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努力开 蝴蝶自然来
——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引发的思考
2018-04-01于旭蓉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乾西小学浙江金华321000
于旭蓉(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乾西小学,浙江 金华 321000)
【引题】
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习主体得到体面的言语实践机遇,帮助其建构合理的图式。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悉心引导每一次思维的转换,耐心等待每一回思想的升华,把课堂的空间尽量打开,让学生尽情地舒展自己、释放自己、提升自己。在课堂上师生、文本的多方语言交汇过程中,在开放和真诚的倾听和倾吐循环互动中,必然会激发意义的生成、思想的升华、智慧的迸发。
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充分的语文实践中领会、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真正把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落实到实处,必须完成语文课堂的转型,既关注写什么,又关注怎么写,既教言语内容,又教言语形式,让教学过程得意、得言、得思。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表达,课堂就有了学生自主语言实践的时空,避免了在内容繁复分析上的消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努力“花开”——创设良好的情境,运用巧妙的教学策略,自能引得蝴蝶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激发了,才能更有效的学好语文。
以文本中的重点词语为目标,把重点词语、短语复现,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这些词语成为积极语汇。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现象,然后根据这些语言现象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来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秘密。看似寻常最奇崛,阅读教学要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眼力,教师须慧眼识珠,看到学生看不到的语言风景,引导学生在疏忽处驻足欣赏,平中见奇,体味语言魅力,发现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能力。让语文的芬芳更浓郁些,引得蝴蝶主动前来,自觉的驻足!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一、谨小慎微,设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的目的及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以及教学的长远效应都将起到极为核心的作用。由此,关注小处,谨慎考虑,句句斟酌,以达到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是关注学生发展的有效举措,是语文教学中语用的价值体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腼”、“腆”等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中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方式;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的。
二、积小成大,积累词语。
【字词教学片断一】
(一)、说说反义词
黑——白 好——坏(恶)美——丑
美丽——难看 美好—— 邪恶 丑陋 难堪
善良——凶恶 精彩——糟糕
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坐端正,还要善于思考,而且要能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思维,也就是发言。
(二)、我们可以发现反义词说的两个意思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精彩”和“糟糕”,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个词语来加深它们的程度,比如“非常、极了、很、透了……”
(三)、出示课题,齐读,你有什么疑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课题。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更要加强对积累的内在机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全面地理解小学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内涵,是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的前提,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在本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以训练学生的字词积累。首先,揭示课题我是通过“说反义词”的方式,引出“糟糕”和“精彩”这对反义词,既训练了反义词,又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截然相反的词语会出现在课题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字词教学片断二】
课文预习了吧?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糟糕 搂住 奇妙
公司
巴迪 誊写 放置 自豪
(一)检查认读,重点理解“誊写”(抄写)(二)归类(三)听写
其次,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那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又能主动积累多少的词语呢?在课堂上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本次词语教学做了三个层次的训练。难写的字的重点指导,加深学生记忆;通过归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语的词性,为运用词语打好基础;“听写” 是字词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也是学生加深记忆、深入巩固的好方法。词语积小成大,积少成多,不仅积累了词语,也教会了积累的方法。
三、小试锋芒,概括大意。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素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低下,抽象思维差,兼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概括能力训练的淡化、弱化现象,造成了小学生概括能力的低下。针对概括过程中感受、理解和综合的心理轨迹,小学阶段学生概括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把握好概括的“尺度”;教师在小学各个年级段的课堂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渗透学生的概括意识,把握好概括的梯度;针对各类文体的课文,把握好概括的法度,采用抓住重点词句、问题引入、课题扩充、段意归并、要素罗列等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次的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不过是引导学生“小试锋芒”,在亲切、随和的谈话氛围中,不露痕迹地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渗透“课题扩充”的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可谓是“有心插柳柳成荫”!
【教学片断】
(一)、借助课题我们来说说话。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你有什么发现?(课题中有“引号”,说明了是别人说的话。)“精彩极了”是谁说的?(母亲)“糟糕透了”呢?(父亲)这两句话都是对谁说的?(巴迪)学习生字:迪(提示“走之底”的笔画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对巴迪写的一首诗的评价。
(二)、说着说着,我们就根据课题知道了人物、事件,而记叙文还有哪些要点?(时间)默读课文,课文中讲到了几个时间?联系课题,发生了什么事?完成填空,通过补充课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先讲“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再讲“我”(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最后讲(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雕虫小技,走进文本。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很多课文的动人魅力大多隐藏在细节里面,教师若能关注这些细节,便可突出重点,迅速进入文本语言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品融为一体,方能“将其言若出吾口,将其意若出吾心”。在细读中捕捉文本的关键学点。我们是读者又是教者,要教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要依据课标、编者意图、孩子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汉语言文字特点来浓缩知识点。都说我的课堂我做主,可有时是不能做主的,不可能一节课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定要围绕“语言文字训练”来精选关键学点。本课的教学中,我用了“雕虫小技”——找语言。“母亲的评价”和“父亲的评价”截然不同,可想而知,学生初次的理解会是表面的“表扬和批评”。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将这两种评价孤立开来了。由此,我使用“雕虫小技”——找语言,从两者的语言中区寻找他们的共同点——爱。细读文本,才能走进文本。
【教学片断】
(一)、体悟“母亲的评价”
1、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用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读课文,找出母亲和父亲的语言,感受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方式。在旁边做上标注。
2、出示句子。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惊喜、赞扬)
A重点理解“眼镜亮亮地”、“兴奋”、“嚷”三个提示语;(加上一定的表情,可能更能激发你内心的情感——神态、动作)
B想像动作
C读句子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A“一件奇妙的事”指什么?为什么奇妙?(孩子只有七八岁)母亲说这句话时应该是怎么样的心情?
B理解“上前”
C想着孩子,加上动作读句子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A前半句为什么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B找出重点词“第一、需要”,读出情感
C理解“嚷”,嚷是怎么样的?读出母亲对孩子的保护
从这三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这个极端的断言,它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读句子
(二)、体悟“父亲的评价”
1、父亲又说了什么呢?出示父亲的话
“这是什么?”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2、读句子,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从父亲读诗的慢,体会到父亲对孩子的别有用心。相机出现句子“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B从第三句话中提示语放后面,与把提示语放前面比较,体会父亲的内心
小结:我从心底里知道,“糟糕透了”,这个极端的断言,它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体悟“巴迪”
1、如果一个孩子,听了母亲的赞扬,内心会怎么样?(自豪、有信心)
2、父亲的话是对巴迪的批评,听后巴迪怎么样了?(沉重、失声痛哭)
3、不同的话,却是相同的爱,再读句子。
【教学反思】
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泛,见多识广的他们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也更彰显个性,对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准也不再只是博学多才了,还要风趣幽默,亲切和蔼而又不失时尚,要不然,孩子就会说你“out”了!难怪语文老师常常感叹:这语文老师实在难当!尽管如此,作为一位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怎样教才能使你的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怎样交流才能在学生心田激起灵动的火花?怎样教导才能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受益终生?
(一)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如果语言教师自身都古板、僵化,缺乏对生活和教育的激情,又怎么能不断进步,你的课堂又怎么能鲜活生动呢?学生又怎么能从你的教学中获得灵感呢?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训练自己对语文教育无比热爱的美好激情。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把语文教学当成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看待;二要把你的学生当成延续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当成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只有这样,你才能倾注自己生命所有去关注它,热爱它,你才能想尽一切办法去丰富它,完善它,也只有这样,你才会认真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它在你的心田激起火花,让它与你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以一种感人的、可爱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去不断吸收专业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这一切的付出,你都会从中收获到一种生命意义得以充实的无限乐趣,而不会是一种负担。所以,语文教学只有是老师的爱好,才能更有生命力。
(二)不断反思,不断追问,拓展无限空间。
语文教学是一个生动的、很有个性的再创造过程,无论你的见解多么新颖,你的教法多么独特,也难免受到自我思维的约束和限制,而如果我们能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对自己的教学又可以增添新活力。 “不耻下问”,不论是学历不及你高还是经验不及你丰富的老师,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吸取到很多自己没有的东西,从而使你的教学更显个性风采。同时,在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后,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分析得失、利弊,认真反思下一次教学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的效果,然后把这些点滴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又可以得到许多新的教学感悟。这样,自己的教学就会越来越有独创。
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书香四溢的大书!
(三)花开茂盛,蝴蝶自然驻足。
希望孩子一教就会,一讲就动,一点就通,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天下的植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开花,也不可能经过同样的时间便成熟,时早时晚,时长时短,各有因缘。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孩子的豁然开朗、顿悟清醒,也许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的一刹那之后。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要期望它流光溢彩,而应是一课一得,从每个细微的教学点引发孩子的思考,收获一点点的成果。语文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是漫长等待,要能耐寂寞。教育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只要,我们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哪有孩子不喜欢的呢?只要花儿努力开,蝴蝶自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