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及涵育路径研究

2018-04-01朱恩泽张凡张译心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中华马克思主义

朱恩泽 张凡 张译心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大学生的文化观处在形成的过程中,当面对西方文化这种“新鲜事物”时,他们不能识别出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部分,容易对它产生盲目的崇拜。故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质疑。因此,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在传承和创造我国文化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系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否得以认可、发扬和创造。因此,在面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时,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解读

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目前,学界对文化自信的定义尚未严格统一。宽泛的理解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认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分析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观,彰显了他们的文化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在构建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发挥了重大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引导大学生接触、接受我国传统文化。最大限度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当前,社会上多元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高校,西方文化参差不齐,中西方的价值冲突使大学生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世界时分辨不清,手足无措,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导致他们的价值观混乱。面对这种形势,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建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烙印在骨骼中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独特标识!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广泛,包括古文、古诗、成语、戏剧、曲艺、书法、歇后语等。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很少接触这些内容,更谈不上认同,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很低。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倾向,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的,不适应这个时代,学习坚持传统文化就是故步自封。当今的大学生对传统的礼仪了解不多、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乏善可陈,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过“洋节”。例如,当代很多大学生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却不了解重阳节的重大意义。许多大学生由于文言文功底不深厚,倾向阅读翻译后的文章,而不是阅读原著。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国学热”现象,这种现象折射出当今社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抵触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特别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只有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会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基础,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然而,当代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盲目崇拜的心理,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却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我们处在文化多元的时代,各种外来文化充斥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其中,不乏有一些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被这些错误的言论所误导,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不信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此门课就是说教课、灌输课,对此门课程的兴趣不高,他们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了解,进而从内心不认同马克思主义。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涵育路径

(一)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今天的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工作者自身也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正义、爱国等理念,并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这些理念。教育工作者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彰显出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

(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社会主义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经过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被证明是科学的,当代大学生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西方文化消解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为此,教育工作者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净化网路环境,并努力打造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特色网站,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高校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系着中华传统文化能否得以延续、关系大学生文化价值观能否正确地塑造。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肩负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在高度认同我国文化的前提下,应深入挖掘出我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部分,努力传播我国文化。同时还要注重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并了解我国文化,进而对我国文化产生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中华马克思主义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