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舞蹈风格特点探究
2018-04-01王玮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王玮(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少数民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地区,那里有着美丽的那拉提大草原,其丰富多彩的舞蹈特点也来源于长期在大草原上的生活及劳作,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大自然十分崇拜,受地域文化之影响,加之多元文化的渗透,在漫长的舞蹈文化发展进程中,哈萨克族有着自身独特的舞蹈风格,同时反映着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
一、动律风格特征
受草原文化影响,哈萨克族舞蹈的部分动律与蒙古族相像,虽然两个民族相隔甚远,但由于同是草原文化,在舞蹈中会有类似的动律特点,可见地域、自然环境对舞蹈动律成因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哈萨克族舞蹈中,肩部、及手腕动律相当丰富,虽与蒙族的肩动律看似异曲同工,但是哈萨克族常以肩膀动作配合手部绕腕进行,哈萨克族除肩部动律特征明显外,与维吾尔族相似,手腕动作也是极其丰富,但是绕腕路线不同,哈萨克族喜欢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绕腕,这样的绕腕动律成了哈萨克族舞蹈代表性动律,几乎是哈萨克族舞蹈中必有的动律,常见的还有追揉手,双手中指相触,像一团火焰徐徐升起。
哈萨克族的服饰对舞蹈动律也有一定的影响,因当地气候温凉,因此哈萨克族人的服饰并不简单,鞋靴是哈萨克族男女的必备,在草原上防止昆虫杂草,因此哈萨克族舞蹈的脚下步伐动律比较细微,尤其女性,没有特别夸张和运动路线很大的动作。哈萨克族喜欢穿坎肩,戴首饰、腰带,帽子的样式也是别具一格,女性帽尖以及袖口连接手背或者中指的地方喜欢带羽毛的装饰,服装的总体样式看似天鹅,受服饰特征的影响,哈萨克族女性没有维吾尔族动脖子的习惯,而是晃头,轻轻的抖动帽尖上的羽毛,手背上的羽毛配之绕腕动律,显得十分有特色。
二、舞蹈音乐特色
哈萨克族舞蹈音乐节拍多以2/4、3/4、4/4拍子为主。2/4 拍3/4拍为常见音乐,这种音乐结构比较自由,单乐段基础上加副歌是较典型的结构方式,常有乐句不等长的非方整性特点。而在复乐段中,副歌大多主要以主部的扩展或者变化重复,要么完全重复。因此,舞蹈的动律风格也会受旋律节奏的影响制约而变得特别,3/4拍的舞蹈音乐使得哈萨克族舞蹈的步伐动律常见碎步,以及类似“波尔卡”的舞步;2/4拍节奏的舞蹈音乐使舞蹈动律显得十分活泼热烈;哈萨克族茶余饭后会以歌舞助兴,一般2/4拍的舞蹈音乐在这样的场合较多见。由于大多数舞蹈音乐都以抒情表白为主,节奏柔美,所以哈萨克族也被称为新疆最浪漫的民族。音乐主要的伴奏乐器是“冬不拉”弹拨乐,听上去类似吉他,但外形十分特别,松木制成的音箱,有扁平的也有瓢形的,琴杆很长,共有10个品位,两根丝弦便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哈萨克族的舞蹈音乐中从来没有少过“冬不拉”的伴奏,一般在舞蹈演员还未出场,音乐先响起,只要有冬不拉的声音,就可以确认为哈萨克族的舞蹈。
三、舞蹈表现形式
哈萨克族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他们将这种情感寄于舞蹈之中,因此在哈萨克族带的舞蹈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对动物的模仿,和生产生活的再现。原始的生存环境和单纯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
(一)、对自然的崇拜——图腾舞
哈萨克族会将对图腾的崇拜体现在舞蹈当中,他们对草原上驰骋的“马儿”,和湖泊中身姿曼妙的“天鹅”有着特殊的情感。生长生活在伊犁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因此哈萨克族对马儿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他们认为马儿温顺、勤恳、矫健,因此在哈萨克族的舞蹈当中,常会出现模仿马儿奔腾,或者骑马驰骋的动作,动律给人感觉紧张而有利,表演主要以男性为主。这一点也与同是草原文化的蒙古族略微相似,但是由于音乐风格的差异,导致舞蹈的风格动律上大有区别。
而女性舞蹈多则以模仿天鹅为主,传说天鹅是哈萨克族的圣鸟,在哈萨克族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常见天鹅的身影,万物有灵,天鹅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哈萨克族对天鹅的尊崇与敬仰也都表现在了舞蹈,以及服饰当中,哈萨克族女性服饰的灵感也是来源于天鹅的形象,所以哈萨克族的天鹅舞,给人感觉深情而柔美、轻盈而含蓄,有时用身体表现天鹅形象,有时用手臂表现两只天鹅相互对视交流,对天鹅舞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二)、对生活的热爱——劳动舞
哈萨克族的劳动舞主要有“挤奶舞”、“擀毡舞”。既然是游牧民族,“挤奶”这样的劳动生活是一定存在的,这与同是草原文化的蒙族,依然有着表演形式上的雷同。挤奶舞满载着哈萨克族对生活的热爱,也是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哈萨克族特殊的舞蹈再现形式,舞蹈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反映和再现这个民族的生产生活风貌与内心思想情感的特点。
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普遍居住在自己亲手制作的毡房中,毡房的外形与蒙古包相似。条件相对优越的哈萨克族家庭的毡房也是很讲究的,毡房里面会用不同的布料裁剪出风格各异的团,将围毡修饰起来,格栏的周围都挂着花色各异的壁毡,他们没有沙发,地上会铺满地毯和花毡,辐柱上也会刻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花雕。由此可见,哈萨克族是个十分勤劳并热爱生活的民族,他们将这份热爱之情同样寄于民族舞蹈当中,也就是“擀毡舞”哈萨克族舞蹈中特殊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哈萨克族在制作毡铺时的情形。
四、传承与保护
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总人口数为1462588人 。新疆众多少数民族因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特质,有其民族特殊的舞蹈文化,尤其是像塔吉克、哈萨克等这类人数相对较少、居住集中又少与外界联系的民族来说,他们具有很强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应当被重视,民族舞蹈的根仍是与该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加之“一带一路”对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视,新疆的经济将会迅速发展,而舞蹈恰恰是反映民族文化现象的一面镜子,如果在交通、信息发展迅速的当下,对本民族原有的舞蹈特质文化不加以挖掘整理保护,很容易被其它文化融解,失去原有的风格和特色,致使舞蹈文化的发展走向趋同。综上,社会的变化影响着舞蹈文化的流变,因此我们当下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哈萨克族这类相对原始的民族舞蹈表现形式加以挖掘和整理,使这些富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