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2018-04-01吕海真宋小青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贫民窟城市形象空间

吕海真 宋小青(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一、公共艺术中的文化性

作为当代的艺术品,公共艺术除了在自身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态上日趋多元化、综合化,其作品主题的内涵也丰富起来,那么,公共艺术最为核心的价值是什么?其价值就在于作者不仅能够从形式语言上对作品主题进行有效的把握,满足自身的功能性外,也要突出其作品在所处空间中的所要表达出来的文化价值,公共艺术作为乡村文化建设中一种日趋重要的文化形式,起着愈加彰显文化载体和城市地标的作用,并成为城市的符号与象征。地标性公共艺术可以成为一个“点睛”之笔,凝聚乡村特色、维系乡村空间。

二、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

当代公共艺术从其内核要义来讲不应该局限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范围内,走向乡村公共空间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乡村衰落的问题中对于公共空间的拯救也是比较重要的,用艺术化的改造手法对于乡村公共空间来说是新的尝试,对于当下乡村发展面临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通过改造乡村公共空间带来的环境改善、审美提升、精神凝聚更是一种深度层面的影响。

壁画是传统公共艺术形式之一,通常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及历史感,国外有许多改造贫民区的案例,巴西贫民窟的房屋壁画艺术给当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他们将位于这种位于特殊地理位置的房屋进行绘画,甚至是整个贫民窟进行涂绘,目的是通过塑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来福射贫民窟居民的快乐与精神,引起社会对于位于城市底层阶级悲惨状况的关注,并为当地居民营造一种骄傲与喜悦的氛围,同时,它也将会成为这个社区内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旅游景点。迄今为止,这里已是巴西最有名的旅游地区。贫民窟原本在外界眼中一直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地方,充斥着暴力和罪恶。艺术家在作品创作中,并不是以宣泄个人情感以表达个人为主,而是以表现贫民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为主题的艺术行为,艺术家与当地居民进行合作,通过艺术来对抗外界的歧视并希望获得外界的注意。创作主题及创作活动的成功进行,从正面反映了贫民窟的居民积极的生活状态及潜力,改变了外界传统对贫民窟的负面看法并对贫民窟有了新的认识。像这样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很多,国内在建设乡村文化的时候,也用这种传承文化的创作手法来装饰乡村的公共空间,传承乡村特有的历史文脉,推陈出新,实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位于山西省许村是艺术介入农村社区的典型案例,许村“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乡村酒吧建筑是很久以前的旧房子改造的,既保留了建筑本身的形式又赋予它全新的功能,这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它真正的魅力所在:古老的中式建筑风格、西方现代式的落地大窗户,传统中式的房梁、西式的炉壁,中式传统的隔断、西式古典主义吊灯、桌椅等等。这一切让人不知身处何方,而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原本表现出的强烈文化差异竟然在这一间小酒吧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又令人惬意。

三、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角色

1、乡村文化的“点睛”之笔

人们诗意栖居的理想,往往伴随着对文化的追寻,这就对我们生活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更深层的需求,即在创作乡村空间中的艺术作品时多些点睛之笔,让人处处感悟到文化的存在。通过对乡村文化进行要素的提炼,并加以艺术表现,能够使人通过公共艺术窥见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内核之一斑。公共艺术可以说是城市文化中一个最具感性外观的部分,且公共艺术的发展史也无不证明了,其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容器或载体。

2、乡村形象的凝练与彰显

城市形象包含多种要素,既有外在的形式,如城市景观及多种视觉艺术形式构造成的审美外观,又包含人们内在的感受与体验。公共艺术也处于这个意义之网中,作为“有意义的形式”,新增的公共艺术需与其它要素之间对话与互动,与周围建筑风格与功能相呼应、与自然环境特质相对应、与人的各种心理与需求相适应,从而既呈现出一种整体的和谐与秩序,也成为场所精神或城市形象的表征,进而使得人们能透过公共艺术感受到最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本身。

3、乡村性格的内在需求

乡村性格可以说是由当地文化、形象等综合构成的一种气质。北京的沉稳大气、上海的时尚精致、深圳的年轻活力,这都是城市性格的表征,在城市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及城市形象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的性格或个性,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面貌,是既能为居住其间的人们感悟到,也能为偶尔顿足的人所体察到的一种鲜明气质,这是城市文化、公众精神、城市形象等长期互动的结果。

4、公众需求的内在表现

公众希望栖居环境不仅赋有外在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具有文化内涵,在生活中处处遇到美,感受美,也体验文化,感受文化。当今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设计艺术及设计现象通常是公众获得审美体验的首选,通过对公众精神的观照,地标性公共艺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与公众之间建立互动、对话的关系,从而使其对于所置身的城市、建筑、景观等不再茫然,而是能够以审美的眼光和自觉的意识去体验和感悟,这对于提高整体的公民素质有所好处。

四、意义

当代公共艺术不仅仅要在美化环境的层面起到改善乡村公共空间的作用,同时也是乡村多维度综合发展和重现生机活力的重要媒介,也肩负了增加乡村村民之间凝聚力的重要职责,引起村民对于公共意识的思考,它们不单体现本体的内涵,还需更多赋有文化的意义,它们或彰显着乡村的文化特质,或凝聚着乡村的形象与气质,或凸显乡村的性格与个性,或承载公众的理想与需求,最终积淀成为乡村文化的符号与象征。

[1]试论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精神文化内涵[J].李建文.现代园艺.2017(12)

[2]当代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研究--形式背后若干问题的探讨[D].熊若蘅.东华大学 2005

[3]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介入研究[J].汪海燕.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4]关于公共艺术介入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李爽.美与时代(上).2013(05)

猜你喜欢

贫民窟城市形象空间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肯尼亚推出贫民窟一日游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