体育社团在学校的地位得到提升,可以解决社团发展中的经费、教师指导和场馆资源等制约社团发展的问题。

[1]曹钰.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7(9).

[2]大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N].郑州晚报,2008-8-13.

[3]赵承磊.从大学阳光体育开展困境析大学课余体育之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87-91.

[4]李杰.兰州地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6).

[5]向静.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热点得几点浅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2:91-94.

[6]夏琼华.美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特征及其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6:22-26.

[7]陈添巧,沈克印.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7:37-39.

[8]张丽,许兰.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1:136-140.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Sports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nshine Sports

ZHANG Jinsong, etal.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Liaoning, China)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 年度课题:阳光体育背景下辽宁省大学生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 (JG17DB252)。

张劲松(197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

猜你喜欢

社团体育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社团少年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