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的风格分析

2018-04-01李敏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商业片聂隐娘安生

李敏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刺客聂隐娘》在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刺客聂隐娘》带有浓厚的导演风格,是典型的作者电影,获得最佳导演奖是对导演对影片把控及处理的肯定,虽然影片有着浓厚的中国色彩,是一部值得叫好的中国电影,但是为何是获得最佳导演奖而不是金棕榈奖,以及为何获得金马奖的最佳剧情和金像奖的最佳华语奖,而票房惨败。

豆瓣知乎上不少观影者解读《刺客聂隐娘》十分到位,“它如一幅惊世绝伦的山水画,饱含中国文化之留白精粹,寂寥一笔,却形神具备,不着一字,无物胜有物”,被视作“知识分子电影”、“属于艺术院线的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来说,显然《刺客聂隐娘》被归为了精英文化,它的影像表达方式并不能让所有观众接受,造成了看懂的人是真懂,看不懂的除非是热爱电影不然不想去懂。在当下中国主流观众群体是85后、二三线城市小镇青年的情况下,《刺客聂隐娘》票房失败是必然的,但影片是值得被肯定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聂隐娘这样的影片被广大接受,而不是将其提升至精英电影的高度。它获得国际大奖,在外就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一种形态,确实是中国风格不同于好莱坞模式,但一旦在国外观众的认知中,《刺客聂隐娘》是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就是《刺客聂隐娘》,那中国电影将在国际上就只有精英艺术认同,而再无商业市场,毕竟国内大数观众尚不能理解聂隐娘。所以《刺客聂隐娘》这种完全中国风格的中国电影,并不能带领中国电影更好的走出去。

这就牵扯到商业片和文艺片之争,文艺片看不起商业片,商业片又嘲笑文艺片不懂变通,如何在纯商业片中加入艺术片元素,以及在纯艺术片中运用商业操作,产生出成功的商业艺术片和好的艺术商业片。

去年的《七月与安生》获的金马与金像奖的多数提名和奖项,在近年青春爱情类型电影由叫座不叫好到不叫座也不叫好的转变中,《七月与安生》可谓逆转,虽然票房上并不是特别出彩,但口碑持续爆棚,最关键的是大数观众不仅能看懂且能自我代入。《七月与安生》是典型的商业电影,但导演对影片的把控也很好,《七月与安生》没有流于一般的青春爱情片,它的故事讲到了每个人的内心,叙事手法上也能为观众接受,导演对影片散文化方式的处理,是文艺片惯用的技法,但是很成功的将其运用,个人认为,《七月与安生》是部好的艺术商业片。《七月与安生》即使放到国外也是有市场的,不止指人物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它的框架,这样的电影换任何演员来演都能令人拍手叫好。

或者在一种普遍的模式中加入自己的元素和思想,令人耳目一新,达到致敬而不是借鉴。如韩国电影《釜山行》,用的就是僵尸片的模式,东方的内容,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所以不止火爆韩国,也引起中国观众的观看热潮,一段时间内,《釜山行》刷屏微信朋友圈。遵循好莱坞的叙事框架又保持自己别具一格的味道,这就是中国电影要做的,所以有了张艺谋的《长城》,《长城》总的来说不是成功的,但迈出了中国电影向前输出发展的第一步。影片中秦腔、五色军和怪兽饕鬄等中国元素,一定程度上为影片增加了美感和层次,但《长城》被称为中国的“打怪片”以及从口碑和观众接受度来看,需要思考的还是很多。

除了《长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满满中国风的商业片,并在海外取得不错的成绩,《英雄》还曾连续两周称霸北美票房冠军。但北美票房排名最高的中国电影是李安的《卧虎藏龙》,不仅获得高票房,还获得奥斯卡奖项,同样讲中国的武侠故事,张艺谋的《英雄》和李安的《卧虎藏龙》完全不一样。张艺谋的电影风格更注重视觉冲击,鲜艳的颜色、万人的场面造成大叙事结构,其中的中国符号、侠义精神更像是元素的堆砌,深层的内涵表述并不动人。而《卧虎藏龙》更注重故事内核,人物的表现都是为故事服务,结尾玉娇龙飞身跃下五台山,看似戛然而止却把解释留白,让观众自己去回味思考,这种如人文画一般的含蓄之美,正是中国独有的东方美,《卧虎藏龙》是一场成功的李安式的中国武侠哲学的表述,更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于一身的成功影片。

纵观在海外取得不错成绩的中国影片,几乎都是表现中国功夫的武侠电影,这确实是中国电影打开海外市场的一种途径,但近年来的中国武侠电影能做好做出成绩的不多,除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而《一代宗师》在北美的成功也不全是因为影片本身的质量,为了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口味而剪辑的美版《一代宗师》,删掉了一些旁枝末节的戏份,更是在预告中加入了hip-pop音乐,在中国武侠里加入了美国流行文化,达到了可预期的效果。但就观影群来说,新增用户对武侠题材电影兴趣缺乏,目前年轻观众喜爱的还是青春、喜剧型电影,加之功夫影星的断层,以及徐浩峰新武侠故事电影的影响,中国武侠片的未来走向是未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市场需要的题材中去破解难题,抓好商业片的质量,做好艺术片的商业嵌入。

2017年《战狼2》的上映,引起的社会和行业关注及效应,影响了中国电影接下的来走向和内容格局。《战狼2》套用好莱坞式的孤胆英雄模式,将中国的爱国、忠诚的英雄推向了世界,口碑持续发酵,票房打破记录。这匹“狼”所到之处,万物“同叫”。《战狼2》打破了当时电影的局限,亦打破了流量为主导的资本市场,这种新类型电影在中国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发展。《战狼2》虽然票房可观,影片制作也十分良心,但在“中国电影走出去”这条路上,《战狼2》更多依靠地还是观众的爱国情怀。“一个英雄拯救世界”这种叙事模式,在好莱坞来说,早已是惯用的模式,《战狼2》更大程度上应该说是中国电影向好莱坞模式的探索和向国际化的靠近,引导了一股潮流,但并没有探索出真正适合中国电影的风格之路。

电影创作的基础是文本,文本的思想深刻性大大影响着成片的质量。“电影叙事中,针对某一角色在社会系统中的自我预期及其叙事表达,所反映出的往往是一种个体自身的当下存在状态与认同焦虑。”在这一重要的点上,近期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做了完美阐释,影片中每一个为了药而“不择手段”的人,在现实中都有型可依,影片所反应出的“高药价”对人性的摧残以及人性的改变,无疑是对现实的一种还原。《我不是药神》的成功,除去影片质量过硬,影片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其实远大于影片本身的价值,影片对现实的关注、对现实主义风格的探索,将给中国电影画上浓重的一笔。

观众观影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上升,直接导致观众对“好电影”的需求增加,而何为“好电影”,是中国电影需要不断去努力做好的命题。电影拍给观众看、故事讲给观众听,动词“观众”是名词“电影”无法忽视的必须元素,电影叙事,应更多转向对人的存在,尤其是对人的精神存在状态及其可能性的叙述关照。

中国电影的风格探索、“走出去”之路依旧漫长,但不断的探索和努力终会换来成功!

猜你喜欢

商业片聂隐娘安生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基于“双生花”视域下《七月与安生》的叙事策略与自我表达研究
我们来看一些文艺佳片压压惊
同一体的两面
身份的瓦解与重建
——从《刺客聂隐娘》看侯孝贤的“归去”主题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给你一个七月,换你一个安生
——评电影《七月与安生》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的商业片
从《刺客聂隐娘》到大九湖湿地
从唐画宋摹本中说聂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