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交响作品的欣赏
2018-04-01王小毛四川爱乐乐团四川成都610016
王小毛(四川爱乐乐团,四川 成都 610016)
我国对交响作品发展与推广可以追溯到清朝,但壮大和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是从新中国的50年代开始的。
在2014年,四川爱乐乐团的委约作品《锦绣天府》也是描写四川自然风光的。这首作品是四川爱乐乐团委约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先生担纲创作的《锦绣天府》。
其中有一首乐曲叫《我的四川》,这首乐曲从一开始就沁人心脾的纯净,是《锦绣天府》的结尾之曲,在经历了山山水水、人文情怀后,回归到了心灵的深处。这首曲子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那悠远空灵的乐器是我国的民族乐器“萧”演奏的,我的感觉是让人一下从都市的喧嚣和浮躁中,沉静了下来,满眼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而后半部分是由熟悉的小提琴演奏的,听起来像是一个人从孩提时代,经历了无数沧桑,无数阅历,让人有了新的沉淀,人心归一。刚才我在提到我们的原创作品中,提到了我国的民族乐器“萧”,在现代的交响作品里面可以视情况加入民族乐器。
下面这两首,同样是由四川爱乐委约叶小纲先生创作的《四川音画》中两个我个人觉得不得不提的片段。
“《峨眉》---写给打击乐和小提琴与交响乐队”,这部作品是总体展示了四川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当代风貌和人文情怀。那么在这段作品中,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特点。我们听到了第一段,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声音一直萦绕在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周围,通过作曲家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是梵音,因为峨眉山是佛教圣地,离不开佛教的影响,并且,我好像听到了作曲家用他独特的手法描写了大山的巍峨与神秘、秀美与灵动。恰似:壶中醉卧日月明,世上长游天地窄。为君吟作听琴歌,为我留名系仙谱。
第二段,是一段打击乐独奏家即兴创作的华彩段,什么叫华彩段呢,就是一般在协奏曲里面,留给独奏家炫耀自己技术的段落,一般华彩段都是由作曲家谱写好,独奏家来演奏,而这部作品是由旅德打击乐演奏家,胡胜男女士自己即兴创作的,可以说是叹为观止,如果各位和我一样,亲临了现场观看的话,会为那女性的阴柔之美搭配在整个段落的阳刚之气中而啧啧称赞的。在这里,音乐的画面感较强,真正的做到了音画一体。
朋友们,我们在欣赏交响音画这类作品的时候,要感受第一、他的指向性很清楚;第二、有强烈的画面感侧重于绘画性的描述;第三、有身临其境的享受。
我们刚刚提到的是音画作品,下面来谈一个欣赏音乐会的礼仪问题。有朋友问我:到底该在什么时候鼓掌?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听了我下面的介绍,各位应该就不会再出现这类烦恼了。交响曲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单乐章的,就象《红旗颂》或者《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之类的,通常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单乐章的乐曲通常篇幅不大,短的大约7、8分钟,最长也不过20几分钟,因此半场音乐会至少需要2至3首这样的乐曲。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节目单上看到半场的曲目超过两首,通常就是这类单乐章的乐曲,这类乐曲演完后可以马上鼓掌。第二类是多乐章的,通常是四个乐章,象《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就属于这类的。四个乐章的交响曲每个乐章的任务都不一样,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一乐章吸引你的注意力,二乐章让你入梦乡,三乐章温柔的把你叫醒,四乐章让你很兴奋。从时间上来看,4个乐章的交响曲都在40分钟左右,因此一首乐曲就足够半场音乐会的长度了,从节目单上很明确的就能看出来。第三类是组曲或者套曲,比方说《天鹅湖组曲》或者交响套曲什么的。这类组曲里包含的乐曲数量是不一定的,多的有十几首,少的也有5、6首。有时候在节目单上会列出明细,但也有不写的。我的经验是,先不鼓掌,等指挥转过来后再鼓掌。自然就不会发生鼓错掌的尴尬场面了。
在这里,我还想和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四川爱乐乐团2016年的原创作品《长征》,《长征》是由四川爱乐乐团委约我国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张千一先生为几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大型交响套曲。
第一篇章一开始,我作为一个观众就被四只圆号那几声刺耳的声音抓住了,好像是预示着什么事情要发生了,然后陷入了寂静几秒钟,偶尔能听见一点弦乐拨弦的声音,随后,曙光初现,合唱队的进入给整个气氛增添了光芒,小军鼓的节奏让人觉得一切又振作了起来,仿佛是要踏上一条光明之路,但是只很短的时间,又消失了......,原来,随之而来的是恋恋不舍之情,所以我们听到了又合唱队、木管、弦乐轮流演奏的十送红军片段。
在第二篇章里,我们被突如其来的极具压迫感的音乐形象压在了椅背上,这是冲锋陷阵的旋律,作曲家用圆号和长号表现了红军将士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踏着敌人的尸体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随后,弦乐在快速的演奏,让我们感觉被带入了胶着状态,最后,全乐队演奏了一个让人不舒服但又上扬的音符,让人感觉到场面很大而又非常悲壮,展现出了这场战斗损失很大。这个篇章极富有画面感,大家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战争那种厮杀的惨烈场面。
第三个篇章是讲的踏上征途,我们可以听见里面有脚步声,这些坚定而急促的脚步声让我们看见了红军在山脊上,伴着夕阳的余晖,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进,多么坚定的脚步,谁又知那个中的艰辛,每行进10里路就会失去一个战友的悲痛。但是红军战士没有停歇,伴着同样坚定的号角,大踏步的向胜利走来。
第四篇章是由三段组成的,红军当年在四川走过的路是最艰险的路,是最让人望而生畏的路,也是最多人性的情感之路。这个篇章由彝海结盟、雪山草地、羌寨迎亲三个部分组成,作曲家完整的描述藏羌彝汉的民族大团结,为长征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保留了实力。
最后一个篇章叫做大会师,一开始就听到三次中国大鼓的演奏,这是既具有中国陕北特色的乐器,众所周知,大会师是在我国陕西省延安市,音乐中处处充满着陕北民歌的旋律,而作曲家用他高超的创作手法,将民歌小调写得那么光彩照人、华光万丈。在跟作曲家沟通的时候,作曲家本人告诉我,他在长征胜利80周年来临的时候,有了一种新的感悟,他觉得长征的胜利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人类挑战极限的胜利,更是信仰的胜利。所以他用了少儿合唱,当孩子们纯净无暇的演唱开始时,圣洁的光环真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那个时候我眼含热泪,感受到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维护好这个由经历了那么惨烈、那么艰辛、那么难以忘怀的岁月的先烈们打下的江山。
《长征》这类叙事类交响乐,我感觉有三个特点:第一、具有很明显的历史文化特征;第二、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具有感人的情节和有矛盾冲突的显现。
关于轻松的欣赏交响乐的话题谈到这儿告一段落,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文章,交响乐在各位的心中会少一份严肃与沉重,多一份轻松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