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

2018-04-01胡思楠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48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学美的人类

胡思楠(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8)

设计的存在意义在于它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满足人类的使用需求,而产品作为一种使用工具,将人类的这些需求加以延伸,提高他们的可用性,这就是产品不仅仅要有审美的需求、还要有其功能属性。研究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也是工业设计美学的关键,在设计中,审美有很多要素随机的在一起,如同色彩绘画一样,把它们形成一幅完整的画作,看起来是那么和谐。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由一根线条、形态、色彩这些可以直接感官感知的东西所构成,就单纯的美而言,它不依赖于任何内容,所以它是一种自由的美、独立的美。

美,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美对于人来说,脱离了人,脱离了人的感情,就无法再定义美与不美,也没有任何意义,而审美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特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活动。李泽厚曾经将美的问题比作“自然化”的“软件”他认为只有精神能返回大自然中,才能形成人类心理构成的自然享受,人们对美的创造、欣赏,肯定它才是它的真正意义、自由的意义,从美上升到理论,就必然会进入到设计美学问的范畴里。

视觉学者们普遍认为,艺术创作的审美是给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得到的东西,它的最终目的是人类对于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够在社会中证实,是它以实质的形式出现,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而产品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产物的,它产生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需求而设计。艺术作品是一种艺术媒介,创造出一种感情孕育到形象体系中,这种体系是一种听觉和视觉上双重的存在物,是对现实中一种美的反应,也包括创作者对美的情感表达,艺术的美是反映美,而技术中产生的美是对于物质的某种需求,设计中的每是表现实用中的美,因此产品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

设计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对产品进行计划和预算;艺术则指的是人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之物。设计美学又区别于装饰和雕刻,研究的内容也不会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众所周知,设计是一个集所有科目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它的审美也是随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设计的核心是人,是为人的需求而产生的,所有的设计都是按照人的需求而展开的,不同的人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设计,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人文思想、经济状况、民族特色等等,表现在设计上都会产生不同的设计思想。特别是中国处在一个这样的文化核心的地位,更需要迫切解决这些问题。在生活中,设计可以很抽象,但也可以具体到各个细节,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因此设计在不同的阶段、不同阶层的人群中有着不同的内涵。设计就是“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出发,换句话来说就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为人民的需求而服务。设计师在完成一件作品时,要首先考虑人的需求,只有把人的需求放在设计首位才能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设计,如果大众都买单了才实现了它的最终目的。设计对人的关怀是不可或缺的,它与人的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的审美主要是以设计的美观而支撑,设计的美它贯穿着整个设计产品的本身,从而推动它继续发展,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的审美和欲望是随着物质的不断满足,正如孟子所说的“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们首先将自己的衣食住行解决好后才会产生美的需求,只有物质世界满足后才会再考虑精神世界。审美是始于物质,以物质为前提、基础,终于精神享受。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上的体系日趋复杂,社会关系也变得复杂和多样化,技术和经济体系在二十世纪就表现得关系十分密切,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高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新产品和新技术应接不暇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科技、新技术、新思想,那些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去粗取精,不能抛弃我们自己传统好的东西和思想,也不能拒绝外来的新鲜产物,任何产品都是存在于国庆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中国的产品就应该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我们把握住自己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把它放大、发扬光大,贯穿在产品中,让产品有思想,让设计活起来,能够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服务,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对于一件好的产品而言,它的使用价值几乎为零的话那么他就如同一个空壳,只有从设计的实用性出发,才能够实现它的价值。只有将它们协调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达到一种平衡,推动现在设计的发展和进步,从基础教育、培养人才、审美开始建立一个面向现代、未来的开放型的设计。

猜你喜欢

美学美的人类
盘中的意式美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