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网络德育规范化体系
2018-04-01郑雲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郑雲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高校网络德育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校德育与网络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发展前景光明的高校德育模式。尽管在教育模式、方法等方面有着颠覆性转变,但根本上依旧是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德育在搭互联网“顺风车”的同时,必须坚持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不动摇,因此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高校网络德育在发展中的不足,挖掘高校网络德育的隐患,加强高校网络德育的规范化,让其成为为我国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得力武器。
一、高校网络德育主体的规范化
高校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光明的前景。但由于高校德育的极端重要性与高校网络德育的复杂性,使得我国的高校网络德育必须要加强规范,从而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
网络虚拟性与交互性强等特点,极大的改变了人际交往的关系。在高校德育境遇下,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更加便捷频繁。网络中的海量信息冲击着学生们的固有的知识体系,唤起了他们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得他们敢于以自己的理念去对抗向他们传授教育的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的主体性地位产生动摇,权威性受到挑战。在面对学生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德育工作者往往由于自身接受信息能力不足,思维固化等原因只能以单一、空洞、缺乏文化内涵的“老一套”教育方式去疲于应付,这样往往会使得学生难以信服,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文化反哺”现象。对此,在高校德育中,必须使德育的主体规范化。
(一)德育工作者的主体性规范化
在高校网络德育中,必须保证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并不是指绝对的、权威的,而是主动的、引导性的。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强化自己的教学技能,要深刻认识到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固守传统就等于落后,要紧跟互联网中信息传播的速度,要在学生了解到这些信息之前,自己先熟练掌握,从而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学生们的质疑与困惑,而后通过新型的德育方式方法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在德育过程中放低姿态,以“朋友”的身份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就确保了德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在德育过程中主动引导,扮演“领路人”的角色,而不是固守传统,措手不急的应对学生们的困惑,或者以权威姿态强硬地不容许学生质疑,造成与预期相反的德育效果和压抑的德育氛围,使德育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
(二)受教育对象的客体性规范化
高校网络德育的受教育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年轻气盛,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他们不屑于服从“权威”并敢于向其发起挑战,而德育工作者往往被他们视为“权威”。因此,受教育对象的客体规范化,则要求学生们要尊重德育工作者,把德育工作者看做朋友,看做一个有经验的长者,在尊重的基础上去敞开心扉的平等交流,而并不是把他们敌视为“权威”去反抗冲破,亦或产生鄙夷心理,认为老师教育方式已经与时代脱节,无法解答自己心中的疑虑,从而反客为主,将德育中的师生主体关系尖锐化,导致受教育者在德育道路上脱离“领路人”的引导,走入歧途。
二、高校网络德育内容的规范化
(一)高校网络德育的规范化应体现在确保德育内容的主流性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单纯的价值判断,他们很难在互联网大量的信息中区分好坏,好奇心使得他们敢于尝试任何事物,一不留神就会踏入陷阱;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使得他们不屑听从任何过来人的忠告,宁愿自己碰的头破血流,稍有不慎就会犯下错误;缺乏社会经验导致他们轻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反而对主流价值观表示排斥。而如今网络中大肆宣扬的读书无用、一夜暴富甚至鼓吹自杀、崇尚暴力等扭曲理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使他们不再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不再安于勤劳致富而是幻想着各种非正规方法来获取钱财,从而走向违法犯罪甚至消极厌世、漠视他人生命等。这就要求高校网络德育在利用互联网带来丰富德育内容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审查不良信息的发布,阻断有害信息的传播,高校德育工作者在信息的筛选过程中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确保受教育群体接受到的是正面、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
(二)高校网络德育的规范化应表现为要确保德育在网络中仍旧占有主导性
如今,网络早已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上多元的价值文化处于激烈的交锋与碰撞,大学生很容易因为新奇而沉迷其中。高校网络德育如若一尘不变,则会在这场交锋碰撞中趋于弱势。对此,高校网络德育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不断拓宽德育渠道,不断创新德育方式,坚守主流思想阵地,占据主导性。如在网络上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网站亦或是公众号,以QQ、微信、微博等为载体,大力宣扬社会主流思想,宣传社会正能量,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高校网络德育的规范化应表现在使德育牢牢贴近生活
任何理论无论鼓吹的如何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生活则都沦落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德育,根本上就是立德树人,是为了指导大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行优良、有血有肉的人。高校网络德育只有从现实出发,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这样才能把德育效果内化到每个学生的血肉之中,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德育出自生活,也要回归生活。如果将高校德育仅以不断拔高理论程度为抓手,则难免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实践意义。因此将德育不要只局限于理论传输,德育的阵地禁锢于思政课堂,而是创新多样的德育模式使德育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人情味。例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网络热点问题讨论,参加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或者户外模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其中,帮助大学生形成与时代相契合的意志品质。
高校网络德育是现价段高校德育的新模式,也是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德育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是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网络德育的规范化是保证这项重要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建立高校网络德育规范化体系,是从制度上和内容上保证高校网络德育的规范化,从而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