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中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
——以陕西省安康市J县N镇干部为例

2018-04-01张婷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北京100081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贫困户精准

张婷(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北京 100081)

一、调研背景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显著方面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众与贫困地区存在,因此很多地区采取精准扶贫政策,每一位基层干部负责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以期为其提供思想、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便利,这也使得基层干部的工作时间不仅用于处理其日常事务,还要用于驻村扶贫[2]。基层干部作为扶贫政策的直接的执行者却总被忽视,他们对于目前我国扶贫的进展、方式以及效果等都有自身的想法,而且他们自己的工作状态以及和群众相处的方式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可以作为衡量精准扶贫绩效的一个切入点,而基层干部的工作直面村民,有更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些都值得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探究。

本文对陕西省安康市J县N镇便民服务窗口部分干部进行了访谈调研, 该镇主要包括7村1社区。对于扶贫采取的是 “支部+ X(X指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企业)+贫困户”模式,开创政府、企业和贫困户的方式,根据贫困户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帮扶,有劳动力的通过技术培训上岗,确保有事干、有钱赚,对有产业基础的农户,发挥好公司和农户的共同发展模式,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确保产业增收。通过调研,对基层干部在具体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为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其工作满意度进行系统的衡量,并通过对策的探究,力图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也使得基层干部能够更好致力于基层发展。

二、调研过程

首先,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对陕西省安康市J县N镇整个政府的干部所在部门、姓名、职务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其在扶贫过程过程中负责的村落也进行了梳理,据此了解干部在扶贫过程中各自所充当的角色;其次,为了更好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镇政府成立了便民服务窗口,使得所有部门及其职员能够相互协调配合,并且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予以公示,使得所有基层干部能够更加积极规范的投入工作当中;最后,选取四位典型的基层干部进行详细访谈,了解其工作状况及其所思所想以及工作满意度进行记录梳理,以小见大,进而推断基层干部的普遍动态和心态。

三、调研结果

在对陕西省安康市J县N镇进行调研后,得到了详细的数据,包括每位基层干部在扶贫过程中职责,以及如何通过便民服务窗口进行统一的协调配合,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对四位基层干部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干部1,30岁的女大学生村官,育有有一子一女,都在上小学,到目前为止在该镇工作5年。对其进行访谈的内容大致归纳如下:因为镇政府干部人数不充足、使得上下班时间不定,节假日也经常需要值班,严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得带着子女上下班,因此工作效率不是很高;工资收入很低,但是工作时间却很长,压力也很大,尤其是在最近精准扶贫期间,有4户贫困户需要在其管理下脱贫,压力很大,因为每户贫困户脱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在一年内持续关注,且其中一户因为无子女,自身不愿意工作才致贫,这样的情况使得脱贫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工作压力比较大;负责脱贫的4户人家在村里,因此联络不方便,有时甚至需要住在村里进行考察;有计划考公务员,但是因目前不仅负责党务工作还要负责扶贫工作,再加上家庭的负责,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考,如果可以希望能够将更多的工作安排在上班时间,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有一些可支配的时间来照顾家人,而且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基层工作觉得还是太辛苦且报酬不高;上层领导给与的关怀就是允许带孩子过来上班,但是其他方面的照顾几乎没有;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很好,地方政府也有帮助困难户脱贫的对策。该镇的自然环境很美,这使得很多贫困户可以依靠旅游业脱贫,例如开一个农家乐;而且附近的山上有中草药可以捡,只有足够勤快,可以通过卖草药维持生计;很多企业帮扶贫困户,给予其资金的支持,让其开展养殖业,也可脱贫。脱贫的手段很多样,只有贫困户自身动起来,脱贫指日可待。

干部2,38岁的男性干部,家中有一个8岁的女儿,在该镇工作十余年。对其进行访谈的内容大致归纳如下: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需要驻村工作,工作强度大,一般一周到两周回家一次,最长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没有足够时间在家陪妻子和孩子;对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十分看好,因为其包了6户贫困户,经过一年时间,已经有3户基本脱贫。各项政策现在对农民都十分有益,对此其感到开心;工作年限长,但是越是工作的时间长,越对该镇有感情,曾在一次洪水因为帮忙抢救村民的物资中头部受过伤,通过扶贫工作、深入农村内部与很多村民有深入接触,因此对农民的境遇有更深刻的体会;便民服务窗口的开通有积极意义,因为所有的干部可以在一个组织内部工作,大家都遵守相同的规章制度,这使得工作更有纪律性和组织性,也使得为人民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基层干部普遍一人身兼数岗,因此工作往往超负荷,如果提建议的话,希望工作岗位人数增加、时间规范化、岗位职责能更细化;觉得自己已经不太可能有晋升的可能,也安于现状,但是希望能够对其退休后的医疗和养老等各个方面国家能够给予安排,把大部分的青春奉献给了工作,也希望在退休后能够有适当补给,这样不至于拖累孩子;因为自己工作时间比较久,和一些领导干部也经常接触,但是没有感受到很多的关怀,反而自己帮扶的村民对自己有很大的感恩之心,因此感觉工作的动力就来自于此。

干部3,是一位现年32岁的基层男性干部,在当兵结束后被分配在当地县文化局上班,因为要求每位干部驻村扶贫,因此来到镇政府上班约一年。对其进行访谈的内容大致归纳如下:他直接就住在了某村,这样更有利于随时了解村民的动态,跟着村干部一起抓扶贫工作,一般一个月回家一次,家中有一个3岁的女儿;他总体对国家的扶贫政策赞同,也对目前取得的进展表示欣慰,总在朋友圈发关于扶贫进展的动态,因为觉得这每一个小的动态都能体现国家对老百姓的关注和关怀;工作内容相对来说不是很多,但是却耗费时间,因为需要和村干部们一起深入每户村民家中进行政策的讲解,使得村民能够对国家最新的扶贫政策有更多的了解,并随时对村民的疑问进行解答,在一些政策落实的过程中,需要随时关注贫困户的动态和反馈并作出相应记录;村里需要帮扶的对象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定符合贫困标准的村户才能享受到国家的帮扶政策,因此贫困户的选取等工作其实很重要,需要订立具体标 准,而且对贫困户的脱贫情况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确保每年都有贫困户脱贫,因此他的工作相对来说琐碎但是却至关重要;喜欢运动因此也和一起下乡的干部经常打球,也和过来视察工作的领导们一起打球运动,觉得一年的下乡时间是个很好的锻炼,因为还年轻,所以希望能有晋升渠道,这样工作会更加充满动力和目标;工作虽然对扶贫的贫困户有考核,看是否在一定期限内脱贫,但是因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各异,因此脱贫的情况不应当作为考核干部的唯一标准。

干部4,是一位45岁的基层干部领导,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多年。对其进行访谈的内容大致归纳如下:在基层工作的年限很久,因此对国家政策的变迁有最深切的体会,觉得国家始终在关注农村的发展,自己也亲自见证了这些年农村欣欣向荣的发展,尤其近些年的大力度扶贫使得最后一波在贫困线挣扎的村民能够享受到最大的优惠,进而摆脱贫困,生活的更好;在扶贫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困难,包括对基层其他干部工作的安排和协调,因为很多干部有自己本身工作的压力,再加上扶贫工作的压力,如何能够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是他一直致力的工作;村民之间关系的协调,因为一些村民对国家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因为面对政策首先想到的是排斥,如何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贯彻政策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采取的是企业帮扶村民的方式来脱贫,因为和各个企业的交涉和协调也是脱贫路上十分关键的步骤;面对工作也十分有压力,但是更多的是动力,想到更多的老百姓能够拥有更幸福的生活,也很欣慰;他认为基层干部十分辛苦,因为需要直接面对老百姓,面对各种现实的情况,这和其他干部的性质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工作环境较差,强度大;对于基层干部的升迁,没有固定的路径,缺乏有效的考核,这确实是切实存在的问题,也使得很多基层干部都缺乏工作的积极性,或者通过一些其他的渠道调任其他部门,基层不在干部们职业规划的范畴,这使得到任基层的干部们很多只是在消磨时间,这无疑不利于基层的长远发展;他已经是一个小的领导,也比较满足于现状,希望在自己在任的期间能服务于更多的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完整的句号。

四、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对整个陕西省安康市J县N镇便民窗口的调研,全面了解其干部的主要职责以及便民窗口的规章制度,通过对四位基层干部的具体访谈,知道其对扶贫工作的看法以及其对自身工作的评价,以此为基础可以为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精准扶贫作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头戏,力求使得农村偏远地区的贫困户也能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硕果。基层干部是这项巨大工程的直接实施者,其起到的是桥梁般上传下达的作用,因此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所为对整个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经过调研发现,基层干部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保持认可和积极践行的状态,但是普遍工作满意度不是很高,例如经常不定点加班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没有明确的晋升途径因而缺乏更深层次的激励因素、薪酬待遇不够合理等这些因素间接影响到了他们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基层干部对工作各方面越满意,其在扶贫工作中会更加高效;而干部本身的年龄、性别和学历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工作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基层干部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激励,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应当对整个精准扶贫的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基层干部的自身工作内容和专长,进行合理分工,以使其不仅对分配的工作内容有明确的了解,也能够结合自身专长更好的投入工作。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内容息息相关,政策的设计和执行很少从基层干部的角度进行,往往只将其当做被动的接受者,但是最好的方式是在进行工作分配之前,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加具有参与感和被尊重感,并对分配的工作任务具有更高的配合性和接受性[3]。在对基层干部选拔的过程中,也应当将很多现实因素囊括,不能将基层干部岗位当做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工作,而是应当将性格、能力以及职业规划等综合能力都纳入考核范围,并有合理的选拔、升职和离职的渠道,使得基层干部队伍能够始终保持新鲜的血液,以更好的致力于基层的发展。

其次,应尽量提高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在分析了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后,应当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不同的干部进行激励。例如有的女性干部因为总是加班无暇照顾家庭的,可以将其工作更多安排在工作时间;一些男性干部因为缺乏晋升途径而不满的,可以对其职业进行长远的规划,使其拥有奋斗的动力;一些干部因为薪酬过低而工作热情不高的,可以对干部进行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并按季度或者年度对优秀干部进行奖励。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对基层干部至关重要,因为现在的基层政府缺少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即使有考核也完全是随意定性进行的,这使得很多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的多少并不与绩效挂钩,工作的成果很多也会被上层领导抢占。建立了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尽量使能够计算的考核内容量化,这会使得基层干部对自身工作更加尽职尽责。村民的满意度也应当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内,因为基层干部更多的是与村民打交道,服务于村民,村民的满意度能够直接反映其工作的态度。精准扶贫不仅需要基层干部的充分参与,村民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脱贫项目的选择应当结合村民自身的意愿,脱贫与否也应当让村民进行评议,而不是干部自身确定是否脱贫,而且脱贫工程中也应当允许村民始终监督[4]。

再次,应当对基层干部内部进行文化建设,使其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这样使得干部拥有更多的归属感。有些干部精神涣散,得过且过,并影响到他人工作的,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如果仍旧不积极投入工作,应当进行适当的惩罚。因为基层干部更多的时间是与村民直接联系,因此村民和干部之间也应该努力构建良好的关系,只有基层干部对村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关系,开展工作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基层干部的工作受到政府和村民的双重监督,因此其压力较大,脱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因此对基层干部应当进行心理建设,使其有打长久战的准备,并用节假日时间组织集体活动,不仅能够使得基层内部有更多的凝聚力,而且能有有效缓解工作压力[5]。

最后,上层政府应当对基层干部的各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不仅是工作中,更应当包括生活,因为很多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时不分开的,他们将自己的子女带去上班,在任何需要的时间投入工作,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基层干部将很多的时间奉献给工作,政府应当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生活进行关心,并对其子女受教育情况、医疗情况和养老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关注,最好有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对基层干部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备案了解,对一些特殊困难的基层干部进行进行适当帮助,以使基层干部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充满归属感,且更加没有后顾之忧的投入工作。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贫困户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