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性教学评价为主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2018-04-01陈鹏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陈鹏(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质性评价是指“通过收集非数量化资料信息并运用描述分析方法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类评价。”常见的语文质性评价方法有行为观察与记录、面谈讨论、小组分享等方法。与质性评价相对的是量化评价,“量化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数量化资料信息并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类评价。”常见的语文量化评价方法有纸笔测验、考试、结构性观察等。由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应该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但要以质性评价为主。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质性评价的要求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综合考查。”“‘语文素养’指的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语文素养的考核方式不仅仅是纸笔测验,而更多的是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谈话等方式的考核,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享讨论等方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自我反思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质性评价知识评估不是对学生学了多少知识的量化测定,而是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应用。
语文质性教学评价注重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考查,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指出“人的观念、行为受其所处情境的影响,因而对人的观念、行为作出解释,首先应该介入他所处的现实情境,对其所处情境的文化氛围进行深入的描绘。”质性评价是以自然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评价方法,在考察评价对象时,教育对象应该处于自然状态。只有深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境(课内、课外、生活场景等)中,尽可能地搜集到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获得与学生有关的多方面信息,对学生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2、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材料,通过这些材料了解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态度。”教师通过搜集学生的语文测试试卷、读书笔记、个人反思日志等,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袋,全面记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与量化评价相比,质性评价更关注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体的自发性、创造性,发展的多样性、可能性。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与“个性”,合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语文质性评价方法的策略
1、以三个维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评价也应该围绕这三个维度展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做到三个维度的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过程的完善和情感态度的支持;知识、技能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则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基础,并在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实现。
语文教学评价应该形成以三个维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与量化评价相比,质性评价的侧重点是非认知因素。在语文评价中,不能只用分数评价所有学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间差异。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兴趣特长等高级心理品质。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语文学习活动的多元性就决定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语文教师、同学、学生自己、家长等都可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与表扬,而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对学生作出中肯的、科学的评价。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指学生在集体学习中,通过相互观察、相互交流,发现和指出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以此激励和指导自己和同伴的学。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使学生交流思想,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取得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目标,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结果,及时发现问题,自己调整学习策略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能使学生通过自省,获得自我肯定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重要的意义,
3、重视语文素养的生成价值
语文素养的生成价值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上体现出的非人为控制的价值,比如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在作文写作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情感动机等,这些内容是教学进行过程中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因素。由于不同的学生的个体认识、思维方式、经验的差异性,学生的期待视野不同,面对同一篇课文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路。他们会基于自身的主体性去认识与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产生与预设的教育目标不完全一致的认识、行为和情感。这些“生成性”的内容,是能体现学生个性特征的有重要价值的教学信息,教学评价必须考虑这些内容。
语文质性评价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语文素养的生成价值,不是以预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而设置的,排除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质性评价实质上是一种个体内评价,是对学生的纵向比较,是把学生的今天和昨天相比较,以促进学生明天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
在语文质性教学评价中,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连续体来认识,每个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比如说在通过观察同学们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情景,就能看出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等。
结语:质性评价考查的是学生在教学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精神等各方面的变化,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评价信度和效度较低。教育是温度的,所以教育评价也应该是有温度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单纯的一张试卷是不能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建立以质性教学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