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初探

2018-04-01胡俊容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区别主体

胡俊容

(湖北省恩施市文化馆,湖北恩施445000)

在我国,群众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种主流文化,群众文化已经发展成当代文化的几种主要形态之一,群众为文化是中国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的表现,是一种新兴文化的一种形态。在文化范畴上的某个方面来说属于主流文化,但是却没有主流文化那种较强的且强制的意味性,也不具备专业文化的曲高和寡的性质,并且也不具备大众文化的唯利原则。接下来本文主要针对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简单介绍了群众文化的概念、特性以及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群众文化的含义

我国对群众文化的含义的描述是不确定的,群众文化含义在理论界有几种影响较大的含义的描述。《群众文化学概论》这本书是由1988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有关于群众文化的书籍,书中明确的指出了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要求,以自身的活动为文化主体,以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来进行具有一定民族特殊色、地方特点和具有综合性、普及性和传承性的各种种类的文化活动[1]。近几年来通过相关学者对群众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指出了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要文化主体的核心文化内容,群众文化主要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某种活动的社会文化现象。群众文化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的文化生活。从不同的见解角度对群众文化的特点及本质进行详细的概括和描述,这样能够有效的将群众文化的某些特征揭示出来。相关学者对群众文化进行定义的同时也是在对群众文化进行探讨的过程,这些积极的探索,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去真正、全面、彻底的认识群众文化的含义。

(一)具有广泛性的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主要是根据群众文化主体的特点而决定的。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要主体,群众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的实践者,群众文化是具有全民性的,它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的价值取向都是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且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2]。从一方面来看,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与进行是不受任何民族、地域、季节和时间还有空间限制的,因此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群众文化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群众文化具有文化享有的民主性

文化享有的民主性是群众文化、大众文化和专业文化在参与社会文化和享受文化上明显的区别。从大众文化和专业文化的角度来看,人民群众在社会文化实践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文化的地位,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也表现出了十分被动的现象,这便很明显的将大众文化和专业文化的强制性特点表现了出来。

(三)独特的文化传递性

从现如今的群众文化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格局来看,它一直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位置,这两种文化包括为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对于主流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一种合适的渠道来进行有效的传播,这样利用这种较为直接的渠道能够直接将文化的价值观念及文化的内涵传达给人民群众。

二、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认识都比较模糊,对两者的联系和区分也没有过多的正确的意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类型,群众文化的理论体系建立的也不够健全,它的发展程度还没有达到人人皆知的程度;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表现来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别。

(一)逐渐发展与兴起的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又被人们称之为市场文化,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多媒体为介质来进行传播,以市场为依托,向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消费品、消费场所和服务等城市文化现象的发生,大众文化的起源地并不属于中国而是西方最开始形成的一种文化,我国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而逐步确立和成长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统一格局的形成,我国对文化传播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成为了表达国家意图的主流话语和最高的行为规范。

(二)群众为化和大众文化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

从这两个文化的整体来看,群众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然而大众文化属于亚文化。

从文化的主体来看,群众文化与文化主体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这主要是因为群众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是社会文化活动的实践者,人民群众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大众却与群众文化恰恰相反,大众文化的消费取向主要取决于它所关注的并非是指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始终是我国的核心文化,但是大众文化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也要明确它们的不同,拥有充足的两种文化的联系与区别意识。

参考文献:

[1]訾静.论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系与区别[J].青年文学家,2010,25(13):203-204.

[2]曹诗笳.关于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4,16(26):164-165.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区别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位置的区别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